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表明中国零售业开放元年的到来,并由此引发五大增长。这是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在3月25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上表述的。
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仅3个月时间,中国的商业就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
外商投资企业数量明显增加。按照规定,目前外商投资或外商代理企业要进入中国零售业尚要进行审批。一些较小的外商企业原则上可由省级商务部门批准,而大的连锁型企业要进入中国的零售业则要通过商务部进行审批。黄海表示,目前,商务部有关司局接受的申报数量明显增加。
外商进入批发领域的数量增加。实际上,中国的批发业早于零售业的开放。2003年12月11日,中国就对外承诺取消对批发企业的数量、区域的限制。但当时并没有多少外国批发企业进入中国。去年12月11日,我国不仅承诺全面开放零售业,而且取消了对股权方面的限制,此举使那些早就徘徊在中国批发市场门前外国独资批发企业蜂拥而入。与之相对应的是,外商投资零售企业则大多采取合资的形式进入,包括一些已进入中国的合资零售企业未提出改变投资方式的请求。有些大的合资企业的外方投资者明确表示要长期保持合资合作。
商业业种业态明显增加。商业领域对外开放初期,外商投资主要是以百货店方式进入中国。1996年,美国沃尔玛公司进入深圳,此后进入中国市场的业态主要是大型综合性市场、超级市场或大卖场等形式。2004年之后,这种情况又发生变化,除了大卖场之外,其它业态如百货店、各种专卖店,特别是国际知名品牌专卖店也大量涌现,与此同时一些小商品也在中国广布网点。
这期间除了早期进入中国的生活消费品外,生产资料领域的物品例如化工原料等投资品批发企业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黄海认为,这种现象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产资料价格波动较大有关。
中小企业进入中国的数量增加。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未来中国市场将主要是世界上几家大型商业企业间的竞争,而一般的中小企业是没有机会挤入中国市场的。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出现变化。目前,一些中小企业、个人企业、家族企业(主要是亚洲地区)开始进入中国。黄海认为,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尽管目前的中国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但仍有很多空间,还有很多机会,这也是许多中小企业看中中国市场的原因。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机会,参与竞争。
企业间的收购增加。今年以来,企业间的并购、收购的案例较多:国内一些民营企业通过在国外设立公司,转而收购国内企业的股份,从而使国内企业变成合资或外资企业;一些内地在香港设立的“窗口”公司,原来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直接在内地开店,只能通过其内地的公司或关联企业开店。现在这种限制取消,从而使该类企业得以收购原始公司或关联公司的股份。
黄海认为,随着中国分销业进入后过渡时期,中国的商业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后应继续坚定不移地实行商业对外开放的政策,同时注意研究开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提高商业利用外资的质量。
(编发:范嵬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 记者:傅莲英 潘继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