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核心CPI翘头 通胀压力有可能转变为成本推动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9日 03:46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当2月份CPI同比上涨3.9%(而1月份仅为1.9%)的数据出来时,CPI的大幅波动让我们在通胀与通缩的争论中摇摆不定。那么,如何看待目前CPI的不规则波动以及CPI对通胀及加息预期的影响呢?我们认为,重要的是不能盯住CPI的单一物价指标,还要结合其他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加以分析。在目前通胀压力仍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之前,加息压力将长期存在。

  通胀压力仍未减缓

  通常,CPI是观察通胀压力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去年以来CPI的波动趋势显示,粮价波动引起食品价格变动是导致CPI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宏观调控实施之后,粮价开始快速回落,从而引起了CPI的快速回落。今年1月份粮价上涨14.2%,比高峰期回落了17.6个百分点。现在的问题是当粮价快速回落并趋于平稳,同时也使得食品价格上涨幅度减缓时,是什么因素引起了CPI翘头向上?

  一个基本的判断是,CPI上涨的驱动机制将由食品价格上涨向以非食品价格上涨为主转变,即核心CPI上涨有可能成为今后CPI上涨的主要动力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分析1至2月份的CPI数据可以看出,1月份粮食价格上涨14.2%,2月份粮食价格上涨11.6%,其他农产品价格也呈快速平稳回落之势,食品价格上涨因素对CPI的影响程度在不断减弱。这表明,非食品价格(核心CPI)开始成为推动CPI变动的主要因素。

  虽然居住类价格所占CPI权重较小(为13.6%),但居住类价格上涨动力充足;与此同时,能源价格(如煤、电和水等)的上涨压力仍然很重。另外,2004年末,房屋租赁价格同比增长仅1.4%,房屋销售价格却上升了9.7%,房价的上升幅度远远超过了房屋租赁价格的增长率。如果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我们就很容易看出,目前CPI上涨的压力仍没有得到缓解。

  我们还可以引用另一个经济指标GDP缩减指数(名义GDP增长率与实际GDP增长率之差)来说明。从美国的经验看,CPI与GDP缩减指数所反映的价格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根据央行报告显示,2002年GDP缩减指数为-1.2%,2003年为4.5%,2004年为6.9%,显示出通胀压力并没有减缓,且目前的通胀压力有可能转变为一种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压力,尽管现在PPI向CPI传导的影响还完全没有体现。对于这一点,央行在2004年末的货币执行报告中也有所提及。

  加息压力长期存在

  一旦确认目前通胀压力仍然存在,我们就很容易将通胀压力与加息问题联系在一起。现在看来,加不加息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因为如果仅仅以CPI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准,目前核心CPI仅为1.4%,我们可以得出目前根本不存在加息压力的推论。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其他因素对物价上涨压力的话,又完全可以得出需要加息的相反判断。

  为什么这样说呢?CPI上涨压力的构成除了有国内因素如居住类价格外,还有国际因素如石油等原材料价格的巨大影响。今年,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71.5%;日前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价格一度冲至每桶57.50美元,为该期货开始交易以来的历史新高。更重要的是美元持续贬值,导致了以美元定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如铜和石油等)仍有上涨空间。这些因素是否会影响到中国PPI的上涨?回答是肯定的。但是,由于目前中国PPI向CPI传导影响还没有完全体现,加上包括能源价格在内的居住类价格所占CPI比重过低,又使得很多人认为这些因素对CPI上涨的影响十分有限。

  美元存在持续加息的压力,在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机制下,美元持续加息也使中国面临加息的压力。另外,如果将房地产价格上涨因素也考虑进去,并将居住类价格所占CPI权重上升到30%至40%,那么中国核心CPI涨幅将由目前的1.4%上升到3%以上。这样的话,就显示出通胀压力依然不小。当然,是否应把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变动因素纳入到通胀预期仍然是有争议的。目前大多数国家主要还是以CPI和GDP缩减指数等价格指数来衡量通胀。但是,未来中国的利率、汇率、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都可能会发生变动,资产价格变动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将会逐步得到体现。

  尽管目前PPI尚没有对CPI发生显著的传导影响,但我们认为这一传导影响最终将会出现。更重要的是,从上述国际国内的涨价因素看,成本推动的通胀压力在短期内很难缓解。这就告诉我们,加息压力将长期存在,只是选择什么时机加息的问题而已。上海证券报乐嘉春博士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