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国大量外国品牌均为合资厂生产的情况不同,乌克兰大多数外国品牌轿车为进口车,乌大街小巷进口品牌新车比比皆是,生活居住在乌克兰的明眼人很容易看出,这个拥有4800万人口的欧洲国家,其人均进口轿车拥有量是惊人的。下面我们就以乌克兰汽车贸易市场和乌本国汽车产业的现状来分析乌克兰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提出我们对乌克兰汽车市场的预测和中国汽车出口乌克兰市场的建议。一、乌克兰人对德国汽车“情有独钟”乌克兰地处欧洲腹地、位于独联体与欧盟两大经济区之间的特殊地理位置对乌克兰汽车市场的形成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与过早被亚洲车撕开防线的独联体其他地区不同的是,日本和韩国等亚洲车真正进军乌克兰市场的时间要晚很多,并且很多亚洲车还是经过波兰、芬兰、土耳其等国中转出口到乌克兰的。首先抢摊乌克兰轿车市场的是德国车,因乌克兰与欧盟地理位置靠近、人员来往频繁,在2000年前,德国车(主要是二手车)大举进入乌克兰汽车消费市场,只不过因后来乌克兰大幅提高了二手车进口关税,才慢慢遏制了德国二手车的入侵。由于以上历史原因,乌克兰人对德国车偏爱有加,这一点可以从外国汽车品牌在乌克兰市场上的销售业绩表上得到验证。2004年乌克兰销售量最大的三个外国汽车品牌依次为斯柯达、大众和欧宝,与我国汽车市场上鲜见斯柯达和欧宝车形成强烈反差。如果考虑到捷克斯柯达汽车厂已被大众收购这个因素,用“德国车一统乌克兰进口汽车市场江山”这句话来形容乌克兰进口汽车市场的现状一点都不为过。乌克兰汽车消费者的“欧洲情结”不仅体现在汽车进口上,同时也体现在乌克兰本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三年前在乌克兰的外喀尔巴阡创立了“欧洲汽车”厂(Еврокар),以SKD和CKD方式组装斯柯达品牌各种车型,截至不久前,“欧洲汽车”厂共组装了15000辆斯柯达牌轿车,而今年他们的目标是组装12500台捷克车。同时,“欧洲汽车”厂还生产大众和奥迪牌汽车,今年“欧洲汽车”厂的目标是组装4000台大众和奥迪。该汽车厂的近期目标是年生产能力达到45000辆,为此“欧洲汽车”厂正积极扩展生产规模,其二期喷漆和焊接车间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德国情结”也感染了乌克兰最大的汽车制造厂――扎波罗热汽车制造厂(ЗАЗ),该厂目前生产欧宝的四种车型,即新款和老款的Astra、Vectra和Corsa(需要说明的是,扎波罗热汽车制造厂的主要利润来源是韩国的大宇牌汽车,该厂产的大宇汽车占乌克兰轿车市场的18%)。目前乌克兰汽车经销商对销售德国车和捷克车仍然信心百倍。乌克兰最大的进口汽车经销商――“乌克兰国际汽车”公司(Интеркар)就是德国大众在乌克兰的总代理,其旗下囊括了包括“阿特拉斯”(Атлант-М)国际汽车控股公司在内的几十家汽车经销商,“乌克兰国际汽车”公司为他们创造了极好的市场条件。比如,考虑到其德国原装进口车与外喀尔巴阡组装车的销售价格差为1000-1500美元(乌克兰组装厂的质量并不逊色于原装进口车),“国际汽车”公司做出了大幅让利活动,使其市场价格与之接近,同时展开了强大的广告攻势,促使新款高尔夫和其他车型的销量节节攀升。“国际汽车”公司销售部负责人称,2004年下半年其进口的宝来轿车出现供不应求现象,月销售量始终在60-70台之间。二、乌克兰轿车市场上的“灰色斗争”目前乌克兰“国际汽车”公司正与代理日本三菱、尼桑、丰田和马自达四个品牌的经销商――“汽车国际”公司(АвтоИнтернешл)争夺进口汽车市场的头把交椅。这也是乌克兰汽车市场的特色:对某一汽车品牌忠贞不渝的汽车市场法则刚刚形成。尽管比“欧洲人”晚到,亚洲车仍然依靠极强的生命力和优惠的价格,越来越得到乌克兰人的青睐。与我国现阶段一样,汽车价格仍然是乌克兰汽车消费者首先考虑的因素,其次才是售后服务、零配件价格。而乌克兰汽车市场上的几十家“灰色”经销商正是利用了乌克兰消费者的这种心理,通过各种渠道“灰色入关”,他们依靠价格上的优势,抑制了进口汽车官方代理商的发展。这些“灰色”进口商无需花费修建技术服务站、专业工作人员培训、广告宣传等支出,让正规汽车代理商叫苦不迭。乌克兰汽车销售市场上最近的一个举动引起了汽车市场的震动,那就是由日本人自己投资注册的乌克兰丰田汽车公司正式挂牌运营,日本人不再依靠乌克兰合作方建设销售和服务网络,而是修建汽车样板站(即4S店),目前已有三家投入运营,今年还将开设三家专卖店。