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04年重庆农村物价变动五大特点及成因分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 18: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4年,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各项社会需求日益高涨,随着世界经济在当年的强劲增长,国际价格传导因素日益增强,加上资源约束日益明显,我国包括重庆市农村消费价格出现上升态势,2004年重庆市农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6,比去年上涨4.6%。

    一、2004年农村物价变动特点

    2004年重庆市农村物价呈增高之势,新涨价因素逐步增强,价格呈现结构性变动,食品价格是推动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力量,家庭主要工业消费品价格依然呈现跌势。

    1、物价运行呈总体增高之势。从全年物价趋势看,前三个季度持续上涨,第四季度小幅回落,从1-9月的同比来看,涨幅分别为2.8%、1.7%、3.7%、4.1%、4.4%、5.5%、5.6%、5.7%、6.9%,基本上呈现逐月上涨态势。到第四季度,物价上涨的幅度有一定减弱,10-12月,同比涨幅分别为6.0%、4.5%、3.8%。但物价仍在较高涨幅区间运行.

    2、价格上涨呈现结构性特征。从构成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八大类商品价格来看,存在“六升二降”的特点,六类价格的涨幅分别是:食品涨11.8%、烟酒及用品涨1.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涨2.5%、交通和通讯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涨2.2%、居住涨1.6%,两类下降价格的幅度分别是:衣着下降3.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7%。价格上涨达到两位数的只有食品类,其余类别的涨幅均在3.0%以内。

    3、食品价格的上涨是推动农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力量。2004年,食品价格上涨11.8%,推动农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8%,物价总水平涨幅的82.6%由食品价格的上涨所致。

    4、新涨价因素逐步增强。2004年1-12月新涨价因素分别为:0.8%、0.4%、1.1%、1.4%、1.8%、2.1%、2.1%、2.7%、4.6%、4.6%、4.1%、3.8%.1-10月,新涨价因素呈增高之势,11至12月虽有减弱表现,但由于以前月份涨价的累计效应,新涨价因素仍处较高水平。从全年看,新涨价因素高达2.5%。

    5、家庭主要工业消费品价格依然呈现跌势。2004年,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跌3.0%和0.7%。衣着中服装价格下降3.4%,家庭设备用品中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1.4%,此外,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中文娱耐用消费品及服务价格下降4.7%。

    二、2004年农村物价变动原因分析

    投资膨胀、国际传导、以及资源约束是导致本年度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食品价格上涨是本轮消费价格上涨的直接诱因,而工业消费品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及时实施,对有效的扼制消费价格的过快上涨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投资膨胀是引起物价上涨的环境因素

    经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数据分析,消费价格总水平与粮食价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都有较高的相关性,1988-1989年、1993-1994年的历史经验表明,粮食大幅减产和投资需求膨胀“双碰头”,我国就会出现通货膨胀。2003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7%,在建总规模相当于以往近3年的工作量,2004年一季度投资增长了43%,增幅之高,多年罕见。投资膨胀拉动基础产品价格上涨,水泥、钢材和氧化铝价格飞涨,从而为整个市场物价波动形成了环境因素。

    2、国际传导是本轮上涨的又一个原因

    2001年以来,我国的出口与外商直接投资高速增长,出口需求的扩张,会大量消耗原材料、能源、中间产品和劳动力,导致这些产品价格上涨。外商直接投资一旦形成生产能力后,又大大增加了出口需求,进一步推动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另外,需要特别关心进口,尤其是初级产品进口这一新因素。2003年,我国进口增长39.9%,初级产品原油、钢材、氧化铝、铁矿砂等进口增长都在30-50%之间,2004年前三季度,初级产品进口增长84%。由于全球经济在2004年增长强劲,初级产品价格大涨,国际原油价格更是屡创新高。进口产品价格的上涨,客观上刺激了我国同类产品价格的上涨。在重庆市的消费价格中,汽油、柴油价格分别上涨了12.4%和11.5%。

    3、资源约束是2004年消费价格上涨的深层次原因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5亩,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在重庆市这一指标更低,我国人均淡水量仅23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人均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可采储量分别只为世界平均值的20.1%、5.1%和86.2%,人均矿产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这些因素正在并将长期制约国内生产能力的提高。我国正值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国际化和市场化步伐正在加快,资源的需求日益高涨,因此,资源的约束将是一个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目前,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的表现是煤电油运的“瓶颈”制约非常突出。

