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今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 08:49 经济参考报

  2004年中国经济全年经济增长率达到9.5%,创下1996年以来的新高,经济运行中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得到抑制,薄弱环节得到加强,为2005年经济增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5年经济开局良好,显示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将得以延续。

  一、 从新一轮经济增长潜力和效益看2005年经济增长势头会继续延续

  从2001年中国经济开始进入资本密集型工业化阶段以来,出现了重工业加速发展的势头。电力、钢铁、机械设备、汽车、造船、化工、电子、建材等工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增长的潜力明显提高。

  在潜在供给能力方面,资本投入、劳动力转移、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积累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投资率年均将保持在40%左右,高于改革开放25年来平均36%的水平。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既带动了市政建设和基础建设投资强劲增长,也带动劳动力从农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提升全要素生产率。2004年经过宏观调控之后,经济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受宏观调控影响最大的第二产业,经济增长率达到11.1%,成为1996年以来仅次于2003年的水平。这充分说明进入资本密集型工业化阶段后,我国经济增长潜力比以前有明显的提高。

  从需求方面看,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以及消费政策和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以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将持续进行,对产业和投资的拉动作用也要强得多。这一经济发展阶段被罗斯托称之为大众高消费增长时代,在这一阶段发达国家经历了快速增长,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发达城市已经开始进入到这一时期,并逐渐向其他地区扩散。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差异,这一时期将在我国持续更长的时期。

  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效率明显提高。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来自市场的需求。与过去相比,企业生产和投资的自主性明显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比以往明显加快,企业也比以往更加重视提高效益,从而使我国经济在新一轮增长中的宏观经济效益比过去明显提高。2004年4月份以后,随着宏观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货币供给量增速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前两个月的53%回落到12月底的27.6%,货币供应量增速从2月底的19.4%回落到10月底的13.5%,但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从4月末18.2%的峰值回落到12月底的16.7%。2005年前两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增速比上年同期的16.6%略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货币供应量增速(M2)同比分别增长24.5%和13.9%,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28.5个百分点和5.5个百分点,继续延续上年的趋势。

  上述情况说明,既有的投资和货币供应量支持工业增加值增长的幅度明显提高,工业增加值增速受宏观调控的影响不大。如果这一判断成立的话,2005年即便是处于经济收缩阶段,经济增长速度也可能不会再是“保七争八”,而是处于8%-9%之间。

  二、 从经济周期波动看2005年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明显的收缩

  熊彼特将经济周期分为长周期(即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约为50~60年)、中周期(朱格拉周期,约9~10年)和短周期(基钦周期,约40个月),其中,六个中周期构成一个长周期,三个短周期构成一个中周期。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第五轮长周期,目前仍处在这轮长周期的上升期。美国是这轮长周期的中心国,其代表性技术是网络和信息技术。这轮长周期在90年代中期就惠及到我国。1994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受个人计算机和通信领域需求高速增长的拉动,以及出口加工的带动,已经成为显著的高增长行业,成为我国第一大工业行业和出口行业。

  从中周期看,2001年以来我国经济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化阶段开始进入到资本密集型工业化阶段,出现了新一轮设备投资高潮,投资增速和投资率持续上升。投资增速和投资率从2001年的13%和38%分别提高到2003年的27.7%和42.3%,2004年为25.8%和45%左右。由于投资增长具有一定的惯性,目前我国在建和新开工项目较多,即便是2005年投资增速和投资率下降,投资总量仍会保持相当的水平。

  从短周期看,经历了2004年的快速增长之后,2005年经济有可能出现回落。但由于2004年以来的宏观调控“下手早、见效快”,2005年的经济回落有可能是一次非常短暂的、温和的收缩,并且很有可能是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到今年第一季度结束,从今年第二季度或下半年开始有望继续加速。

  三、 2005年全年经济增长将位于8.7%-9.3%之间

  2005年的经济增长存在许多有利的因素,如比较高的投资增长率,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私人消费的平稳增长、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以及外国资本和技术的快速流入等。

  从消费支出看,农村居民消费将成为2005年消费增长的亮点,城市居民消费支出将继续成为消费增长的主力。200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2004年全年消费呈现先慢后快的增长态势,特别是四季度的消费需求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后劲。2005年前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3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延续了上年第四季度的增长趋势。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由于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2005年中央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将实行包括对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免征农业税等多项政策,预计2005年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趋势将得到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将为消费支出的增长提供可靠的保证。预计2005年农村居民消费将成为消费增长的亮点,掀起以家用电器为主的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热潮。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实际增长7.7%。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住房、汽车、子女教育、通讯和旅游等方面。2005年住房和汽车消费虽然将进入稳定增长阶段,但城镇居民消费仍将是引领消费的主要动力。

  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延续性看,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继续回落。2004年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5.8%,增速比上年回落了1.9个百分点。重点调控行业,如钢铁、水泥、铝、汽车等的投资增速均出现大幅回落,但第一产业投资明显加强。投资波动是引起经济波动的最大、最不稳定因素。2004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增速为19.4%。2005年宏观调控的重点是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防止投资反弹。预计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大体保持在15%-17%左右,实际投资增速将比上年回落3-5个百分点左右。这其中,因国债减发及乘数效应下降导致投资增长率回落在1个百分点左右。

  2005年投资增速回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可能被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所弥补。大体上在2000年前后,受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不断上升,以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影响,我国已经形成了“大进大出”的外贸生产体制,2000年到2004年,货物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25%。预计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增速仍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由于投资增速回落,进口增速也将出现明显回落,在出口增速不变或小幅下降的情况下,贸易顺差可能会进一步增加。2005年前两个月外贸出口增速高达36.6%,进口增速降至8.3%,从而使前两个月的贸易顺差达到111亿美元,这是上述因素起作用的结果。预计2005年全年贸易顺差将达到500亿美元左右,尽管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不高,但顺差额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如果是这样的话,2005年的货物贸易顺差将比2004年的320亿美元增加180亿美元,按现价汇率计算,相当于使GDP多增加1490亿元人民币左右。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36515亿元,投资率约为45%,如果不考虑生产法与支出法的统计误差,净出口占GDP的比例约为2%,因此消费率约为53%左右,相当于72353亿元。综合考虑投资增幅回落、贸易顺差增加,以及最终消费变化的影响,根据支出法估算的2005年GDP将比2004年少增1220亿元至维持上年水平不变,换算成经济增长速度,2005年经济增长率将位于8.6%-9.5%的区间内。

  上述估算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同于资本形成总额增速。实际上,两者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存货变动的影响。一般来说,存货变动是逆周期的,往往对经济波动起着缓冲作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存货投资将增加;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存货投资则下降。如果2005年经济增长速度出现较大的回落,存货投资的增加将部分弥补这种回落趋势;如果2005年经济增长速度与上年保持不变,存货投资的减少将部分冲销这种增长趋势。考虑到存货变动的影响,以及2005年经济快速增长将使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面临较大的压力(如果2005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或接近2004年的增长速度,势必会加剧煤电油运的紧张状况,即使实际投资增速下降,出口的迅速增长也会加剧其供给紧张的状况),引起物价较大的涨幅,政府必然会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因此,2005年的经济增长率最有可能处于8.7%-9.3%这一区间内。(来源:经济参考报)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