目前在乌克兰已销售的丰田车中,80%为“灰色入关”的黑车,乌克兰丰田公司的目标是依靠长达三年的质保、原装零配件和高质量的技术维修服务、优惠车辆贷款条件(11.5%的年贷款利率)将“黑丰田车”彻底挤出乌克兰市场。谈到优惠贷款,我们不能不提的是,乌克兰大多数汽车消费者为贷款购车,尽管乌克兰的贷款利率相对我国来说高得惊人,但贷款购车消费者的比例仍高达60-70%。2003年乌克兰车贷利率为9-10%,而到2004年下半年,利率上涨到了14-14.5%(况且乌克兰几乎所有的进口车都以欧元标价,贷款也以欧元结算)。正因为如此,能否与乌克兰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拿到优惠的贷款条件成为衡量乌克兰汽车经销商实力的一个标准。我们认为,由外国生产厂家直接创立品牌经销网络将是乌克兰汽车经销市场的发展趋势。日本丰田公司首开先河,紧接着今年春季尼桑公司和雷诺公司也将在基辅开设自己的分支机构。虽然其他品牌汽车厂表面按兵不动,但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目前有三家国外大汽车厂正在委托咨询公司策划在乌克兰汽车市场上的销售策略。为此我们建议,中国汽车制造厂要尽量避免重复欧洲车和日本车犯过的错误,从进军乌克兰汽车市场之日起,就应全面规划销售策略,组建自有品牌销售和服务网络,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三、乌克兰汽车市场上的“官商勾结”现象乌克兰汽车市场的一个特点就是“官商勾结”,乌汽车市场上的关键人物往往是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官商”。乌克兰汽车市场这个蛋糕越做越大,抢食蛋糕的寡头们之间的斗争也日趋白热化。目前乌克兰汽车市场新轿车和商用车销售及乌克兰本国汽车产业的90%由5个集团掌管。不容置疑的领军人物就是“乌克兰汽车”集团(УкрАвто),据乌克兰汽车信息分析组织提供的资料,“乌克兰汽车”集团控制了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拥有扎波罗热汽车制造厂、位于伊利切夫斯克市的外国品牌汽车组装厂、超过400家的汽车服务企业、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乌克兰代表处、一系列合资厂和欧洲、亚洲、美洲汽车进口和销售公司,并拥有星罗棋布的加油站网络、保险公司、零部件批发供应公司等等。“乌克兰汽车”集团的创立者和?“保护神”塔列尔·瓦萨责(ТариэлВасадзе)是乌克兰议会里的“劳动党”负责人之一。排在汽车交易量第二的是АИС集团,该集团由与乌克兰前总理亚努科维奇关系密切的乌议员德米特利·斯维亚塔什(ДмитрийСвяташ)掌管,该集团拥有克列门丘克汽车组装厂及完备的俄罗斯汽车品牌销售网,其中包括ГАЗ、ПАЗ、ЗИЛ、УАЗ、ВАЗ等品牌公共汽车、轿车和载重车。乌克兰汽车市场上与斯维亚塔什并驾齐驱的有彼得·波罗申科(ПётрПорошенко)-乌克兰“橙色革命”的领导人之一,目前高居乌克兰国家安全与防御秘书之位。波罗申科掌管的“波戈旦”(Богдан)工业投资公司控股ЛуАЗ汽车制造厂和切尔卡西公共汽车厂,控制着乌克兰大多数客运线路,进口和销售几个来自欧洲和亚洲的汽车品牌。由于缺乏足够的政治资源,乌克兰“欧洲汽车”厂以3.5%的市场份额远远落后于乌汽车市场上的前三甲,因其组装斯柯达、大众和奥迪车的原因,“欧洲汽车”厂获得了捷克斯柯达品牌乌克兰官方代理的位置,同时该公司还从事Seat和ВАЗ车的进口。分析家们认为,大众、三菱、尼桑、丰田和马自达等品牌汽车的进口商同属乌克兰汽车市场上的第五集团,其市场交易量均不超过1%,更无法谈及改变乌克兰汽车市场的布局。以上这些乌克兰汽车市场上的领军人物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残酷,拿2004年来说,“乌克兰汽车”和АИС巩固了自己的领先地位,而“波戈旦”和“欧洲汽车”则遭受了损失。其中2004年乌克兰汽车市场上最为重要的政治事件就是2004年5月份乌克兰出台了关于扶持乌克兰汽车工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该法律对乌克兰本国汽车生产者给予了特惠政策,而对进口汽车征收高额关税。