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白江打造“成都工业高地”纪实
李顺治 许冰 本报记者 韩清华 实习生 聂惠星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杜甫曾经这样描绘千年古都成都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
坐落在天府之国腹心,成德绵高科技产业带上,成都市东北部25公里处的成都市青白江区,“以招商引资为统揽,以工业开发区为载体,以培育特色产业为重点,以重大产业化项目为抓手,以工业的大发展来强区富民,构筑成都工业高地”这一推进城乡一体化产业联动的思路,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发动机”。
成都青白江区狠抓工业的观念和模式为我国各地提供了有借鉴价值的经验。为此,记者日前专程来到青白江,采访了区委书记戴晓明、区长何立祥。
集约发展:工业的优势地位凸显
壮大产业支撑,工业被摆在了首位。工业先行,青白江选择了集约发展的道路。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成都工业高地,必须把产业发展和产业聚集放在工作的首位,形成产业支撑,这是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动力。”青白江区委书记戴晓明一语中的,解决三农问题,就要跳出“农”字,以“工”促农。
区委书记戴晓明告诉记者:“三农”问题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加速工业经济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尤为重要,工业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动力,是青白江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和希望所在。青白江要进一步以重大产业化项目、技术改造和优化所有制结构为重点,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为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抓住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大量西进和成都东郊企业继续外迁的机遇,利用青白江区完善的基础条件,引进扩张一批工业企业,加快产业化项目建设速度,使项目尽快建成投产。
重点抓好攀成钢40万吨冷轧薄板、巨石二期工程、台玻二期工程、北新建材、虹波股份、蜀都纳米、巨峰玻璃、华夏建设、七星药业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冶金、化工、建材产业的“单打冠军”,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群。
人多地少始终是青白江的发展现实。集约发展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杜绝过去工业那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老路,将环境文化的理念从单纯自然环境保护扩展到城乡一体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环节之中,充分利用城乡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建立节约型社会。通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为此,青白江确定了工业系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坚持工业强区发展战略,着力构建成都工业高地,继续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工程;突出五项重点工作:重大产业化项目、招商引资、工业集中区建设、企业技术进步、营造工业发展比较优势;实施三大战略:大企业集团战略、名牌战略、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战略。
区长何立祥告诉记者:青白江以引资引项为动力,在主导产业、骨干企业、重大工业项目的发展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巨石一期、台玻一期、五冶钢瓶、恒正和活性石灰、蓉台包装等一批新项目已竣工投产,天马轴承、王牌车辆、巨华纺织、瀚江建材等一批技改项目也已建成投产,成为了该区今年和今后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15亿元的攀成钢340连轧机组、投资3亿元的川化集团3万吨三聚胺项目、投资2.6亿元的味之素、虹波股份、七星药业等项目已正式启动。
在谈到城乡一体化方面时,何立祥这样对记者说,整个工作推进顺利。青白江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乡镇区划调整和乡镇机构改革。减少了乡镇数量和内设机构,大幅度精简了乡镇人员,进一步转变了乡镇职能。社会保障得到加强,初步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积极开展失地农民和下岗人员技能培训,指导、帮助3600名城镇下岗失业职工、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近5万名。全面实施了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面日益扩大,去年末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6万余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18万余人,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新增3000余人,征收社保基金2.27亿元,发放失地农民安置费和就业补助金4700万元。
产业聚集带来人气聚集,人们的消费需求吸引了商业、房地产业,青白江区周边土地得以升值,政府通过土地拍卖换取资金,继续投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使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
仅2004年,该区就有21个项目通过异地招商落户青白江区,协议资金18亿元,到位资金12.9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203万美元,同比增长168%。去年,引进项目在青白江继续健康发展,全年共完成技改投入22亿元。台玻、巨石等重大产业化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成异钢管、胜达玻璃、华夏建设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新引进了虹波等4家东调企业。全区工业增加值完成44.44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完成34.56亿元,同比增长24.8%。
产业联动:构筑强大动力支撑
工业项目的聚集,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创造出巨大的空间。
不仅仅是工业。三次产业都要形成强有力的支撑,这是最重要的课题。
在实施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方面,青白江坚定不移地实施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农民增收工作。大力培育优势农产品,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积极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农户+专业协会+龙头企业”的形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正确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领导干部挂村帮户责任制,不断增强贫困村、组、农户的自我发展功能。
在抓好就业和再就业方面,青白江充分挖掘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的潜力,增加就业岗位。有针对性地加强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推动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青白江区还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把握世界服务业向市场国家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物流、旅游、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增强对就业的吸纳能力。
