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地方官员应转变在招商引资中的角色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8日 11:49 商务部网站

  编者按: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和今年全国人大会议热点话题。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发展的基本目标。我们要从社会转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体制转轨时期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科学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物质基础。为此,各地都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我投资的外商企业资金密集度加大,我利用外资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但是我们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也
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和谐社会面临不和谐考验,本次全国人大、政协会上,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地方政府官员直接介入招商引资(外国投资与国内投资)过程中的种种弊端提出了批评。要提升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必须在转变政府职能上下功夫。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着力解决政府在经济和社会管理中“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努力建设民主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4年,我国不仅连续12年成为全世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且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到全国出口总额的55%,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到2004年5月底,我国利用外资累计合同金额超过1万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400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49万家。在这持续20多年的招商引资中,各级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功不可没,外资的引进带来了经济繁荣,使全国各地的GDP迅速增加。然而,随着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开始认识到协调、统筹发展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官员直接介入招商引资(包括国内投资)过程中所显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地方政府官员履行职能越位

  导致中介机构错位,企业缺位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全力以赴抓招商引资,把发展等同于招商引资,经营城市,突显出地方党政领导发展理念的狭隘和党政职能的错位,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在当前各地的招商引资活动中,从项目设计到招商谈判直至合同履行,政府都直接参与其中,“越位”履行行政职能;作为招商引资主体的企业反而退居幕后,在谈判桌上经常“缺位”;投资促进机构则“错位”,时而扮演政府的角色,时而代表企业的行为,有时知道自己是中介。由于各地的招商引资活动多为政府主导,行政行为中通常存在的不计成本的弊端在招商引资领域里也充分显现。一些地方政府,一方面把招商引资作为政绩考核指标,层层分解到地区和部门;另一方面采取行政手段,指令企业参加由其组织、主办的招商引资“介绍会”、“洽谈会”。地方政府直接招商引资,难免不利用公共权力为投资方“排忧解难”,给予对方超越相关法规的种种“优惠待遇”。这不仅弱化了政府的市场监管功能,而且有可能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难以发挥政府在产业、产品的结构调整上应有的作用。当下,在某些高新开发区或工业园区,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引进项目就与当地政府一手操办不无干系。政府安排的银行贷款一旦出现烂账,无法收回。甚至由书记、市长出面“乱点鸳鸯谱”,指定某个企业与外商洽谈合作意向;有的“拉郎配”弄得外商左右为难,惟恐避之不及。有的地方政府与外商直接谈判,有的参与企业的某些条款的谈判,在合同中规定政府履行某些承诺,有的对企业的合同进行担保。在出现争议时,政府就卷入了纠纷,甚至成为被告。例如,某市盲目吸引外资兴建桥梁,该市政府遭遇9亿元人民币纠纷。地方党委和政府必须规范各自的职能范围,切不可越位错位。招商引资是企业的行为,党委、政府不该直接招商引资,不可以越俎代庖。招商引资应由商会协会等投资促进机构具体来组织进行,政府与投资促进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应清晰。政府不要越位,投资促进机构不要错位,企业不要缺位。政府对投资商、对投资企业的评价或考核不是看投资额多少,而主要是看缴纳的税收多少,吸纳的劳动力多少,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如何。

