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无需“跟风”减持美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 02:45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黄巧林 冯颖洲

  在外汇储备结构管理中,币值的稳定性是应考虑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惟一因素,国际经贸往来的方便性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与对外经贸结算的币种结构差异较大,虽然储备货币的兑换
性较高,但要以支付一笔数额不菲的兑换费用为代价

  近3年,美元汇率大幅下跌,在2002年12月31日到2005年3月10日期间,欧元兑美元的汇率从1.0433上升到的1.3340,升幅达到28%,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强势美元向弱势美元转变趋势使得拥有较高美元储备的国家急于抛售美元以减少进一步的损失。据调查显示,过去两年中,全球52%的央行降低了原本持有的美元资产。另一份数据表明,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的美元储备已从2001年第三季度的75%降至2004年第二季度的61.5%。目前,泰国、韩国和俄罗斯央行也在考虑降低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比重。

  中国内地的外汇储备仅次于日本而位居第二,至去年年底已高达6099亿美元,较上年增加2000多亿美元。据美国财政部数据估计,其中的美元资产比例在56%左右。按此比例计算,美元汇率每下跌一个百分点,我国外汇储备损失将达34亿美元左右。因此,有些人提出了要求更改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的观点。

  汇率波动,尤其是主要货币汇率波动,是现行国际货币金融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美元汇率近期下跌了,但又有谁能准确预测数年后美元汇率是走低还是走高呢?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制度是长期的、战略性的,是综合考虑个因素得出的,不以赚取短期汇价波动收益为目的。所以,笔者认为,只因美元汇率暂时性波动而调整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的观点有待商榷。

  首先,在外汇储备结构管理中,币值的稳定性是应考虑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惟一因素,国际经贸往来的方便性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即要考虑一国进出口、投资和外债的地区结构及其所使用的支付和清算手段。如果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与对外经贸结算的币种结构差异较大,虽然储备货币的兑换性较高,需要哪种货币可及时转换,不至于出现支付危机,但要以支付一笔数额不菲的兑换费用为代价。以此而论,由于受美元多年来霸主地位的影响,许多国家更倾向于接受美元。有鉴于此,笔者认为,调整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的观点有待商榷。

  据商务部统计,2004年美国是仅次于欧盟的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其进出口总额为1696.3亿美元,比欧盟少76.6亿美元,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15%左右。考虑到许多非美国家在贸易结算中也是用美元,美元应是我国贸易结算中使用最多的货币。美国在我国的直接投资也一直居于前列。2002年,美国在华投资达81.56亿美元,占我国吸收外资总额的9.85%,位居首位。美商在华的投资盈利是需要返还的,这也要求一定的美元外汇储备的支持。

  其次,外汇储备结构管理还应考虑干预外汇市场所用的币种。我国提倡的是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这种汇率制度实质上是一种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与美元的汇率是固定的,与其他国家的汇率则通过美元联系起来。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大量美元以热钱方式进入我国,炒作人民币升值。央行为维持汇率稳定,也要通过美元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最后,我们既要维护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也要从长远看待减持美元储备的影响。美元汇率下跌,许多国家和个人减持了美元,其中不乏“跟风”现象和投机炒作目的。我国是一个高度负责的大国,决不会因外汇市场的正常波动而更改我国根据长远目标制定的外汇管理制度。正如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所说:“我们高度关注国际外汇市场的变动趋势,但不会随市场短期波动而调整货币结构。我国是国际市场高度负责任的投资者,从来都自觉维护国际市场的安全和稳定,绝不会参与汇率的投机炒作。”再者,如果我们仅从眼前利益出发出售美元储备,会加剧美元贬值和美国经济低迷,这对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经济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实际上,面对美元贬值,我国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美元储备。据统计,我国在2004年增持了361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以及296亿美元美国政府机构债券和公司债券。笔者认为,以上几点至少部分解释了这一举动的原因。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3月17日 第五版)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