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共建”成了“团购”“合作盖楼”变味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 09:54 燕赵都市报

  最终放弃了“合作盖楼”发起初期所设想的“自己拿地、自己盖楼”的初衷,而选择了“住房人出资、雇佣开发商”的代建制(或称地产定制)———几天前才将自己的公司以“北京合作蓝城”的名称注册下来的于凌罡眼下陷入了“资金会否缩水,房屋的质量能否保证”的一片质疑声中……

  空中楼阁落在了现实?

  2005年3月23日下午,在北京华严北里的一栋普通民居住宅内,记者见到了正处于新闻漩涡中的“合作盖楼”的发起者于凌罡。彼时他正因为将合作盖楼的方式最后确定为“雇佣开发商”的代建制,或称地产定制,而引起包括合作盖楼的志愿者、地产商以及关注合作盖楼动向社会人士的一片质疑声。而他于5天前将自己的公司以“北京合作蓝城”的名称注册下来所带来的喜悦好像还没有完全散去。

  这位在全国挑起了“撇开开发商,自己盖大楼”热潮的年轻人,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合作盖楼”的工作当中去了,“工作很顺利,一切都在照计划进行。在五一前后就能拿到土地。”

  针对网上合作盖楼的志愿者、地产界人士以及关注合作盖楼事项的社会人士对“合作盖楼”是否已变性的质疑,于凌罡说:“肯定有捣乱的,不管干什么事,总有嫉妒的。他们不定收了谁的钱了。”

  他进一步解释说:“现在有人担心,地产定制会造成资金缩水,房屋的质量没有保证等问题,其实这些都是不必要的担心。地产定制相当于大家集资,雇佣开发商施工建设,但土地的产权仍然是自己的,合作盖楼的性质是不会变的。”

  但是有地产界人士担心,过去只用于为少数富有人士服务的地产定制模式,现在被用来为几百户中低收入家庭服务,可能并不具备可操作性。尽管于凌罡本人对目前的地产定制做法有着充足的理由去解释,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他最终放弃了“合作盖楼”发起初期所设想的“自己拿地、自己盖楼”的初衷,而这也是目前于凌罡再度引起社会关注的原因。

  但于凌罡自己则充满了信心:“我可以保证让大家在2006年底、2007年初的时候住上房子。”

  “拿地,有很多窍门,外行不懂,但对内行来说就不是什么问题了。”针对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收紧住宅土地开发,很多专业地产商拿地都不是很容易的事,作为一个以“咨询服务”为主业的公司,如何可以轻易拿到土地这类问题,他如是说。

  于凌罡表示,目前已经有相当多的开发商与他洽谈代建事宜,“还有一家是你们石家庄的。”

  “合作盖楼”跟“集资建房”有根本不同

  从2004年底,北京青年于凌罡和他的合作盖楼的设想,通过媒体报道开始为人所了解,并在短时间内逐步风靡全国。目前全国各地已经有不少仿做的类似组织。据报道,目前此事已经引起建设部关注,有关部门已经开始了解相关情况,并收集有关数据。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亦有不少代表呼吁应该有相关的政策允许低收入人群通过购买常规商品房以外的形式,实现自己的居住理想。

  于凌罡说,他的合作盖楼,与目前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集资建房”热潮,有着根本的不同,虽然都是有住房理想的人自己出钱盖房,让开发商靠边站,但“太不一样了。”他说,“我是‘合作’,他们是‘集资’,我是‘盖楼’,他们是‘建房’。”

  按于凌罡的说法,“合作”是他的蓝城公司为大家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工作,钱是大家的,议程是民主的,盖楼的钱在每个参加者自己的账户上,支配权也是自己的。但“集资”就不同了。而“盖楼”是指整个楼都是业主的,其中包括了底商、广告位、车位等公用领域、公共部分设施。“虽然采用代建制来实施合作盖楼计划,但该计划中的重大问题民主议事、民主议定住宅分配、公共领域、设施的管理和分配等基本原则是不变的。”

  “但是‘建房’就不同了。房,就是只有房子是你的,走出房门一步就不是你的了。”于凌罡认为,这种形式的集资建房,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开目前常规的房地产开发商、物业管理等侵占业主权益的弊端。“底商、广告位、车位都租出去了,租金给谁了,应该给业主呀?可现在的业主,谁见过这笔钱呀?租出去之前,又有谁问过业主同不同意出租呢?”于凌罡这样反问记者。

  于凌罡“合作盖楼”的理想,正是肇始于他要颠覆目前房地产业无视业主权利的霸王作风。同时通过合作盖楼的方式让中低收入人群有房住。

  2010年实现蓝城规划?