    4、粮价上涨是本轮物价上涨的直接原因。2004年,粮食价格同比上涨26.0%,1-12月各月的涨幅分别是:15.0%、15.5%、30.0%、33.2%、33.1%、31.6%、31.4%、31.4%、30.9%、26.8%、18.2%和16.5%。分析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

    (1)粮食产需缺口大。在2004年的前四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下降。目前,我国粮食总需求量稳定在9600亿-6800亿斤左右,2003年,我国粮食产需缺口约为2000亿斤,2004年,产需缺口约为600亿斤。较大的产需缺口导致粮食市场供不应求,引起粮食价格上涨。

    (2)国际粮食价格的影响。目前,国际粮食价格与国内粮食价格基本持平,加之海运费用高昂,粮食到岸价格大大高于国内粮食价格,对国内粮食价格的推动作用明显。

    (3)国家关于粮食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粮食价格的回升。首先,2004年年中,国家要求各地暂停拍卖陈粮,防止粮食集中出库对市场造成冲击;其次,国家为确保粮食安全规定的粮食储备制度“销区六个月销量,产区三个月销量”,促使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增储补库的需求增加,各省市为确保地方粮食安全,也加大了粮食储备数量;再次,针对粮食收购资金贷款困难的问题,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资金有所放松,国有粮食企业收购资金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为粮食需求的实现创造了客观条件。

    (4)铁路运力紧张及公路运输成本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粮食价格的上涨。由于我国粮食产区多集中在中西部和北部,销区多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当前,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导致铁路运力空前紧张,粮食运输受到不利影响,导致粮食资源紧张,价格攀升。2004年6月以来,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治理公路运输车辆超限超载的专项治理活动,公路运输成本大幅度上升。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公路运输成本因此上升了30%以上,明显推动了粮食运输成本的上升。

    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饲料等农资以及以大豆等农作物为原料的油脂价格尾随上涨,从而导致肉禽及其制品、蛋、水产品、调味品等食品价格的上涨,2004年,油脂、肉禽及其制品、蛋、水产品和调味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9.7%、22.8%、14.5%、8.9%和3.0%,另外,在外用膳价格同比上涨4.8%。由此导致整个食品类价格上涨11.8%。

    5、“禽流感”对消费价格的影响

    2004年初,我国一些地区暴发“禽流感”,疫区大量扑杀肉鸡、蛋鸡,导致鸡蛋产量下降,南方一些省份纷纷到重庆市及周边地区调运鸡蛋,导致重庆市鸡蛋货紧价扬。由于普遍的禽类消费转移到替代品猪肉、鱼类消费上,广东、湖北等地大量从重庆市调运猪肉,加之外地鱼类产品调入产生困难,本市猪肉和鱼类价格不断上涨,在2004年里重庆市的一些主副食品价格在较长时期呈现持续高位运行态势。

    6、主要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通胀压力。

    据商务部对2004年下半年600多种主要商品全国市场供求情况进行的排队分析,供过于求的商品有446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74.3%,供求平衡的商品154种,占排队商品的25.7%,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受供求关系的制约,大多数工业消费品的价格难以上涨,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难以迅速传导到最终消费品。目前,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仍保持下降的趋势,虽然下降的幅度较前几年有所减缓,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通胀压力。

    7、各级政府宏观调控对平抑市场物价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防止消费价格的过快上涨,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遏制了消费价格的过快上涨。主要措施有:

    (1)2004年1月,中央1号文件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大幅上升。重庆市粮食生产也出现可喜局面,从而增加了粮食供给,对缓解2004年四季度粮食价格上涨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2)上半年,国家根据粮食市场供给紧张价格上涨的情况,决定向市场抛售部分库存粮食,对2004年上半年粮食市场的相对稳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3)2004年6月,重庆市有关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对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资讯 行情 论坛)的营运货车,在通行费上给予优惠。全市收费公路为此向社会让利200万元,有效降低了农产品运输成本,对平抑市场物价发挥了作用。

    (4)2004年7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做好当前猪肉供应工作的紧急通知》,确保重庆市手工屠宰关闭过渡期间猪肉供应的稳定和市场秩序的平稳,并对借机涨价行为予以打击。

    (5)9月份,市物价局下发《关于开展对粮油肉菜等主副食品市场价格监督检查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区县启动紧急预案,加强对主副食品价格的监管。

