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国际国内金属市场期铜价格均创出了有记录以来的高点。尽管对于近期农产品以及原油价格更为凌厉的涨势和高位的震荡而言,期铜的表现显然还不能成为商品市场的“明星”,但由于铜价始终没有显露调头迹象,因而似乎铜价每天都可能创造历史。
国际铜研究小组(ICSG)以及英国商品研究局(CRU)等权威铜研究机构已经将2005年全球铜市场的供需定义为紧平衡状态,在这种供需的紧平衡状态下,铜价在商品属性方面已经
很难找到支撑目前高价的利多因素。笔者认为,目前低迷的美元汇率以及高油价引发的通胀因素对铜价正产生更大的影响,期铜价格中金融属性比其商品属性更加耀眼,因此铜价正被美元和原油“挟持”而前行。
笔者认为,通常高油价将抑制经济的增长从而间接影响铜需求,但目前高油价所引发的通胀因素却成了一个支撑铜价的题材。
由于铜在与经济联系紧密的房地产业、电力行业的消费量很大,因此存在“高油价—GDP下降—铜消费缩减—铜价下跌”的传导关系。但另一方面,铜价固然与经济有一定联系,通胀因素的作用尤其突出。1973年爆发的中东战争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输出国提高基准原油价格,使油价暴涨2倍多,世界陷入了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受此影响,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各工业化国家增长放缓,引起了全球的通胀。但那次经济衰退并没有令铜价下跌,相反在战争初期没有大涨的铜价,却被随后出现的通胀推上了3000美元(LME期铜)。
尽管美元、原油以及铜价三者间并不存在非常高的相关性,但现时美元汇率以及原油价格却是决定铜价趋势变化的一个关键因素。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3月21日 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