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何不把“农资补贴”发给农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 11:01 经济参考报

  最近,春耕农资涨价问题引起农民不满、政府不安。人们担心中央一号文件给农民的实惠,被农资涨价变相“赎回”。这一问题已引起高层重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

  多年来,我国一直对尿素等主要农资实行“限价管制”,目的是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按照这一政策设计,政府拿出专项财政资金补贴农资生产企业,同时给予税收、用电、运
输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但现实表明,限价政策没有限住农资过快增长。对于农资涨价,生产商将原因归结为能源原材料涨价和运力紧张导致成本上升,认为自己承受了巨大的市场压力。正是受生产商影响,一些地方将化肥限价标准调高。以化肥主打品种尿素为例,山东近期将出厂限价提至每吨1650元,比去年高出约200元。

  记者注意到一个矛盾现象:被“限价”的化肥企业大都声称“只能微利保本经营”;但已公布的2004年年报或有关业绩预增公告显示,尿素类上市公司基本上实现了60%或以上的净利润增幅。很显然,这样突出的“经营业绩”,与农民高喊农资涨价过快的呼声形成鲜明对比。

  对限价销售的“行政要求”,一些企业的对策有两个:一是最大限度地索要政府补贴,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限价销售量”。记者在调查中就发现,有的化肥厂绕开限价政策,与中间商地下交易。

  一手索要政府补贴,一手私下卖高价肥,农资企业的“两手策略”,实质上是利用价格“双轨制”的“寻租”行为。这必然引发一个疑问:将政府补贴和优惠政策“补”给农资生产环节,是否有效率?

  事实上,我国化肥市场销售主渠道已不复存在,监管和调控面大量广,操作性很差。同时,化肥价格的调控,涉及物价、财政、税务、铁路、供销、电力等部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保持政令畅通,形成合力,才有实效。其中一个部门、一项政策不能很好落实,就会影响调控的整体效果。正是行政监管成本过高,限价政策往往难以落到实处。

  有专家提出设想:既然“补”农资生产环节难以监管,政府可否借鉴给农民发放粮食直补的经验,也将“农资补贴”直补给农民?

  专家分析认为,将“农资补贴”直接发放给终端环节——种粮农民,一是环节少,操作简便,便于监督;二是成本低,可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三是让农民看到真金白银的实惠,可进一步调动种粮积极性。

  经验告诉我们,由于粮食等基础农产品是需求弹性很低的必需品,价格反应灵敏,其上游产品农资价格变动也就有了更大的空间,政府的不作为和不当作为同样不可取。这意味着,即使最终完全放开了农资价格,国家也应适时采取经济调控手段,防止农资价格大起大落。(来源:经济参考报)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