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广西利用外资持续低水平徘徊的六成因及六建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1日 14: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近年来,广西对外开放工作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尤其是国内引资成效明显,2004年实际引进国内资金达25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倍。但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要方式的利用外资业绩不理想,改革开放以来累计利用外资不超过100亿美元,近几年持续在低水平徘徊,2004年更是大幅下降,与全国利用外资持续增长形成鲜明对比,这已经成为制约广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改变利用外资持续徘徊乃至下降局面,实现利用外资的新突破,是当前广西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

    一、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利用外资基本情况

    20多年来,广西利用外资经历了波折起伏的发展过程,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总量小,持续低水平徘徊。广西利用外资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起步,九十年代末达到高峰,1998年实际利用外资达12.83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8.86亿美元,以后便连年下滑,进入21世纪后,更是在低水平徘徊,2004年实际利用外资下降至5.38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9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减少22.0%和35.2%。

    规模小,层次低。1990至2003年,广西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额累计达140.33亿美元,项目平均规模为176.74万美元;实际完成投资额累计为74.58亿美元,平均一个项目仅93.92万美元,实际到位率只有53.1%。据有关资料介绍,发达国家境外投资项目平均规模约600万美元,发展中国家境外投资约230万美元。广西利用外资的层次偏低。

    各市发展不平衡。14个市利用外资规模差异较大。“九五”以来,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来宾市、桂林市和南宁市,这三个市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区的比重达6成多。2004年各市引进外资很不平衡,14个市直接利用外资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只有南宁市和梧州市,其中最高的南宁市为7768万美元,而直接利用外资额1000万美元以下的就有6个市,最低的市只有71万美元。

    与全国差距拉大。“九五”是广西利用外资最多的时期,实际利用外资总量52.46亿美元,占全国外商投资的比重为1.8%,2004年下降至0.78%。“九五”时期利用外资居广西之后的江西、海南、四川等省,这几年已走在广西前面。如江西省,“九五”时期外商直接投资只有广西的一半,而2004年达到20.52亿美元,相当于广西的5.93倍。

    二、广西利用外资持续低水平徘徊的成因分析

    广西利用外资持续低水平徘徊,这种状况与广西所拥有的良好区位优势,以及80年代以来形成的各种机遇叠加等良好的外部条件很不相称。究其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是缺少一个契合点、两个核心群、一个低门槛、一个真落实和一个好方式。

    (一)广西毗邻外商投资的重点区域,但未能很好地找到与外商投资的契合点

    外商投资中国愈来愈集中,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格局。2000年以来,外商在我国东部的投资,特别是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三个区域(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和山东等9省市)的聚集度愈来愈高。1995年,这三个区域9个省市的外商直接投资为268.62亿美元,占全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为71.0%;2000年为308.35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上升到75.7%;2003达到423.67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升至79.2%,比2000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2003年与2000年相比,包括广西在内的15个省市区引进外资总额有不同程度的减少,3个省持平。2003年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额为16.34亿美元,比2000年下降了6.4%,占全国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4.4%降至3.1%。除贵州、陕西省有所增长外,西部的其他省市区都有所减少。

    邻近外商投资重点区域的江西、湖南省近年引进外资大幅增加。2003年,江西、湖南省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达到16.12和10.18亿美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6.1倍和50.1%。江西、湖南省均处于我国中部,但却能吸引大量的外商投资,这一现象值得深思。究其原因,一是定位准确,江西、湖南虽然深处内陆,但均毗邻长三角和珠三角,近年来,这两个省均积极融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发展,主动参与两个区域的分工与协作,接受东部地区的辐射和产业转移。江西省明确提出了要服务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力争建成这两个区域的生产、服务基地和后花园的战略决策,并在交通运输、能源等基础设施以及投资环境、政府行政等方面向长三角、珠三角看齐、接轨,因而虽然身处内陆,但却成了外商投资的新热点。二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与吸引外资相结合,寻找外商投资的契合点。外商在江西、湖南投资(资讯 行情 论坛)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配套的产品,形成了上下游的关系。一些外资企业的总部设在长三角或珠三角,但生产基地却搬迁到江西和湖南,从而使江西、湖南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紧密衔接配套,形成分工协作关系。

    从全国利用外资的情况分析,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外商投资的重点区域已经形成,集中度愈来愈高;二是毗邻外商投资重点区域的省也可有所作为,如果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准确定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是可以找到外商投资的契合点的。

