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环保总局质疑水利部门越权 > 正文
 

淮河还清延后10年治污究竟还缺什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 08:31 人民网-市场报

  邓建胜

  淮河流域四省签订的治污《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原定2000年就要“变清”的目标推迟了10年。

  所谓“温故而知新”,一些今天听起来十分动听、鼓舞人心的新闻,如果检索对照
同一件事的种种“旧闻”,恐怕就“乐不起来”。比如淮河的水污染治理。3月26日有消息说,某省召开专门会议部署“治淮”工作,并定下“沿淮人民2010年能饮用到取自淮河的水”的治理目标。因为近年来,各地在水污染治理上,类似到某年甚至是精确到某日某时治污承诺过多而最终往往又不了了之,因此对于这个“治淮”目标,在2010年未到之时,笔者仍然存疑。

  淮河的水患,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于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就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历史上肆虐成性的淮河终于安澜,人民流离失所的淮河流域如今成为国家“粮仓”和能源基地。

  可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污染成了淮河新的“心腹之患”。由于在经济发展中没有处理好环保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铺天盖地的水污染不仅使沿淮居民“守着淮河无水喝”,而且使生态遭到了破坏。十多年来,遏制淮河水质持续恶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水体功能,成为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共识。1997年12月31日“零点”前,淮河所有工业污染源要达标排放、“决不能让水污染进入新世纪”、2000年“淮河水变清”……一个个时不我待的目标和口号,一场场治污“歼灭战”,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

  然而,就在一个个既定的治理时限到来的时候,人们发现,尽管付出的努力获得了回报,但治污效果与当初设计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尽管这样的治淮目标比当初预想的整整迟到了10年,笔者仍以为鼓舞人心,可喜可贺。所谓“不怕慢,就怕停”,有目标就有希望,何况“治淮”《工作目标责任书》中还有各级政府治污决心和一系列具体行动。

  那么,淮河治污究竟还缺什么?从十多年的经验和教训看,笔者认为,一是制订目标时的科学务实精神,二是实施计划过程中赏罚分明的严格考核制度。一方面,如果对流域水污染的艰巨、长期、复杂没有足够的认识,如果我们制订的目标不是建立在足够丰富的数据和科学务实的分析基础之上,在一次次“更正”中,公众就可能对我们的治理失去信心。另一方面,既定的目标如果没有“罚则”,如果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作为保障,那么,无论多科学、多动听的承诺,都可能是一句没有任何约束力的空话。

  《市场报》 (2005年03月29日 第三版)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