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务部公布了2005-2006年度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名单。名单包括190个品牌,涉及各主要行业和28个省、市、自治区,具有广泛的区域和行业代表性。
据悉,名单中所列品牌经企业自愿申报、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初评推荐、电脑评分、由进出口商会和有关行业协会组成行业评审分委会行业评审,由主要全国性行业中介组织、各进出口商会,出口品牌建设重点省市和商务部有关司局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
。
此次活动是商务部在我国年进出口总额突破一万亿美元的背景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精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努力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全面实施出口名牌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确定一批基础好、潜力大的出口品牌,目的和重点是集中力量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以点带面,引导促进全国的出口品牌建设工作。
这项活动是对原“外经贸部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工作的继承和发展。据了解,为解决我国出口商品有品无牌,增长质量不高的问题,原外经贸部和商务部自1999年以来先后确定了四批118个出口名牌,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培育,在境内外开展了一系列显著提升自主出口品牌整体形象,外部效应明显的推广活动,包括在广交会设立品牌展区,向国际采购商整体推介名牌出口商品;每年分别在北美和欧洲举办中国名牌出口商品展,深度开发欧美市场;印制发放出口名牌宣传画册,免费向境外商家发放;在法国举办“中国时装?商务活动”,在广交会期间举办“名牌出口服装展示及流行趋势发布”活动,向国际服装采购商整体推介中国服装出口名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出口品牌建设的宣传引导工作等,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也先后牵头建立了跨部门的工作机制,出台落实了配套扶持政策。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广大出口企业的自主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国际营销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日渐提高,自主品牌出口额和占比稳步上升,初步涌现出了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的自主品牌。
与此同时,随着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前四批确定的出口名牌逐步产生了分化,为保持培育对象的先进性和代表性,商务部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有指标体系进行优化,设立了资格条件和评审指标两套体系,其中,资格条件包括在境内外均已注册商标,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八项指标,缺一不可,完全符合资格条件的,按照产品科技含量、生产环节达到的标准、经营业绩、市场占有率、发展潜力和国际营销体系建设等十项指标进行打分,据此对前四批出口名牌进行动态管理,同时接受新的申请,优胜劣汰,确定了2005-2006年度“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
与前四批出口名牌相比,本次活动参与面更广、代表性更强、得到各地区、各行业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特别是评价体系和工作程序方面的重大改进,增强了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评审工作的规范性,受到各方肯定,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首先,指标的设计过程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的。一是依靠社会科研力量。委托上海、浙江等地提出建议方案,与此同时,聘请北京大学进行课题研究,对我国出口品牌建设的关键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初步设计出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二是深入调查研究。在组织主要省市对当地出口品牌建设状况进行摸底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对浙江、江苏等地进行调研,了解重点企业对推进出口品牌建设的意见,对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进行调整;三是广泛征求意见。多次发函和召开座谈会,反复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和各进出口商会、各行业协会意见,并依据反馈意见多次修改完善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四是进行模拟测评。在正式启动前,请主要省市对重点出口企业进行模拟测评。测评结果显示,基本反映了有关企业出口品牌建设的实际状况。
其次,指标的内容对社会公开。指标确定后,即以通知的形式挂在商务部的网站上,社会各界均可以看到评审指标和评分标准。这既可以确保活动的公平,又可以更好地发挥引导带动作用,使企业明确努力的方向。
最后,评审的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的。评分由电脑进行,在此基础上,各地、各行业均发挥了积极作用,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评审结果更具地区和行业代表性,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品牌美誉度、在行业中的作用等难以量化的因素,使评审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与前四批出口名牌相比,本次发布的“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名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行业代表性更为广泛,结构更为合理。前四批出口名牌主要分布在九个行业,本次活动取消了行业限制,主要行业都有品牌入选,行业代表性更为广泛。从大类上看,入选品牌的行业构成为:机电产品71个、纺织服装55个、轻工工艺40个、食品土畜产10个、五矿化工7个、医药保健品7个,基本与我国现阶段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发展水平一致。
二、地域代表性更为广泛、结构更为合理。本次入选的品牌分布在28个省、市、自治区,尽量做到每个地区的企业都能学有榜样、学有方向、学有动力,有利于发挥本次活动的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从区域构成上看,入选品牌数量最多的六个省市依次为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宁波市、福建省和山东省,基本与各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和出口品牌建设水平一致。
三、发布的品牌以生产企业和工贸企业的品牌为主。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三大产业中,以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强,完全不从事生产制造、纯粹进行品牌运营的模式在我国还不成熟,这就决定了现阶段我国的出口名牌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此次发布的品牌,绝大部分为生产企业所有,少部分外贸公司拥有的品牌,也是由下属生产企业设计制造的,这与目前我国出口品牌发展的历史阶段一致。
据了解,商务部开展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结合我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地区间、行业间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通过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方式,全面实施出口名牌战略。一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选准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品牌,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培育,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一批中国自主的世界名牌,使广大出口企业学有榜样、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出口名牌的示范效应,引导和鼓励广大出口企业积极进行境外商标注册,进行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安全生产和进口国(地区)要求的认证等出口品牌建设方面的基础性工作,全面提高我国出口品牌建设的整体水平。
下一步,商务部将在符合WTO规则的前提下,集中力量对列入名单的品牌进行重点培育,在加大现有政策措施力度的基础上,协调各相关部门,从研发设计、政府采购、境外投资、出国参展、广告宣传、整体推广、国际营销体系建设、贸易便利、金融保险、知识产权保护、公共信息服务等方面出台综合性的扶持政策。同时,鼓励各地区、各行业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状况,确定本地区、本行业的培育对象,有针对性的出台分类鼓励政策,进行重点培育。对列为重点培育对象的品牌,坚持动态管理,根据培育效果,定期调整,优胜劣汰,始终保持培育对象的先进性和代表性。
附:2005-2006年度“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