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谈——
本报记者 李慧莲
3月21日下午,来京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5年会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会议上发表了中国的挑战、机遇和责任的专题演讲
。这是他第二次参加这个称得上中国最高层次的论坛活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在他发言后评论说,报告“经过精心准备,内容十分丰富”。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本次会议期间也曾多次与他探讨这个问题,并询问他何以对中国发展如此关注?这位脸上经常挂着可爱笑容的经济学家说:“现在,还有比中国迅速崛起更有吸引力的经济现象吗?”
挑战和机遇
中国的增长给其他国家带来的是裨益而非损失。也就是说世界贸易并非零和游戏。但现在世界各地谈得太多了,说中国的增长给其他各国带来损失,对全球商品价格、运输价格、一些新的全球经济不平衡,以及美国财政赤字、贸易赤字、全球资金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我们要和这样的观点做斗争。与此同时,还要认识到新的全球化即世界各国一体化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巨大压力和紧张状态。有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没有很好的来应对这些变化,因此经常会有较强的保护主义出现。
我不认为在未来几年这些问题能够很快解决。实际上中国在这些方面并不能做太多的事情。
在这个大背景下,从经济上的视角看,中国面对四个挑战与机遇:
第一,中国入世后面临挑战与机遇。全球化实际上伴随着经济的不安全和不平等。它是双赢的,但是还是有一些输家,人们并没有充分认识这些输家的例子,认识到这一点对中国来讲非常重要。中国入世后,必须要很好地解决两个领域的问题,一个是农业,一个是金融服务业。有些国家发现,当他们开放自己金融市场的时候,国际银行到他们国家来占了垄断地位,主导他们进入市场,而且没有给中小企业提供足够多的信贷,这样对平等的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中国必须对此做出反应。恐怕要通行商品再投资法案,要求所有的银行,包括外国银行必须要把他们一部分的资产组合给那些社区,包括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给那些贫困落后地区提供贷款。
第二,如何管理中国的增长。比如说全球资源供应对出口持续增长会有什么样的限制,全球的自然资源目前面临很大的制约,中国应该如何面对,这就需要平衡的观点。中国应该强调平衡,包括内需的增加,节能和提高能效,要很好地控制经济增长的结构和速度。
第三个挑战是管理汇率。我觉得罗伯特·蒙代尔先生讲得很对,人民币升值并不是很好的选择。不谈政治因素,我觉得这将对很多农民、农村产生负面影响。这对美国改善减少它的贸易赤字也帮不了什么忙。尽管人民币升值10%,考虑到进口的情况,实际上也就是3%的变化。用征出口税作为人民币不升值的替代方法有好处也有坏处,但是好处还是多于缺点。另外,关于增大汇率的灵活性方面要小心谨慎。因为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有没有这样的能力来管理通货膨胀的影响?比如说资本流入带来的问题等。我们敦促的是中国应该继续采取长期务实的做法,当全球发生变化,客观环境发生变化,汇率机制也应该发生变化,但是目前没有必要改变中国的汇率机制。
最后一个是管理挑战,也就是如何管理中国的外汇储备,特别是在目前美元不再被人们认为是非常安全的储备货币的情况下。从长远来看,我们要务实地来看待这个问题,但是目前对中国来说比较困难,对小国来说比较容易,有些小国已经离开美元,增加持有一些其他国家的货币,或者使自己的货币与欧元进行连动,或者是和石油的价格进行连动等。至于中国面临何种机会,我觉得中国现在有更多市场准入的机会,使面临的风险多样化、分散化,方法包括中国可以到世界其他地方去投资,中国已经朝着这个方向走着,未来同样可以这样做。
责任
中国面临新的责任。因为我看到中国的确在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而且不是一个小角色。我想特别强调中国现在可以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来解决全球经济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升地区合作,特别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环境,重建全球经济的架构。中国在这些方面必须要起中心的作用来发展这些新的体系,比如采取一些首创行动等。当然这做起来很难。
第二个新责任是,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责任问题。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发展中国家,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增长模型,实际上它比很多国家做得更好,在扶贫方面,在很多其他的指标上,在福利上都可以做得很好。中国应该积极促使一系列双边贸易谈判的达成,从而使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多利益。
第三个新的责任是,在全球环境中如何担负起真正的责任。中国在今后几年的发展当中将会需求大量的资源,如果发展持久必须要有合理的保护,有一些措施要加强。比如在全球变暖问题上,要做哪些工作呢?就是要积极参与形成一种清洁的开发机制,或者是参与禁止木材砍伐的计划。不仅仅是全球变暖的问题,同时还有生物多样性的问题。中国可以做出重大贡献促进全球环境的改善。
中国已经进入到下一个发展阶段,在全球经济来讲,既有机会又有挑战,这需要更强的适应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