    (6)10月份出台五大措施稳定粮油市场,在全市主要农贸市场及市内10多个产粮大县布下65个监控点,定期反馈市场变化和价格走势,对粮油经营者的进货价、批发价和零售价实行监管,确保价格波动后,有关部门能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措施,平抑物价。

    三、物价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04年粮食价格上涨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基础产品价格的上涨有利于投资结构的调整,有利于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并将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机制的调整和完善,但食品价格上涨影响居民食品的消费量变化,增加了低收入户的消费支出。

    1、粮食价格的上涨利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2004年1-3季度,重庆市农民出售的主要农产品中,稻谷较上年同期价格上涨41.2%,普通玉米上涨32.2%,鲜菜上涨5.4%,猪肉上涨34.3%,家禽上涨39.4%,鱼上涨9.9%,稻谷和普通玉米接近1996年以来的历史最高价,猪肉创下1997年以来的新高。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成为农民增收的决定性因素。1-3季度,农民人均出售农产品现金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5.9%,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2004年物价的上涨,尤其是基础产品价格的上涨将促进投资结构的调整。针对基础产品价格不断上涨,以及全社会对煤电油运基础产业需求不断加大的趋势,我国及重庆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将再一次作出重大调整,投资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特别对于煤电油运的生产能力的提高,国家将进一步重视,社会投资也将进一步向这些产业倾斜,这将有利于逐步缓解制约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基础产业的“瓶颈”矛盾。

    3、物价的上涨将会促使我国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目前,我国主要消费品市场产品供大于求的状况比较明显,充分说明我国很大一部分消费品的生产能力明显大于消费能力,但我国企业生产效率不高,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单位GDP的矿产资源和能源消耗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由于生产能力整体上的过大,产品竞争包括价格竞争日趋激烈,使企业不能轻易把基础产品价格的上涨直接转移到消费价格上来,他们的出路在于向管理要效益,向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要效益。如何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将会被日益提上议事日程。

    4、物价的上涨将会推动我国市场化机制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目前,物价的上涨使我们对土地利用效率和市场化运作方式产生深刻的反思,如何管好国有土地的开发利用,如何完善国有土地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将是今后应当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煤电油运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完善,也将进一步引起重视。市场化规则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将改变我国基础产业“瓶颈”制约的不利局面。

    总体讲,物价上涨同重庆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物价作为调节经济发展的杠杆,又极大地促进了重庆市经济运行,特别是农业、服务业质量的提高,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本轮物价的结构性变化中,食品价格涨幅过高,给部分居民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调查实际表明,食品价格上涨使农村居民食品消费量下降,低收入群体生活负担加重。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农村居民消费的油、肉、蛋、水果消费量比上年有所下降。对于低收入群体,食品价格的上涨引发消费支出增加明显加大了生活的负担。对此,各级政府应给予特别关注。

    四、2005年价格趋势预测

    1、2005年,由于粮食的产需缺口难以完全补上,由于供给方面的原因,市场粮食价格将可能延续一定程度的上涨。

    2、服务项目价格在2004年受到国家严格控制,价格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如果2005年国家取消有关限制,服务项目涨价的压力可能会释放出来,价格将会有一定幅度上涨。

    3、2004年,由于企业员工工资性收入的提高,增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这部分成本的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的压力,至少工业品价格的降幅会再次缩小。

    4、煤电油运等基础产业的“瓶颈”制约作用在短时期内难以彻底缓解,还将较长时期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电煤价格不顺、国际石油价格高涨、运力严重短缺,将推动产品运输成本的上升。因此,价格上涨的成本推动和国际传导因素在2005年将更加明显。

    5、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已持续两年多,虽然生产企业能在挖潜革新,向管理要效益,向资源利用率提高要效益上有所突破,但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引起的成本推动在一个较长时间里必然要在下游产品上有所体现,因此,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更趋明显。

    6、土地、资金、劳动力和资源的市场化已经正在被国家纳入下一步政策重点,这必然会对资源和要素价格进而消费价格水平产生一定影响。

    7、我国正面临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随着各行业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需求日益旺盛,在国家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下,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会更加理智,但需求拉动导致的通胀压力将逐渐增大。

    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005年重庆市农村消费价格总水平将在2004年基础上呈继续上涨态势。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重庆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