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我国外贸外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之前,我们先就外贸外资促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进行探讨:
一、外贸外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
(一)外贸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分析
外贸与产业结构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于是决定了其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另一方面,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可以带动国民经济的发民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按照新古典贸易理论,每个国家可以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而进口那些对自己来说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这样对外贸易通过发挥比较,弥补比较劣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一方面,贸易导致的专业化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自身优势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进口国外的生产要素,克服自身的瓶颈,使本国或本地区优势产业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20世界80年代以来,卢卡斯、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知识创新等内生化,并结合新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了动态贸易理论模型,这种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同时实现工业化利益和贸易利益,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二)外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分析
小岛清理论表明:外国直接投资(FDI)向东道国传递和转移先进生产函数,经由前向和后向关联效应,从而对东道国的产业结构变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联合国在《92年投资报告》中论述到: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决定性因素,外资的技术转让是其产业带动效应的核心,外资对东道国技术的直接作用是:通过技术溢出提高要素生产率,改变产品结构特别是出口产品结构,促进国外分支机构进行研发,引进组织创新,提高管理水平。间接作用则需要通过与当地研发机构合作,向当地前向和后向合作者转移技术。外资企业技术利益的内部化,外资企业前向和后向关联的技术溢出以及外资企业人员流动形成的潜在技术扩散构成了技术外溢的三个层次。
具体来说,FDI对东道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宏观上讲存在两方面促进作用,一方面,FDI通过对东道国企业的兼并与收购,可以将低质量的资产存量变成高质量的资产存量,从而达到加速企业技术改造、产品更新和产业升级的积极效果;另一方面,FDI通过设立新企业,可以形成高质量的新增资产,从根本上改变产业结构形成的物质基础,进而提高整个产业的资本和技术的密集度。
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一国或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对外贸易规模发展越快,对外资的吸引力也就越大,而外资对东道国的出口增长也能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当两者结合在一起,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就越快。
从理论上我们可以看出,外贸外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但是在实际中,外贸外资到底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这就要对它们对产业结构的效应进行分析:
二、外贸外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
(一)外贸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1、外贸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取得的成效
纵观我国外贸的发展,可以看出我国商品进出口结构的变化。
与90年代初相比,2003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出现了很大变化:
其一,从两大类产品来看。初级产品出口大幅下降,从1990年的所占比例25.6%下降到2003年的7.9%,而工业制品的出口比例却明显上升,从1990年的74.4%升到2003年的92%。出口产品结构发生了鲜明的改变。
其二,从工业制品内部产品结构来看。5、6及9类别的工业制品在总的工业制品比例上升的大前提下不升反降,三者总的下降比例达到24.7%,所以工业制品出口的上升主要是因为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引起的,这其中办公机械及自动数据设备,电信声音录制等设备以及电力电气零件等比较先进设备的出口在机械及运输设备中占很大部分,比例是其中的79.4%,这三者当中又以办公机械及自动数据设备的出口增幅最快,出口比例达到了总出口的14.2%,改变了我国以往简单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结构。
从进口产品结构来看,90年代初和目前进口的两大类产品的比例上没有很大变化,但是通过对进口产品的小类产品结构的分析发现:初级产品减少了食物及活动物的进口,加大了各类原料的进口;工业制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的进口比例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其中主要是办公机械及自动数据设备,电信声音录制等设备以及电力电气零件等比较先进设备的进口引起的,它们在整个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中所占的比例为63.8%,从而改变了90年代初以特种工业专用机械为主的单一设备进口。
从我国进出口的产品结构的变动可以看出,我国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逐渐从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向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越来越大的趋势转变,产品结构得到了很大改善,从而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另外,在我国目前的进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的比例不断提高。2003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在我国外贸总额中的比例为26.96%。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在外贸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达到28.90%,同1998年相比提高了8.0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例达到25.17%,同1998年相比提高了14.2个百分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但是,外贸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2、外贸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的问题
