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封闭传统,请来“洋人”当家
封闭、与外界鲜有接触是日本大公司的通病。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加上连续多年的经济不景气,一些日本大公司纷纷开始聘用“外来和尚”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CEO),首先是马自达(Mazda),接着是日产(Nissan),现在是索尼(Sony)。在种族、国籍意识非常强烈的日本,让一个外国人担任公司总裁非常引人注目,尤其是像索尼这样典型的本土公
司。上周,索尼宣布由具有英、美双重国籍的斯金格接替出井伸之担任首席执行官后,舆论一遍哗然:这是索尼在经历多年茫然徘徊后的革心图志的抉择,而且也暗示着全球化终于让封闭的日本大企业放弃了自大。
举步维艰 索尼作出艰难抉择
出生于威尔士、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的斯金格,曾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首席执行官,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从某种意义上讲,斯金格此次只是一次公司内部的提升,因为他从1997年就在索尼公司任职。在索尼这一电子消费品巨人整体不景气的时候,他所负责的索尼娱乐公司(SonyEntertainment)却成了少有的亮点之一。他去年一手促成索尼收购维旺迪娱乐而声名大振。与在日产汽车取得成功的戈恩一样,斯金格也是一个强硬的领导者。他们两人都不太认同日本的管理模式,戈恩对日产汽车原有的体制实施一番大手术后,才得以扭转这家汽车生产商的困境。两年前,索尼突然宣布其市场资金下降了45%的消息令市场一片愕然。与戈恩接手日产时相比,索尼目前还没有濒临破产境地。但是,现在的索尼太需要一剂强心剂,由此看来,对斯金格的任命正是表明了索尼重组的决心。很多索尼原来的高层管理人员,包括原CEO出井伸之和索尼游戏控制站之父KenKutaragi的离去,又给斯金格留下了很大的改组空间,以实现他在索尼美国(SonysU.S.)的经营业绩。
顺应潮流 全球化冲开日企大门
在日本,聘请“外来和尚”的趋势还只是局限于那些亟需改组的公司。像近来业绩颇佳的佳能和丰田公司,并没有聘用外国人担任执行官。但这种改变已被认为是日本公司对国外投资,管理技术和影响力渐渐认同。现在的情形与十年前相比可谓大有改观。Mesa石油公司的执行总裁BoonePickens在1990年试图成为Koito工业株式会社董事会成员,其间经历了各种努力,终于在两年后放弃了。这在当时被认为是美国人难以进入日本大企业的明证。上世纪90年代早期,日本证券和地产业出现崩溃,紧接着是连续十几年的经济衰退,这一切使得日本经济不得不走出封闭状态。美国私人资本运营基金RipplewoodHoldingsLLC已经购买了日本的破产银行、高尔夫球场、电子公司以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商。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也收购了一个濒临破产的日本零售企业。日本东京一桥大学(HitotsubashiUniversity)的管理学教授SeiichiroYonekura是如此解释这一现象的:“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索尼70%的销售收入来自国外,日产与法国雷诺(Renault)联合后的新品牌雷诺-日产(Renault-Nissan)在国际上销量看好,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自然现象。”
示范效应 为改变日企传统推波助澜
曾经担任日本最大商业社团———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NipponKeidanren)社长,现任丰田董事长的HiroshiOkuda认为,索尼聘任外国人担任公司总裁并不足为奇。“坦率地讲,如果你想到日本的未来,这并不足为奇。”Okuda说,“人们会对这种现象变得越来越容易接受。”索尼在世界各地建有工厂并招聘当地员工。日本籍员工在索尼员工总数中的比例不足1/3。在这一点上,索尼就像其他跨国公司,如美国通用电气(GeneralElectric),将总部设在其创建地,但在全球范围内经营。如果以销售、利润、资产和员工所在地为依据来定义国内和国外公司,那么许多美国最大的跨国公司的国外公司数目到现在才和国内公司相当。而索尼,就像许多大的欧洲跨国公司如荷兰皇家/壳牌(RoyalDutch/Shell),英国石油公司(BP)和瑞典爱立信(Ericsson)一样,国外公司的数目早已超过了国内公司。索尼早已开始建立日益开放的企业策略,领先于国内其它竞争对手,实行每季度公布盈利情况的制度,而不是每半年一次。它还打破日本企业的规矩,让外国人进入公司董事会。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许多公司紧跟索尼而采取公布季报和聘用外籍人士的话,那么他们也有可能很快会引进外籍总裁。就算他们现在还没有这种打算,这种可能性也会给公司盈利带来动力。J.P.摩根的日本专家JohnVail说:“这可能会让一些日本公司及本土管理人士产生一种压力:‘如果我们不好好干,将不得不引进外国人担任我们的总裁。’”索尼的创立者之一盛田昭夫曾一直致力于使索尼成为一个跨国公司。在他的努力下,索尼从1946年一个废墟中的小收音机修理店发展成了一个全球电子公司。盛田昭夫的习惯性动作是开会时不停地用大拇指拨弄鼻子。他在1958年弃用了日文旧名,并用片假名(用以书写外国文字的日本字母)给公司起了新名字Sony。两年后,他移居美国,就在1961年,索尼成了第一个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日本公司。如果盛田昭夫还活着,他将会第一个为任命斯金格而叫好,并会抱怨任命来得太晚。不过,由外国人担任总裁并非是治理公司的万能药方。由于斯金格不得不在其纽约及东京总部、英国的家三地来回奔波,对此,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经常到处走走可能对索尼的全球战略有所益处,但也有可能使总裁的意图不能很好转达。“如果斯金格要真正地执行总裁职责,他应该像戈恩一样把家安在日本,”Yonekura说:“如果你不这么做,人们将不会信任你,从美国通过视频电话进行沟通是很难领导一个企业的。”
单福昌 编译
:成功先例
马自达汽车公司(MazdaMotorCo.)在1996年允许福特汽车公司(FordMotorCo.)占有其33.4%的股份,并从福特选出了公司总裁。马自达公司将在该财政年度取得创纪录的经营利润。日产汽车(NissanMotorCo.)在法国人卡洛斯·戈恩的带领下出现很大转机,更是一个人人皆知的成功范例。戈恩,绰号“成本砍刀”,最初采取的关闭工厂,辞退员工,以及影响日产与其零部件供应商关系的做法,在日本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变革恐慌。他的成功,难以置信地使本人成了日本的民族英雄。甚至,部分日本选民推举Ghosn成为日本首相的候选人,尽管他的国籍将无法使其当选。(子琦/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