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商务分销主业“四面楚歌”
盲目借壳上市拖累主业发展,IBM、微软已终止与之合作
新闻追踪
曾是“中国四大超级分销商”之一的和光商务(000863.SZ)如今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随着原董事长吴力“远遁”新西兰的事实被曝光后,该公司与聚友网络、海王生物、中科健形成11.4亿元高危担保圈再次被媒体曝光(本版3月12日曾做报道);同时,多起银行诉讼官司缠身的和光商务的母公司和光集团持有28.66%的国有法人股股权也将于3月21日被公开拍卖。
然而,上述问题不过是和光商务面临的两大致命伤之一。
另一个致命伤,是和光商务的主业——IT分销业,也受该公司“不务正业”的拖累,而面临“滑铁卢”的可能。
主业受上市所累
和光集团主业是IT分销,以代理IBM的PC产品起家,曾经是与神州数码、英迈国际、佳都国际并列的“中国四大超级分销商”之一。IBM、HP的服务器和笔记本,华为3COM等公司的网络产品,微软、趋势科技的软件产品,都是(或者曾经是)和光商务的主流业务。
凭借代理国际知名品牌的IT产品,和光集团在上世纪90年代获得了高速发展。资料显示,到了1997年,和光集团已经从初创时的十几个人、50万元启动资金发展为年销售额9亿元、员工近千人的公司。2000年底,和光集团通过深圳上市公司北商技术(000863.SZ)实现借壳上市,后更名为和光商务。
然而,上市后的和光商务,却在分销领域失去了应有的光芒:相比同期的神州数码、佳都国际在分销业务上的高歌猛进,和光商务的分销业务进展不大。
据知情人士透露,和光商务上市后,由于2001年证监会严控增发配股等,因此和光集团不但没融到资金,反而搭进去了很大一笔收购费用。由于分销业务需要大笔流动资金做保障,深陷资金短缺泥潭的和光商务,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到资本运作层面上并深深地陷入了这个中国股市的“怪圈”中。一位曾供职于和光商务的人士感慨地向本报记者表示:“和光商务这些年每况愈下,盲目上市是一个重要原因。”
IBM、微软停止供货
随着一系列资本“黑洞”被曝光后,面临“崩盘”危机的和光商务会不会将“黑手”伸向上游供应商呢?记者近日分别致电IBM、微软、趋势、华为3COM等公司。
趋势科技一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趋势早在去年中就已经注意到和光商务的“风险”,也就此问题与和光商务方面进行过沟通。尽管软件分销的营业额在和光商务中占的比重不大,但是由于软件分销的利润比较客观,因此,双方达成的协议,是和光商务拿出“专项资金”运作趋势科技的分销业务。“2004年和光商务在趋势科技产品上的分销额接近1个亿。到现在为止,双方的合作还处于正常的状态。我们会时刻关注和光商务的动态,来处理双方的合作事宜。”
IBM、微软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对与和光商务合作的问题十分敏感,都表示不愿就此事发表评论。但是,记者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早在2004年11月份,IBM、微软已经终止了与和光商务的合作,并正在与和光商务就货款问题打官司。“由于IBM、微软在做分销业务的时候,都有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因此,据我分析,和光商务欠IBM、微软的货款不会是一笔太大的数目。”神州数码一渠道经理告诉记者。
现在,百病缠身的和光商务,最大的合作伙伴是华为3COM的网络产品。华为3COM拒绝接受记者的采访,双方合作会不会出现变数,目前还不得而知。
本报记者 田申 实习生 陈婷婷
记者观察
和光商务财报难交满意答卷
随着资本“黑洞”不断曝光,加上与上游合作伙伴的不断交恶,和光商务的分销主业近两年呈现持续下滑的趋势。
到目前为止,和光商务2004年的财报还没有出台,但是,从此前公布的2004年前三季度的财报及此后和光商务遭遇的一系列危机来看,和光商务2004年不会给股东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和光商务2003年财报和2004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出其分销主业逐步下滑的轨迹:2004年7月至9月,主营业务收入为2.2亿元,而2003年同期的收入为2.5亿元;2003的主营业务收入是8.67亿元,而2002年和光商务的主营业务收入则是9.97亿元。
佳杰科技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对记者表示:“尽管中国的IT分销业务已经度过了爆炸式增长的年代,但是其他几家超级分销商这几年每年的增长都超过了10%,不少后起之秀的增长速度更快。而和光商务却连年下降,这说明不是市场环节出了问题,而是和光商务自身出了问题。”
由于已经停止了与IBM、微软的合作,和光商务2004年第四季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可能进一步下降。众多知名企业舍和光商务而去,华为3COM能否独撑和光商务的分销业务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质疑,和光商务的归宿在哪里?还有待观察。田申 陈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