其一,从商品出口结构来看,中国是以制成品为主的出口贸易结构,2003年其比重达92%,但在全部制成品中,以纺织、服装、鞋类、玩具等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2003年它们在工业制成品出口中占的比重为34.24%;另外虽然高新技术产品在外贸出口商品中的比例近年来不断上升,2003年比例达到25.17%,但是我国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结构单一,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领域,2003年,这三类产品出口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93.8%,而且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创新能力低,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影响到发展的自主性。
其二,从商品进口结构来看,虽然我国将以往以中高档消费品为主的进口商品结构转变为先进设备和中高档原材料为主的结构,即将消费型进口商品结构转变为生产型进口商品结构,提升了国内产业的技术结构,但是往往存在有些进口的设备比较陈旧,技术不是国际上的先进技术的问题,再有,对于引进的先进技术,企业消化、吸收能力也有待加强。
(二)利用外资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1、利用外资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取得的成效
我国外商投资的产业重点是以制造业为主。90年代初外资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养殖业、餐饮业,目前逐步转向基础产业交通、通信房地产,总体上看,利用外资有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利用外资合同金额第一、二产业所占比例由1990年的89.04%下降到2003年的75.98%,相反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90年的10.96%上升到2003年的24.02%;由低生产率、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生产率、高技术含量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行业内部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转变,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起到积极作用如交通运输邮政由1990年所占外资合同金额比重的0.55%上升到2003年的4.36%,教育和居民服务比重大幅上升,批发零售和金融业等的利用外资也从无到有。
另外,从《2004年中国外资统计》中我们得知:2003年外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中,制造业领域占71.4%,其中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速明显;服务贸易领域新设立企业10179家,比上年增长27.64%,所占比例从2002年的23.59%提升到24.78%;外商投资新设立大型企业较上一年大幅度增长,合同外资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2477家,比上年增长58.68%。资金、技术型企业明显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水平提高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的来说,引进外资对我国产业结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有:
2、外资促进我国产业升级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外商在华投资三大产业之间分布结构不合理,2003年,第一产业实际使用外资所占的比例仅为1.87%,而第二产业比例为74.22%,第三产业为23.91%,第二产业占很大比重,在第二产业中FDI过度集中于消费品工业,据统计表明,三资企业在我国的投资中,轻工业比重为58%,重工业为42%。另外在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中,外资过多地流向商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业利润较高的行业,2003年这几个行业在第三产业中实际利用外资所占的比重为64.91%,而流向交通运输、抵制勘探和科教文卫部门等公共部门的就较少,2003年的它们的比重为35.09%。
其二,外资引进的技术水平仍然偏低,70%以上是以设备原材料作为资本投入的,另一类投资于成熟型高新技术范畴的产业如轿车,外商的确转让了一些关键技术,但对核心技术封锁甚严。
其三,外资来源结构不合理,虽然欧洲和北美国家对华投资呈上升趋势,但是我国的外资来源地还是以亚洲十国或地区为主,2003年,其对华投资占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63.34%,因为这些国家或地区对华的投资项目相对较小,一般以小型加工项目为主,投资的技术层次偏低,这样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外贸外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今后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如何引导外贸外资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而使它们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外贸外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利用外贸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对策
对于我国这种基本完成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国家而言,如何进一步利用外贸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一方面要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并提高其中的技术含量,同时,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以及不可再生的生产性资源产品;另一方面在现有比较优势基础上,抓住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我国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有利时机,通过技术创新,培育新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进一步促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同时,能及时消化吸收引进的国外技术,通过学习模仿,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开发出自己新的产品和技术,从而提升和优化我国进出口产品的结构,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的不断升级。
具体而言,主要在以下两方面继续努力:
1、促进多样化的产品出口结构的形成
全球化深化了国际分工和改变了产业贸易模式的同时,也拓展了要素的产业优势空间,使要素优势和产业逐渐发生了分离,劳动要素不仅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且在某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上同样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发展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时在较大程度上发展劳动对资本替代弹性较大的产业的产品,比如小型机电产品、运输工具和小型机用电器等,另外比较优势也能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中起作用,特别是对于我国不发达的地区而言;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因为资本、知识要素比较充裕,就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培育新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从高新技术产业中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制造环节逐步向设计、开发环节过渡。这样我国中西部以劳动性密集产品出口为主,东部沿海地以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从而形成多层次的产业结构和多样化的产品出口结构。这种基于要素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产业体系,一方面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能增加就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要积极合理扩大进口,提升进口产品的技术水平