在青白江,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也已日益凸显出来。通过产业聚集、物流、房地产开发,青白江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大大的推进,城市化水平也得到了大大提高……
农业产业化的贡献也有目共睹。青白江区通过大力培育优势农产品,不断增强了农业竞争力。积极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农户+专业协会+龙头企业”的形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继续扩大早熟梨产业带规模;启动了毗河、西江河沿岸万亩生态食用竹产业带项目;建立了50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稳步发展,对农民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随之而来,是经营规模的扩大和更多农村劳动力转变成为专业产业工人……
推进城乡一体化一年多以来,青白江区三次产业联动的作用日益凸显。2004年,全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达4.9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0.3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为近年来最低水平。同时,全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5%,农民收入增长水平超过城镇居民近5个百分点。
项目领航:助推城乡一体动力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青白江区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把成都确定为“项目年”要求的精神,共安排重大项目81项,重大产业化项目16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6项,总投资132.76亿元,2005年计划投资40.16亿元。
对此,青白江区委书记戴晓明这样告诉记者:“缺少重大产业化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仍然制约着青白江发展。只有尽快抓好项目工作,推进城乡一体化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人们把2004年称作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破题之年。破题之后,这场影响深广的革命能否顺利向纵深推进,城乡产业强大的支撑仍将起着决定性作用。而项目起着重中之重的‘发动机’作用。”青白江区委、区政府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
为此,青白江区定下了今年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发展的主题:进一步以重大产业化项目、技术改造和优化所有制结构为重点,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为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项目工作是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落实的意识,继续实行招商引资责任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强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继续推行产业招商、项目招商、聘请招商顾问等工作形式,加大对重要客商、重大项目、重点地区的招商引资力度。
鸡年刚刚开始,青白江区就启动了项目年计划:新开工项目共98项,涉及总投资50.83亿元,本年度计划投资15.42亿元,其中45项计划于年内竣工。主要包括:推进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项目71项,本年度计划投资(以下简称投资)40026万元;工业项目15项,投资91681万元;社会事业项目4项,投资8648万元;农林水利项目1项,投资136万元;房地产开发项目7项,投资13750万元。
同时,青白江区今年还力争完成企业技术改造投入33亿元。要重点抓好攀成钢340连轧机组、川化三聚氰胺、味之素赖氨酸、王牌车辆冲压等一批扩能技改项目建设,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资源消耗低、环境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的目标。
1月初,总投资15亿元的攀成钢340连轧机组、投资2.2亿元的味之素、虹波股份、七星药业等项目已正式启动。
……
春潮带雨晚来急。2005年开启后的青白江,“项目”二字成了从上至下的主题词,各级领导干部都在为项目而奔波……项目年各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
以重大产业化项目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新型工业化促进城乡一体化。
对此,青白江区委书记戴晓明很有体会地告诉记者:必须进一步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坚持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不断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老化设备,积极推进全区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坚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形成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必须加强“以民为本,以客为尊”的政府服务理念,高质量地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项目工作是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落实的意识,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鼓励工业集中发展区以外乡镇积极招商引资。要加强对招商项目的筛选、包装和推介工作,要发挥提供更加优秀的人才保障。要突出抓好重点项目的招商工作,重点抓好明达玻璃、长江电工、云内动力、亚洲水泥等重大项目的引进工作。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积极开拓外贸渠道,拓展出口市场,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实效,为全区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要继续营造与完善青白江区的“六优”环境,重点要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认真实施集中发展区规划,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加大对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产业相对集中、土地集约利用、主导产业聚集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提高集中发展区的承载能力,为招商引资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青白江区按照“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落实”的要求,强化工业招商,带动农业招商,推动第三产业招商。今年,全区计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完成43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80%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引进内资13.58亿元,增长50%以上;引进合同外资7300万美元,增长4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5890万美元,增长40%以上;引进利用外资重大产业化项目1个;引进利用内资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1个,1亿元以上项目10个。
青白江这片老工业基地,伴随着新的发展机遇,在新的历史阶段演绎着工业强区的内涵,构筑成都工业之高地,统筹城乡发展,将为发展成都挑起工业的大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