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温总理回答有关“三农”问题时说的一番话令我十分感动。他说:“我想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位叫舒尔茨的经济学家的一句话,他说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又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我不是经济学家,但我深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全国的现代化。”
上述这段话,鲜明地体现了一个大国总理对穷人的关怀,我把它称之为穷人情怀。如果说,一个普通百姓没有穷人情怀的话,顶多也就是缺乏爱心,不至于给社会造成什么危害或损失,官员则不同,因为官员掌握着社会的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分配,官员不为穷人和弱势者着想,受影响的不仅有穷人,还有整个社会的福利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说,官员具有什么样的情怀实际上是一个立场或态度问题,并不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
官员的穷人情怀之所以重要,还因为中国现在依然不是一个富裕的社会。不说农村有几千万没有脱贫的农民,城市有成百上千万的下岗职工。单拿与百姓有密切关系的教育和医疗来说,高昂的学费和医疗费不仅令穷人上不起学,看不起病,就是一般工薪阶层,也望而却步。
对穷人来说(其实对富人也一样),他一生中最需要的也许是教育和医疗了。因为教育和医疗,不仅是人们最起码的生存条件,也是影响公民发展机会的关键因素,所以,无论从机会均等的角度看,还是从避免绝对贫困的角度看,政府的公共支出都必须保证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和财政收入来看,保证包括农民在内的所有公民的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失业、养老金等社会保障,并不会超过政府的承受能力。我们可以在一些建设项目上动辄投入数亿、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的公共资金,可以搞出那么多锦上添花的盛大活动和形象工程,为什么就不可以为孩子上学、百姓看病问题多花点钱?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无非是使人民的生活过得好一点,福利水平得到提高,如果大部分人的生活的基本状况都得不到改善,这样的经济增长还有什么意义?
因此,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则的制订者和执行者,在贫困和不平等凸现的今天,政府如何更好地保障公民在教育、医疗卫生、基本生活保障等最起码的公共服务需求十分重要。从机会均等的角度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公共政策应该向机会最少的那部分人倾斜,以增加他们的发展机会。毫无疑问,在当前的情况下,穷人和弱势群体的机会是最少的。
经济平等和社会公正是我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并不是说,穷人就一定等于公平。而是说,善待穷人,给穷人发展的机会,是社会公正的应有之义。而要善待穷人,首先需要官员具有悲悯之心。所以,我们希望更多的官员,能像温总理一样,眼睛向下,多感受一下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并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心中想着我们还有很多的穷人。本报特约评论员 邓聿文
(侯颖/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