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信用建设难题如何破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 08:56 中国企业报

  产权不明 缺乏信用文化环境 缺乏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 没有有效信用监管体系

  本报记者 梁 忻/文

  近年来,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出台了关于国家和个人信用管理的许多方案。然而,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难以逾越的难题,致使社会信用体系建
设进展较慢,与社会需求存在显著的差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一次强调,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这已经是《政府工作报告》第3次明确提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

  日前,参加两会的部分政协委员保育钧、童石军等在两会期间专门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举行了座谈会。会议进一步取得了共识,政协委员们认为,信用缺失问题是当前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信用缺失的问题需要综合治理。

  会议总结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八大难题。一是政府失信,地方政府部门的短期行为是导致政府失信的主要原因。

  二是产权不明,产权是信用的载体,产权混乱或者产权模糊,个人和企业不仅没有动力追求信用、维护信用,而且故意破坏信用。信用制度应该建立在产权明确的基础之上,市场独立主体才能真正形成信用关系。

  三是改革不到位,制度漏洞大。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计划有失灵的地方,政府没跟上,政企之间似乎分开了又没真正分开,体制、政策的漏洞既多又大。失信的人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而且有机可乘、有利可图。讲信用的人往往吃亏,这就形成了不捞白不捞、不赖白不赖的后果。

  四是缺乏信用文化的环境。浓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当中信用制度难以建立。计划经济是调拨的形式,因此一些企业向银行借款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过还。社会主体普遍缺乏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守信用的思想观念和意识。整个社会没有真正树立以“讲信用为荣,不讲信用为耻”的信用道德标准。

  五是企业内部普遍缺少内部信用控制和管理制度。任何一个企业应该把信用当成财务管理的灵魂,我国多数企业内部制度建设不完善。

  六是缺乏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信息不对称,往往导致信息的落实方上当受骗,失信方往往得手。我国社会信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比比皆是。信息不灵,政策信息导向不清楚;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程度很低,各个部门各搞一套。

  七是缺乏惩罚机制。大量罪与非罪、刑事与民事之间的失信行为。失信行为是民事还是刑事说不清楚,失信者往往以侥幸的心态,社会没有信用联防网络,失信者的黑色记录得不到广泛传播,失信者可以换一个地方再骗人。

  八是没有建立有效的信用监管体系。我国至今为止没有信用管理体系,政府也没有信用监督体系,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笼统地讲到信用监管的原则,《刑法》当中虽然有对诈骗等行为有处罚的规定,但很难形成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约束机制。

  针对这些问题,政协委员们还提出了五项对策。第一,提高政府的信用度,发挥政府在信用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建立法制政府、廉洁政府、诚信政府。

  第二,通过政府的主导作用治理企业和个人的失信行为,使诚实守信成为政府的社会风气。一是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二是认真贯彻实施《宪法修正案》,落实各项产权制度,公有、私有各有其主,股份合作各有其股,产权明晰。享受了产权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追求长远利益的稳定预期。在既保护公有财产又保护私有财产的社会里,人们对未来社会有信心才有讲实话的动力,信用建设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

  第三,确立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基本目标。现在大家都在讲建立信用体系,目标是什么?中国要建立什么样的信用社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能不知了了、含含糊糊。

  第四,当务之急是舆论、法律并用,严厉惩罚失信违法的人,把法律职能建设和失信教育联合起来,要对制假售假的典型案例进行很好的教育。

  第五,加强信用立法和信用执法的问题。有关立法的问题,现在立即着手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公众信息信用数据的透明度。现在信用没有立法,哪些是个人隐私、哪些是商业秘密、哪些是公开的信息,没有明确界定。在信息开放方面,特别是强调和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开放,如果该开放的不开放,要追究政府部门的责任。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