  在全国已经掀起个人集资建房热潮的时候,于凌罡已经把目光放到了他的规模更为宏大的“蓝城”计划上。

  在他自己的设想里,“蓝城”将为公众提供这样一种居住模式:

  蓝城是一种“由一条地铁连接若干个居住区与功能区组成的线形城市”。居住区提供住房、绿地等必要的生活设施,功能区提供就业、商业等内容,所以蓝城不是现在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生活小区,而是“城市”,所以它具备完全的城市功能,可以满足生活与就业双重需求;而居住区内的交通连接依靠步行和电动车,居住区之间的交通依靠地铁,蓝城与蓝城之间,蓝城与现有城乡之间则可以通过快速公路、快速轨道、航运、船运和火车等方式连接组成城镇集群。这样就可以在根本上避除目前失业、交通堵塞等城市弊病。

  “我可以在2010年前,让大家住到蓝城里边去。”于凌罡说这个话的时候,充满了底气。

  于凌罡说,他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心,是因为现在居民的购买力已经具备,银行的金融信贷也可以提供安全的技术保障,操作的条件已经具备。“当初,有人提出今后我们会人手一部手机的时候,谁能想到会成为现实,但是现在不是已经实现了吗?”他这样类比着说。

  他具体解释说,蓝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政府规划管理、银行存贷监管、住房人出资、开发商投标建设的开发模式。“我已经通过两会代表,将提案递交到两会上,这个项目我是要交给国家来做的,一旦获得通过,将由政府公布《概念规划书》,并提供认购意向合同,征集意向住房人,银行启动先期收取意向住房人存款的工作,按照每平方米50元的管理标准,吸纳存款,款额达到6个亿时,立项。立项前,存款人会拿到高于同期存款利息的收益。立项后,用6亿资金进行前期地块处理(对失地农民进行补偿),通知住房人,进行建设存款,之后进入具体建设中。“如果跟你说,你只要存6000元,利息还会略高于普通存款,而这钱还在你自己的账户上,还是你自己的,就可以得到在蓝城居住的资格,你存不存?”他这样问记者,“在北京找到愿意存6000元钱的10万人,能不能找到?10万个6000元,那是多少钱?有哪个地产大鳄的购买力能强过老百姓去?所以蓝城的建设根本不是问题。”

  

  上海在2003年就出现过合作建房

  当年4月,身在美国的留学生kjm1089(真实姓名叫翁云)在网上发出帖子集体买地造房。据称,不到一个月,就有50多名海外留学人士和国内的IT业人士、会计、金融人才、房屋设计师等加入了这个团队。到当年7月底,他们筹集到了100万美元。2003年5月19日,成本测算报告第六稿出台,内部成本售价5691元/平方米,地块目标在静安区。2003年下半年,因建房税收及地块未获得政府支持问题,这一事件不了了之。(2005年1月28日《中国青年报》)

  于凌罡的“合作盖楼”设想一波三折

  2003年12月1日,就职于北京联想集团的于凌罡通过互联网论坛提出了一个几百人合作盖楼的设想,说只要拿出15万元,就能拥有一套价值50万元的住宅。据于凌罡透露,目前已经有500多人报名参加集资建房计划。中国民生银行中关村支行行长纪乃方也表示,该支行将为合作建房提供所需按揭贷款。不过于凌罡近日坦称,“如果年内拿不到地块,那就不做了。”

  南京、成都、石家庄的反映

  [南京]继北京出了于凌罡发起个人集资建房之后,南京一位叫njhero的网友也提出了个人集资合作建房设想,并牵头筹建“我爱南京自建/团购房俱乐部”,有意参加者已经达到200多人,正规注册的有50多人。

  [成都]今年1月成都也有人正式发出倡议,要征集100人集资盖房子,组织者成都律师王劲夫表示,集资建房每平方米的总价格不会超过2000元。

  [石家庄]2005年2月,石家庄模式的“业主集资建房”项目“水晶花园”在网上开始运作。

  本报记者:刘秀竹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