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环保风暴”后的深层警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5日 09:04 中国企业报

  张佩颖/文

  昔日的“环保风暴”虽已渐行渐远,但与经济发展如影随形的环境保护问题却被“环保风暴”刮出了热度,以致成为此次两会的一个关键词。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环保工作,并首次将其归位到需增加国债投入等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也正是这场“环保风暴”揭示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警示。

  首先是体制问题。地方环保部门属地方政府管理,虽说是“双重领导”(国家环保总局与地方政府),但毕竟还是吃地方的财政饭。中国有句老话叫“吃人家的嘴软”。你说项目有污染不能上马,但没有经济效益你吃谁去?再一方面,干部任免的乌纱帽是在地方长官手上,长官意识的工程你若挡,还想不想要“乌纱帽”了?在这样的体制下,地方环保部门想不软也难。结果只能是环保部门“睁只眼闭只眼”,有的地方的环保部门甚至形同虚设。

  再有就是机制问题。多年来,在中国高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并未建立起一种可以把污染项目扼杀在萌芽中的有效机制。在“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背景下,地方官员为了地方GDP,可以不惜环境代价。在这次政协会议上,甚至爆出惊人数字:地方GDP掺水两万亿。目前绿色GDP已逐渐走向前台,在十省市实行,为的就是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另外,对企业来讲,也应当有一种激励机制。未经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要受到停工及罚款的惩罚;而对守法企业则应有诸如税收、信贷等激励政策,也就是说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才能激励企业都做守法企业。

  环境法制问题也随着“环保风暴”而凸显出来。我们虽有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但“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却是现实写照。由于污染环境的最高罚款额不超过20万元,而企业治污的费用却是几倍于罚款额,这点罚款对违法企业而言只是“九牛一毛”,比治污便宜得多。因而在违法企业面前,法治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也就造成今天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

  体制的不合理制约着有效机制的建立,而机制的问题使本来就棘手的环境执法难上加难……

  “环保风暴”刮起了全国上下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相信绿色GDP、循环经济、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的一系列举措将成为下一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详见第五至七版)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