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打造品牌优势乃中国鞋业的生存之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2日 00:17 商务部网站

  德国、英国、立陶宛等几乎所有欧盟国家从2月1日起都对进口中国鞋实行了预先监控,据悉,这与欧盟取消部分鞋类产品配额限制有一定联系。欧盟此次预设的鞋类进口监控为期一年,从2005年2月1日至2006年1月31日。

  一、取消配额限制中国鞋业喜忧参半

  自2005年1月1日起,欧盟取消部分鞋类产品配额限制。当时,有人认为配额限制取消将给迂回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鞋提供一条便捷的直通路,会给中国鞋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机遇。其实即使欧盟放开鞋类配额限制,中国鞋在欧洲市场仍面临不少困难,而且情况可能比以往更加复杂。

  有人预测,中国鞋一旦大举进入欧洲,有可能导致低价竞销更加惨烈,很容易引起欧洲制鞋行业的强烈反应,此前西班牙“烧温州鞋事件”就是一个强烈的警告。正因为这个原因,一些出口公司对大举进入欧洲鞋业市场持谨慎态度。

  另外,根据WTO特保措施规定,一旦有欧盟成员国提出该国制鞋工业及市场受到进口鞋损害,对我国出口鞋类实行特保调查,就意味着我国的鞋类出口不得不面临着一定限期的特保调查,更有受到被增收附加税的可能。

  日前,江苏南京海关方面有消息称,自欧盟取消对中国鞋类进口的配额限制后,江苏口岸输往欧盟的鞋类大增。据统计,2005年1月江苏口岸鞋类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日本和欧盟,分别出口鞋278.3万美元、214.1万美元和62.9万美元,均有大幅增长。但是,记者从奥康集团方面了解到的信息表明,由于中国鞋的出口量一直在逐年递增,因此不能判定这些增长就是因为配额限制取消所致。而且,中国鞋以前虽然受到配额限制,但是也能够通过迂回的方式(通过其他国家)出口到欧盟。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数据表明,鞋类出口均价有所下滑。自去年下半年起至11月,江苏口岸鞋出口均价维持在每百双180美元左右,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出口均价下跌至每百双155美元左右。就此,奥康集团的徐先生表示,这是国内企业之间相互竞价的结果。这似乎印证了之前关于低价竞销的观点,预示了某种危机。

  二、抛出预先监控欧盟市场再设防

  中国鞋业之间可能潜在的低价竞争同样会大力冲击欧盟国家的鞋业,因此,欧盟绝不可能轻易让出市场。为了保护自己的企业而抛出预先监控措施,应当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据悉,欧盟部分国家的制鞋商早就开始酝酿通过一些贸易规则抵制中国鞋类产品的进入。

  2月16日,商务部网站发布了德国制成品进口商协会(VFI)提供的消息,该协会从德联邦经济与出口管制局(BAFA)获悉,BAFA关于从2月1日起对进口中国鞋实行预先监控的通知已公开刊登,进口商可立即向BAFA申请进口监控文件。在为期4周的过渡期内,进口商可补交BAFA在报关之日后签发的监控文件,如在2月1日申请报关的货物,海关在过渡期内可接受BAFA在2月1日后签发的进口监控文件,若没有BAFA的监控文件,海关不予清关提货。

  据了解,2004年中国出口鞋类产品152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7%左右,主要出口到美国和欧盟市场。中国鞋占欧盟进口鞋类总额约20%。对中国鞋实行预先监控,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欧盟掌握中国鞋出口到该市场的数量,但暂时不会对中国鞋业出口企业有多大的影响,只是在出口程序上相对麻烦一些。奥康集团的徐先生表示,关于预先监控的具体措施还没有出台,现在对企业还没有影响。康奈集团方面表示,预先监控暂时对鞋类出口企业的影响还未显现,但它已预示着鞋类产品出口欧盟将会受到更严格的限制,因此,企业应未雨绸缪。

  业内人士称,欧盟“预先进口许可监控”的实施,对我国鞋类产品出口将造成重大影响,特别是在出口数量、通关手续、货物滞留等方面产生巨大阻力。此外,该措施的实施除了给我国企业在出口程序上增加了很多麻烦外,也会相应增加当地进口商的成本,这部分成本最终还将转嫁到我国企业的头上。实际上,此项措施是欧盟为了进一步对中国鞋类产品实施更严格限制的前期准备,监控实施后,欧盟将有可能采用反倾销或特保等贸易壁垒为中国鞋类进入欧盟市场设障。更为严重的后果是,欧盟对我国鞋类出口进行监控,将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为其他国家所效仿。

  三、谨慎应对发展品牌是关键

  目前,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已成立紧急应对小组专门负责此事。该小组负责人魏主任说到,欧盟这一举措对中国鞋类出口有什么影响暂时还看不出来。但是她表示,目前企业应该开拓新的市场,以降低经营风险。由于中国鞋业产量非常大,出口量也很大,因此对所出口国家,比如欧洲、东南亚国家的同类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因此受到当地的抵制。这实际上是多方争夺市场的结果。

  中国鞋业应当如何应对这种状况?魏主任认为,归根到底,这还是对市场的争夺。中国企业长期以来依靠数量和低价的优势进行竞争,利润越来越薄,生存空间就越来越小。企业应该注意打造自己的品牌优势,通过提高品牌价值提高产品单价,从而把量降下来,这样才是长远之计。有些优势企业,例如康奈,现在已经在欧洲、美国拥有多家自己的专卖店了。另外,即便是做OEM也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品质,改变自己的产品形象。但是她同时指出,由于处在特定的产业链中,这样的改变是很不容易的。

  摘自《中国工业报》

  商务信息部摘编

  (信息来源:贸研院子站)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