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起16大类产品失去欧盟普惠待遇,商检部门支招
欧盟近日宣布,将原定今年7月1日启动的新普惠制提前至今年4月1日开始实施,以便使受到印度洋海啸影响的国家早日受益。根据新普惠制方案,斯里兰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部分商品将享受普惠待遇,中国16大类50章产品则将全部“毕业”,工业制成品中只剩工艺品和收藏品继续享受普惠制待遇。欧盟相继调整其普惠制方案,对部分产品减少优惠幅度
直至实施毕业,将对我国相关外贸出口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冲击。
只剩工艺品收藏品可享优惠
中国是欧盟普惠制的受惠国,部分出口到欧盟的产品享有关税减免优惠。近年来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不断增加,致使欧盟不断调整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从1996年开始,欧盟相继减少中国的“受惠”产品。目前,广东出口工业品中的鞋类、玩具、家具、玻璃及陶瓷制品、皮革及皮毛制品、游戏及运动用品等均已不再享受欧盟普惠待遇,机电产品、塑料和橡胶、纸品、钟表等商品亦将于4月1日“毕业”。4月1日后,出口产品中只剩下工艺品和收藏品可以享受欧盟普惠制优惠。
其他给惠国可能步欧盟后尘
普惠制是一项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国际关税政策,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欧盟逐步取消中国的普惠制优惠待遇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当某些产品出口量突然加大或累计达到给惠国的某一标准时,取消这些产品的优惠经常发生。不仅欧盟,其他给惠国也有可能逐步取消中国的优惠待遇。
五项对策建议
在新形势下,中国检验检疫部门建议,企业应做好以下工作:一、加强信息搜集,变被动为主动。在与外商谈判时,利用优惠政策来多争取利益,以税率的降低作为谈判的筹码,从而争得主动权,分享关税减免的好处;二、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改变出口方向,规避毕业机制的影响。企业一方面可调整产品出口结构,减少毕业产品,增加非毕业产品的出口;三、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努力提高产品对欧盟以外的给惠国市场占有率。我国于2002年10月1日起开始签发《曼谷协定》优惠原产地证书,2004年1月1日起开始签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明书和《中国与巴基斯坦优惠贸易安排》优惠原产地证明书。外贸出口企业应采取市场多元化策略,积极申请办理出口到韩国、斯里兰卡、老挝、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的相关产品的优惠原产地证明书。企业可总结以往利用普惠制所取得的经验,及时制定应对机制,扩大对这些国家的出口,以弥补因欧盟取消优惠对外贸出口创汇所造成的损失。四、充分利用“给惠国成分”这一新条款使更多的产品符合给惠国的原产地标准。一些给惠国规定,受惠国从给惠国进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经加工和装配后,再出口到给惠国,这些从给惠国进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称为给惠国成分,在计算进口成分时,可计为受惠国的本国成分。实行给惠国成分,对我国发展加工贸易、装配业务十分有利。由于从实行给惠国成分的给惠国进口的原材料的价值可计为受惠国成分,扩大了受惠国的本国成分,使出口产品更易取得享受普惠制待遇的原产品资格,因而可以直接促进我国与这些给惠国的加工贸易产品的出口受惠。比如出口到某一给惠国的树脂喷泉中使用了由该给惠国客户提供的水泵,那么水泵这一零部件就不会被归入进口成分,而可视为中国原产成分。现在对我国实施普惠制待遇的国家都采用“给惠国成分”。五、到境外投资设厂。欧盟对其他不发达国家仍实施普惠制优惠政策。针对本地区初级、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仍占相当大比例的情况,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到境外投资建厂。把加工生产转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不发达国家,把原料或初级产品带到这些国家,在那里生产加工后,再出口到欧盟。这样既有利于继续利用普惠制拓展欧盟市场,又有利于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
[资料夹]
普惠制,即普遍优惠制,简称GSP,是一种关税制度,是发达国家(给惠国)对从发展中国家(受惠国)进口某些适合的产品时给予减免或免税的优惠待遇。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已有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卢森堡、比利时、爱尔兰、丹麦、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日本、挪威、新西兰、澳大利亚、瑞士、瑞典、芬兰、奥地利,加拿大和波兰等32个国家对我国实行普惠制。(晓健/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