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发改委上调汽油价格 > 正文
 

专家解析成品油价格上涨:调价不能跟着感觉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 10:1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23日电《上海证券报》今日载文指出,近日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逼近每桶60美元大关,国内提高成品油零售价的呼声亦水涨船高。国家发改委于上周提高了航油价格,一度被市场人士引为油品价格上涨的信号。近期提高国内油价的理由是否充分?未来油价走势如何?专家认为,理由虽充分政策应慎重,成品油调价不能跟着感觉走。

  理由虽充分政策应慎重

  针对发改委提高成品油价,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认为,第一,提高成品油零售价格的理由很充分;第二,政府对于是否出台提高成品油零售价的政策很慎重。

  说理由很充分,主要是基于对现有定价方案的考虑。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前一个比较大的回落点时,我们制订了现行的定价方案,建立了原油价格与成品油价格之间的联动关系。根据这个方案,只要国际平均油价超过一定范围,我们就可以对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所以,我认为在国际油价走高时调整成品油价,应当是正常的事情。

  说政策很慎重,主要是考虑到通货膨胀和物价压力。众所周知,上述的定价方案并没有充分执行,虽然之前曾经出现过调升成品油零售价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但我们没有调价。这反映了我国政府对于包括油价在内的物价上涨压力很关注。我们考查国内的物价上涨压力,并不是只看单项的价格,如果单独成品油涨价,或许大家也不会感受很深刻。但目前的局面是,包括油品在内的很多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都处在比较高的水平。因此,在国内市场总的价格水平比较高的情况下,我们对于调整成品油价格还是很慎重的。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师牛犁则认为,目前是否应该提高成品油零售价,主要看国际原油价格的压力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

  国际原油价格方面,考虑到我国是净进口国,所以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必然要部分地反映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关键的问题是目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高位能够持续多久?应当说,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出现50至60美元/桶的高价,在绝大部分人预料之内。这与去年出现的爆发式增长,几乎完全出乎主要国际组织预料之外的情况大不相同。现在全球能源署等独立机构判断油价将会稳中回落,欧盟等消费方总体判断相对偏高一点。我个人认为,一季度后油价将会出现一个回落,全年平均油价可能会比去年低一点。

  国内方面,去年以来服务产品、公用物品和能源原材料价格都在上涨,虽然上游产品价格向下游的传导去年不是很多,但今年估计幅度会有所加大。为了避免价格上涨的压力过大,提高油价的政策出台还应该慎重。

  石油企业仍有一定利润空间

  周大地指出,目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已经达到56美元/桶以上,实际发生的价格也比去年有明显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国内要长期压住成品油价格将难以为继。从能源政策来讲,为了促进节能,压住成品油价格也不是好的选择。对于油价而言,除了营运部门,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还是很少的,因此,提高油价对于老百姓的影响应该不是很大。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目前采取压住成品油价格并给予补贴的政策,实际上享受补贴的也只是少数人。

  牛犁称,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压力肯定是存在的,部分上调也是合理的,我们去年的成品油上调就小于国际市场涨幅。

  但是,我们还是要强调,涨价不能跟风,不能因为炒作这个话题造成错误的市场预期。我国石油企业的利润空间比较大,现行政策对于油品批发价限制不是太死,对于零售价控制比较严格,因此,石油企业执行的价格无非是自己企业上下游之间的利益调整,或许批发环节多赚点,零售环节少赚点。两家石油企业一报利润往往都高达千亿,这里面还是存在一定空间。

  周大地还指出,目前国内石油企业的经营成本究竟有多少是合理的还很难说,我们可以根据国际市场的一般规律算一下。以56美元/桶的原油期货价格来算,成品油价格大约为58美元/桶,合400美元/吨,按体积比1吨约等于1200升,也就是说每升成品油的价格约在0.34美元,合人民币2.8元左右,在这个基础上加上石油加工企业的生产效率、营销成本、运输费用等变量,就成为最后的成本。

  另外,处在当前的价格机制下,没有谈倒挂的前提,成品油价格最终还是应该按照市场的供需情况来调整,完全按照生产成本推动也不合适。因为一方面生产成本究竟多少很难说清,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原油价格高的时候企业说成品油价格低有压力,那么,在原油价格低的时候企业有没有主动降价的可能呢?

  如何保障能源安全是关键

  牛犁指出,油价上涨会对不同行业的利润空间发生调整,对GDP影响肯定存在,但不会改变我国经济的增长趋势。问题的关键可能还不是油价本身,而是我们能不能可持续地保障供应,保障能源安全、经济安全。

  另外,目前的政府主导的定价机制无法充分反映国内市场的供求关系,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人为性,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制订出更好的价格机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