    广西虽然毗邻外商投资重点区域,但未能很好地找到外商投资的契合点。由于未能充分发挥毗邻珠三角和东盟国家以及所拥有的西南出海大通道等区位优势,虽然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很大,但利用外资仍不理想。广西经济实力不强,市场容量小,辐射能力弱,产业结构以及技术水平与西南地区的互补性不够强,甚至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使西南出海大通道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因而不能适应外商投资向市场辐射力强、工业产业相对成熟、金融与教育服务配套好的地区聚集的要求,难以形成外商投资的重点区域。虽然紧邻外商投资的重点区域―珠三角,但“东靠”的主动性不够,“借强取势”不足,甘当配角的心愿不强烈,特别是在交通运输、能源等基础设施以及投资环境等方面与珠三角接轨不够,没有形成更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

    (二)引进的外资大项目少,产业配套能力弱,与工业特别是支柱工业结合不够紧密,未能形成核心产业群

    引进的大项目少,产业集聚效应低。沿海地区之所以每年都有那么大的引资规模,主要是大项目的支撑,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一个项目投资便是几亿甚至是几十亿美元,从而带动了相关行业的投资,迅速形成围绕大项目生产和服务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形成以主要产品为核心的产业群。反观广西利用外资的历程,“八五”时期引进的外资主要投向房地产,“九五”时期主要投资来宾火电厂等,这些项目的产业链条短,要求配套的能力低。后来引进的外资项目规模偏小,且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低端化,产业链条短且深度低,配套能力弱,项目单一,基本属于零打碎敲类型,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更谈不上形成核心产业群。

    外商投资工业的比重低,与支柱工业的结合不够紧密。

    1995、2000和2003年,广西外商直接投资工业的比重分别为49.7%、43.3%、53.4%,比广东分别低28.4、36.7、15.6个百分点。广东引进的外资主要是投向工业领域,1979―2000年外商直接投资工业的比重高达82.7%,从而为建成全国最大的加工业基地奠定了基础。江西引进的外资也主要投向工业领域,2003年投资工业的比重达66.2%,比广西高12.8个百分点,特别是支柱工业利用外资较多,如汽车、航空机械、电子、以中成药为标志的生物制品、食品及食品加工、建材化工等六大支柱工业利用外资势头强劲,吸引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投资,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在江西落户的就有18家。广西不仅工业领域引进的外资少,而且支柱工业如制糖、有色金属、机械、造纸、食品与制药等支柱工业利用的外资比重更低,重点领域开放度不够,不仅未能形成核心产业群,而且产业之间的经济联系也不够紧密。

    国有企业改革滞后,适合跨国并购的有效载体少。广西引进外资的主要方式基本上是“绿地投资”,跨国并购引资少,主要原因是以建立规范的现代公司制度的改革滞后。广西国有经济比重偏高,多数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尚未建立规范的现代公司制度,造成确立国有企业的并购价格困难,难以建立外来投资进行企业并购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从而制约了外商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并购。

    (三)外商投资重点区域不明确,区域集中度不够,未能形成核心城市群

    城市群是外商投资的主要载体。近年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三大外资投资重点区域,均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群,城市群已经成为三大区域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各城市之间在交通运输、能源等硬件设施,以及透明的外资政策和执法环境等方面实现了“无障碍”进入,使外资企业不仅可以实现生产地和原料地的分离,而且可以实现生产地、研发地和决策中心的进一步分离,如很多世界500强企业的总部落户上海,而生产基地则分布到苏州、无锡等城市,还进一步扩散到江西等内陆城市。

    广西引进外资区域分散,城市集聚效应低。“八五”时期,广西引进外资的重点在北海等沿海城市,“九五”时期在来宾,这些城市因为工业基础太薄弱,产业配套能力低,持续引资的后劲不足,先后归于沉寂。而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等经济实力较强、有一定工业基础和辐射能力的城市,引进的外资较少,1995和2000年,上述四个市引进的外资合计为2.52和2.65亿美元,占全区的比重为37.7%和50.6%,特别是工业重镇柳州市引进的外资更少,1995和2000年占全区的比重仅为5.1%和1.9%。近几年,外商投资向我区中心城市集中的趋势有所加快,一些国外大公司的较大型投资项目也主要分布在南宁、桂林、梧州和玉林等城市,柳州市引进外资的速度也明显加快,但外商投资布局仍然分散,区域聚集效应低,未能形成核心城市群。

    经济开发区的载体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目前,广西规模以上的开发区(即达到自治区级以上水平,经过较好的五通一平建设的区域)总规划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已开发的面积不足50平方公里,与东部地区的开发区相比有很大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外资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

    (四)投资硬环境成本不低,软环境不规范,外资入桂门槛高

    广西投资区位值居邻省中下游水平。据广西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广西东靠西联研究》课题组对广东、福建、湖南、海南、广西、云南、贵州等7个省区的投资综合比较成本测算,广西的投资区位值处于中下游水平,仅略高于云南和贵州省。在广西投资所需的土地、水电和运输等要素价格偏高,劳动力价格虽然低廉,但素质相对不高,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服务水平较低,执法透明度不高,均对利用外资构成不利影响。

