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制度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6日 10:27 经济参考报

  随着改革与发展的深入进行,中国社会对于制度创新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了。特别是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制度创新毫无疑问是主题、是关键、是根本。

  制度创新本质上是社会政治经济利益结构的调整与再调整,而利益的调整必然会导致社会结构的变迁与社会形态的重塑。因此,制度创新必须通盘考虑,协调进行,如果盲目创
新,不仅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而且成本巨大、代价沉重,甚至会引发社会问题。尤其是当我们的制度创新从主要对微观层面具体体制的修正、变革,从主要在经济领域展开,拓展上升到更宏观的层面、更宽广的领域,对社会政治文化各个层面的制度进行本质性的创新的时候。

  制度创新要取得实质性突破,达到良好的预期,形成积极的局面,必须对一些重大的原则性问题做出回答,如什么样的制度创新才能既增强社会活力,又保持社会稳定;怎么样进行制度创新才能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真正实现社会目标;何种方向的制度创新才是进步的,哪种模式的制度创新才是可能的等等。因此,在进行制度创新时,我们必须重点关注以下个几方面:

  ——制度创新中坚持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一切制度的基础,我们必须坚持,毫不动摇。我们要在坚持基本制度、基本原则与开拓进取、勇于探索中把握好“度”,把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区分开来,通过对具体体制的大胆创新,把我们基本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

  ——制度创新中“拿来”与“改造”的关系问题。市场经济是我们改革的趋向,这一点必须明确,毫不含糊。但我们在借鉴现代西方先进体制与机制进行制度创新过程中,必须把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精神与西方社会现有模式区分开来,要做好“中国化”的工作,勇于拿来,善于改造。

  ——制度创新中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问题。制度创新的背景与环境是当代中国,不能脱离开现实的国情,为了在“实际中做得到”,必须对“理论上行得通”的制度创新进行必要的修正,做好制度创新的“理想状态”与“现实不得不如此”的协调,处理好制度创新中效率与公平、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问题。

  ——制度创新的价值选择与目标定位问题。制度创新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因此,其价值选择是制度创新中极为重要的核心问题,其目标定位必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一致。当代中国的制度创新一定要着眼于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并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这全面发展既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包括人的发展。所以,我们进行制度创新时,一定要把握两个方面的标准:一个是社会发展的标准,社会发展的标准就是生产力的标准,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标准;一个是人的发展的标准,这就是以人为本。这两个标准要统一于制度创新的实践之中。在注重制度创新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同时,更加强调制度创新的道德评判与意义追问,使得在制度创新理论支持中多一点人文关怀。

  ——制度创新的主体培育问题。实事求是讲,目前我国的制度创新主要是在党委和政府的推动下进行,这一特点符合当下中国的实际需要。但在未来中国改革中,制度创新的主体应逐渐由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与社会民众共同参与,直至以民众为主。这是真正走向政治民主、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只是这一过程的实现途径和时间进度表需要理性的把握。

  ——破除制度神话与塑造制度意识的问题。我们对于制度一直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并且经常还交织在一起。一方面是所谓制度神话,就是我们曾经过分迷信制度的自发作用,一种制度如果在理论上有优越性,人们就容易想当然地认为它在实践中一定具有现实性,似乎不再需要制度主体的努力。我们在对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方面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另一方面,我们又缺乏制度意识,对于制度又似乎过分地为我所用,缺乏对制度应有的尊重,总希望能通过超越制度或规则,为自己谋求规则之外的“超额”利益。这与我们历史传统中的人治思想有一定关系。破除制度神话的工作不容易,重塑制度意识的工作更是不易,但制度创新与发展如果缺少起码的理性社会意识的支持,无论多么完美的制度设计都将是一纸空文。这一点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来源:经济参考报)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