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记者王宇)自去年底我国取消了对外资投资商业领域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的限制以来,种种迹象表明,进入后过渡期的中国零售业正呈现出竞争加剧局面。
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日前在第三届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上说,从商务部目前的工作量上看,近期以来,外商投资商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此外,从今年进入批发领域外资数量明显增加的现象可以看出,外商独资商业领域成为趋势。黄海说,我国在前年年底保留股权限制的情况下,对外开放了批发领域,不过,当时进入该领域的外资企业数量并没有大幅增加,但是,在去年年底放开股权限制之后,外商进入批发领域数量开始增多。
进入后过渡期,虽然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已经不受地域、股权和数量限制,但是,这一政策并没有改变多数外资企业通过与内地企业合资进入零售领域的固有方针。不过,分析人士认为,从目前外商进入批发领域的新动向来看,外资企业更看重股权的开放,外商独资中国批发和零售领域终将是一大趋势。
中小外资企业进入零售领域数量增多。黄海说,与以往分析人士的判断有所不同的是,零售业的全面开放并不仅仅带来超级零售企业的竞争,有现象表明,今年前三个月,以亚洲地区为主的一些中小外资企业纷纷进入中国。中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零售市场,无疑会带来更多的竞争。
并购数量增加。黄海说,与以往企业不断设立公司、开店不同,今年以来,出现了较多收购案例。其中,既有外资公司收购内地省级以下的商业企业,也有海外注册的民营公司回国收购内地企业。
截至去年年底,经我国主管部门累计批准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达304家,开设分店3900多个,营业面积达到828万平方米。
数字表明,在外资进入较多的上海市,目前外资商业企业销售额仅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5%,这一比例在我国多数城市不到10%,其中北京为8%,天津4%。
但是,就具体业态而言,在营业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业态中,外资企业正日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营业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的大卖场中,外资企业店铺数量已占到该业态总量的三成以上,在北京,这一比例达到37%,上海则超过40%。同时,数字表明,近年来,8000平方米以上的外企单店销售额已达到相同规模内资企业单店销售额的二到三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