我国要进一步扩大生产型资源产品的进口,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力度,充分利用进口资源的有效供给,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
因为外贸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进口的“推力”和出口的“拉力”实现的,因此我国要构建以出养进、以进带出的进出口良性互动机制,进口产品要为未来高新技术产品提供要素和技术支持,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出口为新产品提供市场。
由于加工贸易可以有效利用外国资金、技术、设备和销售渠道,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而且加工贸易通过中间投入品的本地化,能够带动上游工业品的生产和出口,因此通过发展高新加工贸易来提高加工贸易的技术含量,增加加工深度,扩大中间投入品的本地化比例,可以较快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二) 利用外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
由于我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的消极影响,我们有必要通过有关的措施,引导外商投资进一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我国要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引导力度,加大起对第一、三产业的投资力度,相对降低对工业的投资比重,同时在工业中,要引导外商增加对重工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投资,在第三产业中,引导外资适度增加对公共部门和技术服务业的投资,提高对商业服务的投资质量;外资来源地尽量分散,促进欧美外资的进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跨国公司的进入。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政府对FDI的引导作用
应根据我国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明确规定鼓励和禁止投资的项目,通过利用税收优惠、信贷优惠、增加外资持股比例等鼓励性经济手段,引导外资投向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产业部门,如相应的第一、三产业,制止外资投向国内生产能力已经过剩的行业,如第二产业的相关行业。另外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法律体系,加快新法规的制定,同时,对各地政府出口的有悖于国家产业政策的有关引资的政策法规要及时加以纠正,确保产业政策的权威性与统一性。另外在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清理、修订的同时,要注意保持外商投资政策法律的相对稳定性、连续性、可预见性和操作性,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2、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外资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扩散
目前我国外资引进工作要从量到质的转变,对外资进入特别是国内生产能力已经过剩的产业审批程序上就要制定一个比较高的量化的质量标准,符合标准才允许进入,在有对地方政府外资引进工作好坏的评价也应有一个量化的质量标准,而不能单单从数量的角度来评价,以提高我国外资引进的技术水平,进而通过外资技术水平的提高带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但是我国企业自身的能力,尤其是讨价还价能力、技术吸收能力和对外资生产和组织的技术的鉴赏能力对利用外资的技术转让性和产业劳动效应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要增强我国企业本身的经营能力,尤其是研发和创新能力。此外,我国的竞争机制和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增强外资产业带动效应的必要前提。
3、进一步鼓励欧美国家外商和跨国公司的进入
欧美国家的外商进入我国一般看重的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所以它们一般是技术、资本密集型企业,所以我国应该加大这些国家或地区外资的引进,这样也有利于改变我国外资来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但是由于欧美国家和我们文化差异比较大,信息沟通不顺,所以我国应该在简化外资进入程序的基础上,成立相关的半官方性质的中间机构为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企业进入提供信息咨询和其它的相关服务。
由于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生产技术的90%,工业研究与开发的80%和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90%。所以我国应该进一步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国建立研发中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中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以及和国内科研单位、企业研发中心合作研发,以实现技术、管理外溢效应最大化。
4、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外资的引进
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04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构成已从制造业外包为主转向服务业外包。服务业外包和高科技、高增值的制造业环节的转移成为带动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重要引擎,也是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特征。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未来几年全球外包市场将以每年30-40%的速度递进,到2005年和2007年分别增至5850亿美元和1.2万亿美元。由于服务业不能分解又不易进行内部跨国贸易,公司所有的技术与诀窍都必须向子公司传递,能够显著提升东道国相关行业的水平。所以这轮产业转移,对我国吸收外资,调整产业结构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因此我国要制定相关发展战略,加大服务业所需的人力资源的培育和有形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建设,促进竞争机制的建立,进一步促进跨国服务业外资的进入。
外贸外资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资源逐渐向效率更高的行业和绿色环保产品集中,这样,整个社会资源的流向就不断趋于合理,经济、社会和环境就能实现协调发展。
作者:聂平香(商务部 研究院 利用外资研究部 研究人员)
(信息来源:贸研院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