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的民营企业都面临着企业的转型与做大做强问题,在这中间,有的企业已经成功转型,有的却惨遭失败,有的甚至还在摸索和徘徊之中。那么一个成功转型的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到底是什么?一个民营老板由一个私营企业家变身为一个现代企业家,在这一过程中他到底需要做些什么事情?是成功需要特殊的品质和技能,还是仅仅需要运气?在这一过程中,风险资本的作用是什么?那些著名的大型公司可以吸取企业家的创业经验吗?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在《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中找到。
《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是芝加哥大学教授阿玛尔·毕海德2000年出版的一部新作,该书面世后好评不断,被誉为“阐述企业家精神的里程碑之作”。正因为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将其列为“当代世界学术名著·管理学系列”的首部于2004年5月在国内出版。该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有前途的新企业的性质”;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是讲“新企业的演进”和它的“社会意义”。由于作者曾在哈佛商学院任教,又曾在麦肯锡公司担任咨询师,并在哈顿金融债券投资公司出任过产权经纪人,实践经验丰富,因此尽管是一部理论性专著,读来却亲切动人,内容也简明易懂,对于任何以前想、现在想、将来也想开创自己事业的人士,对于力图发展现有公司的企业家或管理者,以及想要理解新企业、企业家精神的学者而言,这本清晰简明的管理学著作都是梦寐以求的必读之物。
阿玛尔·毕海德在1988年开始研究新企业,在这本里程碑式的著作里他将十多年的研究探索与当代商业和经济理论融为一体,为理解企业家精神提供了一个详尽的分析框架,提供了一种崭新而又深刻的研究视角。通过对数百家成功企业的研究,作者发现,典型的企业在创业时无不出身卑微,因陋就简,由风险资本资助的计划完善的企业只是一种例外。他认为,创业者其实并不需要具备超常的风险承受能力,他们只需要抱着这样一个想法——“正面我赢,反面我也输得不多”就能从事开创性的事业。至于创业的初始条件,他们也同样不需太充裕,相反,他们往往是一些禀赋贫乏的经营者,大部分人靠借债、抵押经营,他们也不具备管理经验或者行业经验,但这些并不妨碍他们创办企业。书中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大多数企业家是通过复制或者稍微修改他人的想法而创办自己的企业的,他们甚至是一些创意和技术缺乏突破性的经营者。诸如比尔·盖茨和萨姆·沃尔顿此类的企业家开始捕捉的机遇规模很小、不确定性很高,他们没有多少资本,几乎不做市场调查,也缺少技术创新。相对于远瞻未来的能力、交易谈判的能力和招募顶级团队的能力而言,应对不确定性和意外情况的能力、面对面的直销能力以及管理二流员工的能力要更为重要。而所有的这些都是目前国内民企所缺乏的,他们在自己企业转型前后所做的恰恰是前者而不是后者,比如人才的招募与管理上的好高骛远、空降兵、不放心现象。
对于新企业的演进,作者从某些新兴企业如何发展成为大规模的长寿公司入手,说明年幼企业的发展过程具有更多的可借鉴意义。作者认为,通过利用“熊彼特式”的创新来建立一家企业,而不是仅仅利用市场失衡赚取利润或者向少数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企业家创造了新的资源组合方式并塑造了他们所在的产业和市场的结构。尽管在全书有关新企业演化过程的描述,并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哪些因素是其中的关键,但作者的分析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这就是大多数新企业并非大公司的微缩版,它们的发展目标也并非是在规模和寿命上。如果将新企业最初所使用的方法应用于其后的发展,其结果不是倒闭就是停滞不前。将自己的创业经验贯彻于企业发展过程,这是目前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始终做不大做不强的关键原因所在。现在作者给我们的民营企业家指出了这一点,同时指明了新的方向。他认为,要想建立一个能够基业常青的企业需要进行全面的变革。在这个时期,只有卓越的企业家才具备进行这种变革的能力和意志,只有拥有不同寻常的雄心壮志以及对亏损的承受能力的企业家才能打造出基业常青的企业。
(贺朝晖)
(蕥 嬉/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