    土地使用费偏高。据有关调查资料,当前广西大部分地区工业用地使用费偏高,如南宁、柳州、桂林市四通一平后平均每亩土地价格为6-15、15-18、15万元,海南省洋浦区、广东江门、佛山市分别为7-8、3-5、5-8万元,并按现行价优惠15-20%。广西土地使用费偏高主要原因是地方财政干预能力不足和附加费较多。按土地政策,新征建设用地应按土地基准价的比例交纳有偿使用费,其中30%上交中央财政,70%留给地方。东部地区一般都将地方提留部分直接返回供地单位,抵作土地优惠价出让给外商,而广西一般不将地方留成部分返回供地单位,主要用作充实地方财政。此外,在国家规定的一级市场土地价格费用上,广西还增加有如土地规划费、征地劳务费等多项附加费,而且起价比较高,到了市县还会层层加码。

    电价水平在西部地区缺乏优势。全国30个省市区现行平均销售电价为0.416元(每千瓦时,下同),广西为0.338元,低于全国水平0.078元,在各省市区中排21位;西部12个省市区平均销售电价0.31元,广西高出0.028元,列第5位。第二产业中的工业电价,全国平均为0.393元,西部为0.332元,广西为0.416元;第三产业中的商业电价,全国平均为0.782元,西部为0.739元,广西为0.904元。广西的工业和第三产业用电价格均明显高于全国和西部省份。

    沿海铁路运价较高。广西沿海铁路是地方铁路,运价执行政府指导价,平均运价为0.0946元/吨公里,比国铁运价高出0.0201元/吨公里,基本抵消了西南省市货物经南昆线、黔桂线到广西沿海港口出海比到湛江出海运距短的优势。受2003年贵州投入运营的水(城)柏(果)、内(江)六(盘水)两条高运价合资铁路的影响,防城港经黔桂铁路发往西南的金属矿石、化肥、煤炭、硫磺等大宗货物运价比湛江港高1-3元/吨,集装箱往贵阳方向比湛江港高约50元/标箱。

    投资软环境尚需进一步规范。近几年,广西在完善投资软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政策落实不到位,有些部门出于本部门的利益,在政策落实上打折扣,政策缺乏连续性,执行的灵活性不够;二是一些办事部门效率低下,服务意识不强;三是行政透明度不高,特别是收费的透明度低,乱收费现象还比较严重;四是执法不规范,存在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不能秉公执法的现象。此外,市场体系不完善,尤其是金融市场、信息市场不完善,中介组织发育不良,企业融资渠道少,企业凡事都需要政府出面干涉、包办,很不适应外资企业的发展要求。

    (五)良好的区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优惠的政策未能有效落实,多次失去扩大利用外资的机遇

    回顾广西对外开放的历程,令人感慨。历史并没有亏待广西,曾经给了广西多次机遇,但因种种原因,广西未能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未能有效地贯彻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多次让机遇从手中逝去。从1984年北海被确立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起,广西是中央确定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与东部沿海省市处在同一起跑线上;1992年凭祥、东兴等7个县(市)被确立为边境开放县(市);1999年广西被确立为西部开发的省区。广西既享有沿海沿边开放、西部大开发以及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政策优惠,还享有大多数省份没有的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华侨投资区等优惠政策。20多年过去了,众多利好政策仍然没能吸引大量的外商投资。

    北海的历程是广西利用外资的缩影。北海,曾经被寄予厚望,甚至被誉为广西的“深圳”。90年代初,作为广西对外开放的窗口,北海抢占了先机,是14个沿海开放城市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外商投资大幅增加,1992―1995年北海每年利用外资分别达0.87、5.14、3.01和2.2亿美元,占全区的比重为48.2%、58.9%、37%和32.8%,但由于主要投资在房地产项目,随后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房地产泡沫破碎,外资纷纷撤离北海。2003年北海利用外资下降为0.3亿美元,仅占全区的6.5%,由利用外资的大户沦为利用外资的弱市,与北海作为广西招商引资的窗口地位极不相称。

    (六)招商引资方式欠灵活,效果不佳

    近年来,我区各地纷纷加大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总体而言,招商引资的规模不大,特别是引进外资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表现在观念上,计划经济“供给思维”的色彩比较浓厚,比较满足于签约的数量,真正落实到开工的项目少;在招商项目的编制上,缺乏对国际资本流向的研究,对外商的需求和心态分析不够,只是根据自身的需要推出项目,因而难以找到外商赚钱我方发展的结合点;在招商方式上,热衷于“大呼隆”,“以我为主”的促销方式;在项目洽谈上,更多地介绍“我方”的比较优势,而鲜少研究外方的需要和外商的心理,结果是事倍功半,成功率不高。由于满足于签约的项目数量,从而对项目的跟踪不紧,使很多项目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是纸面上,造成洽谈的项目数与实际开工的项目数反差较大,1990-2003外资实际履约率仅为53.1%。此外,未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港澳资金,造成外资的重要来源地―港澳资金特别是香港资金在广西的投资大幅减少。

