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朱玉明
本报记者 单羽青 孟歌
安徽省从2004年开始,探索性地实行了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朱玉明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实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
进一步理顺了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简化了管理层次,提高了管理效率,初步构筑了省以下以省、市(县)两级财政管理为主的更为直接高效的财政管理模式。
朱玉明说,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安徽省实行省管市、市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换,县级财政供养人员过多、债务沉重、财力与事权不对称、资金调度困难等矛盾日渐突出。为此2004年该省实行了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改革。
据介绍,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是:提高效率,把减少财政管理层次作为改革的核心内容,省财政在体制补助(上解)、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财政结算、专项补助、资金调度等方面直接到县;明确目标,把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作为改革的根本任务;权责统一,把进一步理顺省、市、县的财政管理关系作为改革的基本原则;激励约束,把调动县级财政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作为改革的政策取向;加强管理,把规范县级财政收支行为作为改革的重要措施,全面推进乡财县管,严格控制县乡新增财政供给人员,建立县级财政预算审查制度,选派省直管县财政联络员;夯实基础,把加强财政基础工作作为改革的必要条件。
“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省、市共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一批财政强县正在崛起,安徽省的财政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朱玉明说,2004年,安徽省财政总收入完成520亿元,同比增长了26.6%,有12个县财政总收入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而随着财政收入的快速稳定增长和上级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目前,安徽省所有县基本保证了国家规定的工资和津补贴的发放,许多县还发放了地方津补贴。”
朱玉明坦言,形成县乡财政困难的原因十分复杂,根本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多管齐下。他从实际体会中提出“五个必须”:
一、必须加快配套改革。目前主要涉及农业与农村区域税收制度、农村区划调整,撤乡并村,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等。
二、必须建立直接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五级政府、五级财政的管理体制,不仅导致了管理效率低下,也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成为解决县乡财政困难的制约因素。
三、必须加大支持与加强管理并重。一方面要加大对县乡财政的支持力度,确保县乡财政基本支出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县乡财政的管理和监督,必须严控县乡“进人”和“举债”。
四、必须实行激励与约束并重。衡量财政体制和财政政策优劣的客观标准,应当是看其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为解决县乡财政困难而研究制定的有关政策措施也应当如此。
五、必须增强省级财政的调控能力,重视研究创新做大财政收入蛋糕,增强省级预算调控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