  违反市场规则与科学发展观相悖由于一些地方有行政指令和政绩考核指标,摊派到任务的地区和部门,常常不惜血本重金拉拢外资,造成效果难与花费成正比。还有些地方招商引资手段枯竭,现代手段又懒得利用,拿老百姓的钱频繁办“节”办“会”,本地办、省内办、境内办、香港办、国外办,甚至动不动就组织成百上千人到国外一个地方去造声势、发广告、开酒会、摆盛宴。奢华的场景,巨额的开支,其实不少活动是“赔钱赚吆喝”、“自娱自乐”。去年三月,某地区由政府官员、企业家、记者团组成的六百多人的庞大队伍远赴日本,鼓动日本东北七县的企业来该地区投资装备制造业、石化、冶金、汽车等重工业;可是日本东北七县主要以农业为主,他们只想谈农业、观光等问题,兴趣在两条平行轨道上行驶,结果可想而知。招商引资是一项理性经济活动,外商来投资是为了赚钱,我国企业引资同样为了效益。招商引资,应该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配置资源,以达到优化组合的目的。在政府直接招商引资过程中,一些地区为了套住外资,一是授意企业低估自有资源(厂房、设备、土地、无形资产等)价值,一味迁就外商,牺牲企业和职工的权益。二是以牺牲财政为代价,变相出台优惠政策。如某地为吸引更多外资,当地政府除了国家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外,还给出了26项财政、土地等方面的土政策。有的地方在外资和内资上有歧视政策,形成挤压内资的负面效应。有些内资为了享受优惠政策,要么假合资,要么转圈圈,将内资转换成“外资”。三是有些地方因实施财政优惠政策力不从心,就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在土地上做文章,低成本出让,零成本奉送,造成农民丧失土地而得不到应有的补偿。由于急功近利,低门槛引入,不把市场准则当回事,要么,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资源整合无法到位;要么,招商引资履约率低得骇人。重数量、轻质量。一些地区一味追求量的规模,对外资的引进缺乏理性选择,造成引进的项目要么与本地产业结构不关联,要么土地单位面积的投入产出比失衡,要么投资规模小且经营寿命短,要么高能耗、高污染。

  恶性竞争,只看眼前本地利益损害国家整体利益某报刊发的招商人员这段对话很有代表性:问:“优惠政策的底线是什么?”答曰:“没有底线,土地、税收都好说”。“要什么项目”?“什么项目都行,好项目肯定不太好找,而且各县市都有优惠措施,攥着项目的老板比来比去,最后很难进来,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反倒好引进些。总之,别人不要的我们全要”。这就是“不计后果”、“不计代价”的招商引资之路。由于大家都想“种下梧桐树,招来金凤凰”,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引来外商投资,各自为政,一再超出国家政策规定的界限,竞相优惠,真可谓“政策摆擂台,看谁‘优’过谁?”政策价格战,从整体上损害了国家利益。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合成谬误”,即每一个地方都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但综合起来对国家却是不利的。前几年,大大小小的各类工业开发园区就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可真正能得到有效利用的究竟有多少呢?有的城市,东、西、南、北四个出入口都设开发区,有的省,市市县县、乡乡镇镇都建立工业园区,甚至有的政府职能部门也圈上一块地建“专业园区”,造成工业园泛滥,开发区成灾,以至同一地方的园区之间恶性竞争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且工业园区存在“空壳化”、“垃圾化”的现象。2004年,国家不得不下决心治理,截至2004年6月,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清理出各类开发区6741个,规划用地面积3.75万平方公里。2004年全国共撤销各类开发区4735个,占开发区总数的70.2%;核减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2.41万平方公里,占原有规划面积的64.4%。

