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欧洲航空巨头虎视中国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 09:15 上海证券报

    3月14日,欧盟委员会建议欧盟决策机构部长理事会,立即授权欧委会与中国启动关于开放航空市场的谈判。欧洲舆论普遍认为,中国有望在未来10年成为亚洲最大的航空市场。当欧洲航空业摩拳擦掌准备开拓中国市场的时候,中国航空业却不免有"狼来了"的担心。

    狼早就来了

    事实上,中国航空业"狼"早就来了。

    去年7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了为期6年的《中美扩展航空服务协议》。根据协定,双方指定的航空公司被允许飞往对方任何一个城市,中美之间的航班数将由原来的每周54班增加到249班,6年增长近4倍。这是中国民航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向国外航空公司开放航空市场。

    这一里程碑式的协议达成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主要的上市航空公司如南方航空(资讯 行情 论坛)、东方航空(资讯 行情 论坛)的股价持续下跌。与此相反,美国的主要航空公司,特别是那些有中国市场业务的航空公司股价则一路上涨。

    为什么一个看起来互惠互利的协议会产生如此完全不同的市场反应呢?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宁向东说:"由于中美航空公司之间在实力上存在着巨大差距,这个看上去给双方均等机会进入对方市场的开放协议,只为美方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中国民航总局国际合作司一位负责人透露的一个谈判细节印证了宁向东的观点:"谈判一开始,美国代表就保证能够满足我们所有的要求。但问题的关键是,美国航空公司都能经受得住市场开放的考验,而我们却不能。"

    "中美达成协议肯定会加速中欧航权谈判,中国航空企业面临的挑战将绝不仅仅来自美方,欧洲航空列强也在虎视眈眈",一位业内人士当时如是说。

    现在,欧罗巴大陆的"狼"也要来了。

    加大运力应对挑战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分析师李树荣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过去长期在垄断格局下生存,中国航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确实不如人,但面对外资航空巨头的进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过度悲观。

    李树荣认为,中国航空公司人力成本较低,如果能在扩大销售网络、提高服务质量上再下一番功夫,在国际航线上还是有竞争力的。去年欧盟29国宣布对中国公民开放个人游,这又使中国航空公司在吸引旅游客源上具备了竞争优势。在航空货运市场上,国外的航空公司有着规模和价格上的优势,但它们同样面临着国内航空公司回程运力放空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市场一直不开放,中国航空公司就不会面临真正的压力,也不会因此发展壮大",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董念青这样认为。

    东方航空的一位高级管理人员对记者说:"我们承认我们和国际巨头之间的差距,但我们将以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来应对这些挑战,何况机遇将与挑战同时存在,毕竟市场开放让我们走出国门,有机会通过与国外同行的直接竞争和扩大合作,努力发展壮大自己。"

    事实上,中国航空公司早已从最基础的工作------购买飞机加大运力做起,以最大限度地缩短与欧美航空列强的差距。东方航空去年与空中客车公司签署购买飞机协议,东航将从空客购买20架A330--300型客机。南航、国航、上航也有不小的购机计划。今年1月28日,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又代表中国多家航空公司分别与空中客车公司和美国波音公司签署了飞机购买框架协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航空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