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金融产品创新报告(2005)系列之六 双引擎推动下的期货市场创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 05:22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受监管政策和技术进步两个引擎的推动,2004年,中国期货市场新品种上市取得重大突破,郑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相继推出了棉花、燃料油、玉米、黄大豆2号的期货交易,使我国期货市场期货品种结构得到完善,正逐步形成以农产品、有色金属、能源为主要品种的品种格局。交易品种的增加,使得期货市场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平滑实体经济中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有利于经济的平稳运行。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特别是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大宗原材料的需求迅猛增加,大多数大宗原材料
产品价格受需求拉动而大幅上涨,期货价格波动明显加剧,交投活跃。2004年全国期货市场共成交期货合约305697600手,成交金额达14935.31万亿元,分别比去年增加了9.23%和35.56%(见图)。由于投资者参与热情高涨,各交易品种几乎都受到了关照,投资人大幅增加,机构投资者和套期保值的比例明显上升。

  市场活跃伴随着交易价格波动的加剧。但是尽管价格波动加剧,交易规模扩大,由于以套期保值者为代表的理性投资者增多,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市场系统风险却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却得到了较好的发挥。除在天然橡胶的期货交易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市场风险外,整个市场的运行较为平稳。借助期货市场,很多企业有效地回避了现货市场上的价格风险,期货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一、期货市场功能优化

  2004年期货市场功能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国内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获得凸现;其二是期货市场对实体经济波动的平滑作用得以加强。其中,对实体经济运行波动平滑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交易品种的增加。这些新上市品种,在2004年均受到了投资者不同程度的关注。

  过去一年里,国内期货市场在国际期货市场上的地位明显上升,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的作用明显增强。由于国内期货价格对国际市场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内期货市场形成的中国价格正逐步成为世界价格,这对我国的经济安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作为经济大国,我国不仅很多商品的生产量在世界居前列,而且消费量也很大,正日益成为全球最大的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中国应该有能力去影响国际市场价格,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国际价格。作为发展国内期货市场的具体目标之一,争取全球大宗商品国际定价中心的地位,增强国内期货市场在国际期货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就变得十分重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十多年的规范发展,国内期货市场上已上市的铜、大豆等期货品种的期货价格正逐步受到国际市场的重视,并在国际期货商品定价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大连商品交易所已经成为世界上非转基因大豆定价中心,上海铜期货也已成为国际三大铜定价中心之一,上海价格成为国际铜价的重要参考。当然,就总体而言,国内期货市场在国际期货市场上的影响力仍相对有限,许多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并不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比如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伦敦金属交易所铜的期货价格之间尽管存在很强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但伦敦金属交易所铜期货价格的影响力相对较大;同样,大连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的期货价格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的影响力相对较大。值得注意的是,期货市场平滑实体经济波动的贡献,和提高中国期货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影响力的作用,二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在2004年国际市场上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巨幅波动的背景下,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众多企业也迫切需要通过期货市场回避市场风险,因此,为顺应市场的需要,燃料油、棉花、玉米等大品种以其对国计民生的重要作用,成为三家期货交易所的首选。下一步,通过开发更多的相关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建立大宗商品价格发现机制,在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从而减弱这些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商品价格指数等宏观经济敏感指数负面影响的同时,中国期货市场将逐步成为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重要力量,从而增强国内期货市场的话语权。

  二、2004年期货市场创新

  2004年国内期货市场进行了诸多有价值的探索,在品种创新、技术创新、合约设计创新、服务创新、交易、交割规则及风险管理制度创新以及理论研究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品种创新

  2004年,棉花、燃料油、玉米和黄大豆2号相继上市交易,这是继去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优质强筋小麦期货品种之后,我国期货市场较大规模地推出期货新品种的一个时段。这些品种推出之后,国内期货品种体系趋于完善。同时,由于品种创新被作为构建和完善期货市场功能的主要手段,在期货新品种的设计、论证以及审批过程中,三家期货交易所都在相关品种的重点产销区对生产、经营和消费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力求使新品种合约、规则最大限度地切合现货市场的实际。

  (二)期货合约创新

  新推出的期货合约在合约设计和交易机制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合约标的、交易单位、最低交易保证金、风险管理制度、交割制度等合约要素改进较大。例如,在燃料油期货合约的设计上,考虑到燃料油价格波动的幅度相对较大,合约设定的保证金比例相对较高,为合约价值的8%,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上下5%。这种设计可以降低燃料油期货的杠杆力度,减少市场风险,有助于新品种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此外,燃料油期货在国内采取了多种交割方式并行的交割制度。

