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砰!汽车泡沫破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 09:07 中国企业报

  郎楷淳/编译

  业界分析家说,美国汽车业当心,通用汽车公司第一季度亏损的坏消息仅仅是开始。由于油价和利率上升,小汽车和运动车销售的好时光正在结束。美国汽车业面对的威胁还有钢材涨价、管理成本上升和外国汽车制造商的竞争。

  经济学家发出警告

  去年8月份,《商业周刊》的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曼德尔在一篇专栏文章中谈到出现“汽车泡沫”的危险。当时,他指出,从长远来看,美国消费者以惊人的速度购买小汽车是不能持久的。此外,曼德尔还说,“汽车泡沫”爆裂的经济后果比人们广泛议论的住房泡沫的后果更严重。

  曼德尔承认,鉴于2004年其余时间的情况,他的警告看来早了一点。因为车辆继续以2004年初期的速度大量销售。

  但现在人们听见了“汽车泡沫”失去空气的首次嘶嘶声。3月16日,通用汽车公司GM宣布,由于销售出现意外的下跌,它在2005年第一季度出现大的亏损。受高医疗费用、设计欠妥的车型、太多的部门和生产能力过剩的困扰,GM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可是,在汽车业界遇到这些问题的远不只GM一家。实际上,整个汽车业都在力求自保:采用削价销售、大幅折扣和提供优厚的融资条件的办法,以保持消费者购买小汽车和工厂的开工。但由于利率上升和油价高涨,美国人的消费欲望可能接近满足,现在没有多少刺激让他们购买新的小汽车。汽车的销售下降,可能导致市场更严重的崩溃。

  “好日子”快结束了

  真实的情况是,从1997年以来,美国家庭拥有的机动车的实际价值增长了50%以上,是创记录的增长之一。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因为人口和收入增加。在同一时期内,家庭数目仅增加12%左右,而中等家庭的收入经过通货膨胀调整,仅增长3%左右。

  购买小汽车的“疯狂”是多种因素的结合造成的。主要的因素是,低利率使汽车制造商能够在贷款和租赁方面提供非常有吸引力的条件,同时,低的汽油价格使大量消耗燃料的运动小汽车更有吸引力。

  这些因素的结合,使汽车工业成为美国制造业的几个“亮点”之一。目前,汽车工业在制造业提供的工作位置比它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所占的份额更大。从1997年以来,机动车辆和部件的生产增长了33%,而除高技术产业之外的其余制造业部门的产量仅增长了3%。

  但是,美国汽车制造业的好时光可能很快结束。3月16日,正是GM宣布亏损的同一天,原油价格达到56美元一桶——达到一个创记录的水平,并且将很快转换为较高的汽油价格。汽车金融公司提供的购买新车贷款,目前的平均利率为5.6%,在2004年初的利率为3.2%。这说明购买小汽车更加昂贵。

  那么,美国汽车工业准备采用加强管理和缩减生产能力的办法克服这场危机吗?根据美联储提供的数据,从2000年早期出现经济增长高峰以来,美国的汽车产业实际上增长了20%。更多的生产能力和不断下降的需求,为汽车业的收缩创造了条件,否则,“汽车泡沫”将会破裂。

  不祥的信号

  此外,美国国内的汽车工业可能面对一个更大的危险。汽车生产能力过剩是全球性的。一些国家却还在不断增加汽车生产能力。

  到目前为止,从国外进入美国的汽车产品相对受到限制。在过去的3年内,按实际价格仅增长19%。同期进口的消费商品增加40%,资本商品增加38%。由于美国汽车制造商极力保持它们的工厂开工和外国汽车制造商发现在美国装配汽车有好处,美国的汽车产量一直保持在高水平。

  这种维持国内生产基础的能力使美国汽车工业处于反常的状态。近期的大多数制造业产品的历史表明,一旦进口产品占有一定的地位,它们将逐渐失去市场优势,美国制造业者只有通过创新或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进行竞争。但是,包括机动车辆在内,在同样的条件下,美国只有少数产品能够与进口产品竞争。

  但这种不稳定的平衡不可能持续下去。“汽车泡沫”的最后情况是,由于国内制造业疲软和消费者更有价格意识,可能为新一波廉价商品进口浪潮创造条件。通用汽车公司第一季度的亏损,可能是美国汽车业前景不妙的一个信号。

  (资料来源:美国《商业周刊》)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