该法律的暗中运作和积极鼓动者就是“乌克兰汽车”负责人斯维亚塔什议员,对包括合资厂在内的乌克兰汽车制造厂给予特别优惠的税收政策使“乌克兰汽车”集团获益匪浅。标志汽车的官方代理商“依尔塔”(ИЛТА)公司总经理米先科(Мищенко)认为,“乌克兰汽车”正是利用去年出台的新汽车政策所给予的优惠,大力投资经销网络建设、扩大生产规模、强化品牌地位,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目前正积极收购波兰FSO汽车厂股票,试图控股FSO汽车厂(需要说明的是,该优惠政策拟维持到2008年,以充分保护乌克兰本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正是得益于该政策的实行,其旗下的扎波罗热汽车制造厂去年的产量与2003年相比翻了一倍!共生产ЗАЗ、ВАЗ、大宇、欧宝等各种品牌汽车12.59万辆,从去年11月份开始,扎波罗热汽车制造厂开始投产“通用-大宇”公司的Lanos系列,使该厂生产规模扩大到年产15-22万辆的水平,如果再加上“乌克兰汽车”设在伊利切夫斯克市的汽车组装厂生产的“雪佛兰”(通用-大宇的品牌)和奔驰,“乌克兰汽车”集团在乌汽车市场上的优势十分明显。也正是受去年出台的汽车政策影响,乌克兰进口汽车的价格上调了约12-15%,也促进了以SKD和CKD方式组装外国品牌车的合资厂的发展。四、“橙色革命”给乌克兰汽车市场带来的影响去年乌克兰的“橙色革命”给乌克兰汽车市场造成了致命打击,“革命”期间汽车销售量大幅下降。主要的原因是:政治风波期间乌克兰各大银行停止了贷款业务,居民存款也被冻结,导致汽车消费能力不足。我们认为,随着2004年乌克兰的政治和经济危机的结束、尤先科及其新政府的上台,乌克兰的汽车政策必将在2005年再度调整。日前乌克兰政府已提出了大幅降低海关关税的法律草案,其中亦包括降低汽车进口关税。据传,对来自较远国家的汽车,其进口关税将下调5%,而对来自俄罗斯的进口汽车,其关税将上调5%。而因大量优惠政策的实施,使得乌克兰财政收入面临较大挑战,乌新政府将被迫取消包括汽车优惠政策在内的一系列优惠措施。由此看来,如果乌汽车政策,包括海关政策,真如业内人士所传得以实施的话,那我们坚信,对于意欲开拓乌克兰汽车市场的中国汽车界来说,这毫无疑问是一个福音,2005年将是中国汽车进军乌克兰汽车市场的最佳切入点。同时,新当选总统尤先科为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肯定会兑现其竞选期间的承诺,彻底执行“官商分离”政策。当然,随着各种政治势力的起起落落,乌克兰汽车市场上的前三甲的实力也会发生变化,但乌“官商”都有自己的底线,依靠各自集团在乌汽车市场上业已形成的垄断地位,乌克兰本国汽车制造厂的排名不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2005年的乌克兰汽车市场,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几点预测:1、经过几个月的恢复,乌克兰各大银行也会恢复车贷业务,乌汽车消费市场将逐步回暖;2、因去年乌克兰制定的汽车优惠政策的适用对象为2004年1月1日前组建的合资厂,所以西方大型汽车厂不太可能立即大举进军乌克兰汽车市场;3、部分潜在的投资者因担心乌克兰局势不够稳定而不敢轻易涉足;4、已经被淘汰的俄罗斯轿车车型将被逐步挤出乌克兰汽车市场,与乌克兰合资厂生产的新型轿车相比,俄罗斯轿车在车型、车款和价格等各方面没有任何优势;5、乌克兰合资厂生产的新型轿车需求将继续增加。6、就整个2005年度的乌克兰汽车市场来说,乌汽车市场将恢复增长态势。乌克兰宏观经济的增长趋势也将维持(2003年乌克兰GDP增长了9%,2004年达到12%),GDP的增长无疑会带来乌居民收入的增加,从而刺激消费市场,包括汽车消费市场。7、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2005年乌克兰的汽车消费市场将继续增长,乐观估计年销售轿车将达到24-25万辆,其中半数为独联体地区自产车型(包括俄罗斯和乌克兰),半数为国外品牌(包括合资厂产品)。作为结束语,我们再次呼吁:中国汽车界应高度重视乌克兰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抓住2005年中国汽车介入乌克兰市场的良好契机,认真规划销售策略,大胆走出国门。
中国汽车一定能在乌克兰道路上飞驰。
(信息来源:驻乌克兰经商参处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