  弄虚作假,引资引来财政负担

  招商招来百姓烦恼一些地方将招商引资额作为考核政府及其官员政绩的一个重要标准,个别地区甚至将招商引资当作运动搞,任务层层分解,指标落实到人,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和个人,提拔重用、重奖现金、安排家属子女就业;完不成任务的停职检查,待岗或就地免职,工资发一半或停发,直到完成任务为止。以至有些心术不正的人在招商引资运动中竟然“制假造假”,导致假项目、假资金。最常见的手法和技巧就是“嫁接包装”和“组合拼装”。“嫁接包装”是招商者和投资商合作的产物,一般是和本地小企业进行“嫁接”,100万元的投资“嫁接”成1000万元的大项目,以骗取优价土地和优惠政策。由于大多数项目是如此运作出来的,因而有些工业园区项目十有九空,许多项目纯属炒地皮,是典型的“圈地运动”。“组合拼装”是为了骗取重奖和重用,一些人把招商实绩全部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形成“聚合效应”,让一个典型人物因功受奖,奖金到手大家分。此举导致许多人不计后果地弄虚作假,骗荣誉、骗地位、骗奖金。地方政府采取的财政补贴、税收“财政返还”、奖励的钱从哪里来?羊毛出在羊身上,都靠本地企业与老百姓交纳的地方税收。因此一些地方引资增加了财政负担,影响了社会事业的正常发展。一些地方为了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根本不顾环境和资源保护乱上项目。某市引进的2个项目,因项目高耗水、高污染,被上级环保部门查处,一个项目成为重要的污染源,一个项目引资不成反赔偿,招来百姓怨恨。投资商则认为政府不讲诚信,将其招来又要赶走。西南一个生态环境很好的贫困县,通过招商引资一年竟然上马30个工业项目,包括化肥、炼铁、焦化等,结果氨水严重污染水源,使当地农民连水也不敢喝,成了“生态灾民”。如此下去,也许经济短期内是比以前好了,但是人们却因此失去了长期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些盲目的引资行为事实上不可能引进“金凤凰”,充其量只能招来几只“黑乌鸦”。招商引资的恶性竞争不仅导致优惠政策泛滥,而且埋下全国环境恶化的隐患。

  地方招商引资背后的廉政隐忧个别地方党政官员,利用手中掌握的决策、人事、舆论、司法等等控制权,趁招商引资机会搞权钱交易。一些人不是全面科学正确地理解中央关于发展是党的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而是瞒上欺下,对城郊农民和城市居民强征强拆,违法圈地,违规出让土地,该有偿出让的行政划拨;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协议出让或低价协议出让,划拨土地和集体土地非法入市;擅自减免地价,不依法追缴土地出让金等。政府主政官员以“为企业服务”为由,亲率企业家到境外考察、招商,在此类“对外招商”活动中,官员尽情“潇洒”,企业全额埋单——这恐怕是多年来招商引资中早已形成的潜规则。打着“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官员们既周游世界,玩个痛快,还落个“重视招商工作”的美名。权力寻租在境外招商活动中被演绎得如此“壮丽”,难怪现在不少政府官员对涉外经济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心”。隐形腐败由此滋生,若任其发展,后果堪忧。可是现在,许多地方仍然动不动成百上千人到国外一个地方去造声势、发广告、开酒会,其实不少活动是“赔钱赚吆喝”、“自娱自乐”,最后只好将以前签过的合同或将来才能签的合同拿来凑数,以表明“成绩不凡”。现在各地一直只上报累计利用外资合同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和外资企业数,没上报现存实际利用外资额和外资企业数。有些外资企业利用完优惠政策后就自行关闭,另行申请新的企业;有的利用外资合同因种种因素根本就没有履行;有的企业因经营不善而破产或合作纠纷解决不好而停办。所以业内人士估计,现存实际利用外资额和外资企业数有累计利用外资总额和外资企业总数的一半就不错了。由是观之,地方政府官员直接介入招商引资弊多利少。面对利用外资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应当有新思路和新举措,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在招商引资中的角色,提高引进外资水平和质量。在保持外资政策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应当对外资优惠政策做适度调整。例如,合并内外资税率,给予外资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的普遍优惠的政策改变为根据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和不同项目给予优惠(内外资统一),把优惠政策与转变增长方式结合起来。对于我国鼓励投资的产业、地区和项目给予所得税优惠,对于节约用地、节约能源,对于效益好无污染的项目给予支持,而对于已经、正在或将要造成污染的项目征收环境税。同时,各级政府惟有切实履行自己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严格执行中央利用外资和国内投资的法律法规,就是对招商引资真正的“高度重视”——因为,全国政策统一是最好的招商环境;不盲目扩张权力,出台土政策,按法律法规解决外资进来后的矛盾纠纷,外资也就安心落户了。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