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温州引资力造大企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2日 08:02 中国青年报

    春节刚过不久,温州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就率团前往上海松江、杭州、嘉兴等地,考察招商引资工作。

    温州市2005年“第一号工程”是招商引资。这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

    在外界看来,温州是个坐拥上千亿民间资本的富有城市,正是温州四处冲撞的民间资本搅得全国不少城市的楼价扶摇直上。很少有人认为温州也需要外来资本。倒是大量外地招商团想掏温州人的钱包。

    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说,在温州市,招商引资也引起很多争议。很多人认为温州以民营企业为主,自我发展能力比较强,不需要外力推动;温州民间资金充裕,没必要花大力气去招商引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温州无法招商,因为温州区位优势不突出,用地价格高,外来企业接受不了。而且,温州人对血缘、亲缘、地缘看得很重,办事习惯找关系。外人、外资难以进来,进来了也难以适应。

    温州是中国沿海开放最早的14个城市之一,但引进的外资极少。1984年至2004年的20年间,温州市合同利用外资总计24.7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84亿美元,还不如嘉兴、杭州等市2004年一年的引资额。

    “之所以产生这些看法,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招商的真正内涵。”王建满说,“招商引资,引进的不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经营理念和更大范围的国际市场”。

    温州经济这20多年迅速发展,“温州模式”声名远播。美国人穿的鞋,很多是温州产的;温州的金属打火机,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在巴黎,温州企业生产的皮革占市场的1/3……

    但这些曾让温州人骄傲的业绩,却正在给他们带来烦恼:去年全国电荒,浙江最严重,而在浙江,温州最严重;全球各地屡屡发生抵制温州鞋事件。更严重的是,温州企业大多是贴牌生产,自己缺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业“低、小、散”,让温州人感到了切肤之痛。

    产业积聚区是温州经济乃至浙江经济的特色和优势,其基本特点是某一行业或产品在一个特定地域内高度积聚发展,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上都占有较大比重。比如绍兴县生产化纤织物,在以柯桥为中心、方圆8公里的区域内,积聚了两万多台无梭织机,化纤织物产量占全国的20%左右,每年生产领带3亿条,袜子75亿双。

    “产业铺天盖地的多,顶天立地的少,核心竞争力不强。”王建满对温州企业的评价,也道出浙江企业普遍面临的窘境。

    王建满说:“温州过去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没有形成进出对流的协调格局;温州的经济更多的是‘温州人经济’,‘嫁接型’、‘杂交型’经济的比重很少,缺乏外部支撑动力;温州的企业大多是从家族制、作坊式起步的原生型企业,与外界合作少,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温州发展到现在,如果没有内外要素资源的大组合、大合作,经济发展就难有新的活力、大的动力。”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温州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