  在玉米期货合约设计中,一是坚持大品种原则,科学设计玉米期货合约。玉米期货合约标准品是国标二等以上玉米,以国际通用的容重作为定等指标,科学反映玉米的内在品质状况,替代品是国标三等玉米。从目前国内市场看,商品流通量中90%以上玉米符合期货交割标准。二是坚持与现货接轨原则,努力降低交割成本。三是坚持与国际接轨原则,创新玉米交割制度。在国际玉米市场上,容重是衡量玉米质量的主要指标,大连商品交易所在玉米合约交割标准品和替代品设计上,也采用容重作为主要指标,使我国玉米期货质量标准与国际市场保持一致。在交割制度设计上,参考CBOT玉米期货交易经验,采用滚动交割和期转现相结合交割方式,提高市场效率。

  在棉花期货合约设计上,郑州商品交易所设计了一号棉花合约和二号棉花合约。两种合约的本质差别是交割地不同,郑州商品交易所之所以设计两个合约,是考虑到棉花重要产地新疆的产量占全国比重很大,但其运输有时间和费用的问题,如作为同一个合约,在交割上有难度。为妥善解决两个合约的接轨问题,防止出现逼仓风险,设计一号棉花合约的标准仓单,用于二号棉花合约替代交割时同等级升水600元/吨,交割时随货款一并结算。由于棉花价格极易波动,因此每日价格波动限制为±4%,一般月份的保证金比例为7%,这样既保证棉花期货价格有一定的波动空间,又有利于控制风险。

  2001年6月,国家颁布实施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之后出台了相关配套办法。由于进口大豆的管理有别于国产大豆,不能在市场自由流通,进口大豆暂时无法参与期货交割。因此,为使期货合约标的更明确、更有针对性,大连商品交易所将原大豆合约拆分为以非转基因大豆为交割标的物的黄大豆1号合约和不区分是否含有转基因成份的黄大豆2号合约。

  推出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可为压榨企业提供直接便利的避险市场。我国榨油用大豆有三分之二需要进口,而现有黄大豆1号合约无法涵盖全部市场,只有现货市场总量的一半左右。榨油用大豆市场缺少相应的价格形成机制,榨油企业缺少直接、便利的避险工具。另外,黄大豆1号合约以纯粮率指标为定等标准,而大豆压榨企业通常关注的指标是粗脂肪含量,一些大豆需要经过筛选才能以标准品来交割,不符合现货流通状况,无形中也增加了多余的筛选环节,不便于榨油企业的广泛使用。黄大豆2号合约的上市一方面解决了进口大豆交割的政策问题,将现货市场流通的大豆全部纳入到期货交易中,另一方面采用以粗脂肪含量为定等指标,为大豆压榨企业提供了有效的避险渠道。

  (三)交易服务模式创新

  2004年另一个重要的创新领域,是各个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商,包括期货行业协会,以及其他相关服务中介机构(如银行等),都在期货交易服务模式上进行了力度较大的创新。

  在交易所层面,三家期货交易所在新品种推出前采取各种形式的市场推介活动,提高市场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在市场行情火爆、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三家交易所都能够根据行情变化和各品种交易特点,对交易、交割规则、风险管理等各项制度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有效地保证了期货交易的安全性和连续性。比如,大连商品交易所为解决期货实物交割中豆粕新鲜度的问题,在对豆粕产销区深入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调整了豆粕交割细则,从2004年7月5日起,在豆粕期货交易中引入厂库交割方式和期转现制度。

  在经纪商层面,期货经纪公司在期证通、期银通方面也都有更加丰富的交易安排;另外,期货电子化交易结算单确认问题获得新的突破,期货客户开发方式,也在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获得长足发展的基础上,向个性化方向发展。

  2004年中国期货市场上的这些创新,既是期货市场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也反映了整个期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所发生的重大转变。2005年,如果期权交易能够如期获得突破,期货新品种尤其是以大宗商品为标的的期货品种能够更多的被开发出来,期货市场的国际化步伐得到进一步加快,期货市场将会更加成熟、更加理性和更加完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

  上海证券报社

  《中国金融产品创新报告(2005)》撰写组

  学术委员会顾问:成思危

  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曙光 邓勇

  副主任委员:汪寿阳 盛洪

  主编:杨如彦

  副主编: 孟辉上海证券报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华仁海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