    三、解决利用外资持续低水平徘徊的思路与对策

    当前,广西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近10年来最好时期,工业化进程加速,急需借助外界特别是外资的力量来发展,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自治区党委、政府高瞻远瞩,作出了把扩大开放、大力招商引资摆在突出位置的战略决策。据权威预测,今后5-10年,我国引进外资总量仍将保持年均5-10%的增长速度。因此,应当紧紧抓住机遇,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优环境,积极主动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以引进大项目为重点,以开发区为载体,以国企改革与引进外资为结合点,努力提高现有产业水平,增强产业和区域集聚效应,尽快扭转利用外资持续徘徊的被动局面。概括起来,就是要创造条件,夯实基础,降低门槛,创新方式,构建两个核心群。

    (一)建立“借粤兴桂”的发展思路,主动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为引进外资创造条件

    积极主动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势不可挡,任何国家或地区都不能置之度外,否则就会被边缘化。广西应积极主动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中去,把握机遇,力争主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当前,广西正面临建设两大区域经济的历史性机遇,一个是国际区域经济,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个是国内区域经济,即泛珠三角经济圈。在两大区域经济中,广西都处在一个独特的位置,特别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更使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首届博览会成功举办,使广西在发展区域经济中抢得了先机。但必须看到,广西由于经济实力弱、市场容量有限、产业发育水平较低,虽然拥有地理优势,但现在以至将来一段时期,广西还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的一极,也很难起到龙头的带动作用,加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过程,因此,广西必须正确处理好两个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广西主要还是应当集中精力参与到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建设上来,向江西、湖南等省学习,实行“东靠”战略,积极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努力建成港澳和珠三角地区的原材料、能源供应基地和零部件生产、装配基地、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农产品(资讯 行情 论坛)基地和旅游、观光后花园,主动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的经济交换、合作与竞争;同时,充分利用临近东盟各国的区位优势,打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特别是博览会这张牌,利用东盟吸引港澳和东部沿海的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吸引东部的产业转移;利用泛珠三角经济圈吸引东盟各国的投资和资源;努力向西南地区扩散和延伸,从而形成汇集放大效应。

    加快与珠三角等地的产业和市场对接。首先,尽快建设好广西通往广东的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提高航运的效能,建成通达两省区的发达的立体式的交通网络是当务之急;其次,积极搞好两省的产业和市场对接,积极寻求与珠三角优势互补的产业合作项目、配套项目,并从市场准入和市场规则入手,消除省际间的各种有形和无形壁垒,建立起统一、高效和竞争有序的市场;第三,采取优惠政策,积极鼓励邻近广东的桂东南地区,建立与珠三角更加紧密的经贸关系,增强这些地区在争取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中的竞争能力,充分发挥桂东经济区、西江流域在“借粤兴桂”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二)着力引进国内资金,提高现有产业水平,为吸引外资夯实基础

    国内资金日益雄厚并积极开拓投资空间。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积累了相当雄厚的资金,并且主要是民营资本。由于受政策的限制,民营资本存在投资禁区,在东部甚至还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大量的东部资金在寻找出路,在投资地的选择上不如外资苛刻,要求相对较低,更趋向于投资欠发达地区和未充分开发的领域。因此,相对落后但具有较好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的地区,更易得到东部地区资金的青睐。

    江西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江西在大幅度引进外资之前,首先是东部资金最先眷顾,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一些国内资金率先进入江西,与既有产业结合,使其产业水平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一定规模和基础,并逐步吸引外商的目光,使江西成为国内外资金投资的热土。2003年,江西省利用外资16.64亿美元,外资依存度(占GDP比重)4.9%,利用国内省外资金700亿元,内资依存度达到24.7%,引进内资是外资的4.1倍。因此,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在大规模引进外资之前,首先应当充分利用好国内资金,充分发展现有产业,提高产业水平,为大规模引进外资打好基础。

    广西要采取“两手抓”的策略,既要抓好国外资金的引进,更要抓好国内资金的引进。目前,我区各地各部门纷纷以珠三角和长三角为重点,着力引进东部地区的资金,特别是民营资本,使国内资金进入广西的势头强劲,这就为今后大规模引进外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前,要集中力量抓好2004年初广东、广西党政代表团互访所达成的两广紧密合作协议的落实,积极引进广东的资金,全力抓好在南宁的“广东工业园”、“广东商业街”等建设项目,推进两广的合作,提升合作水平;积极争取长三角等地的资金,主动承接东部大企业的零部件来料加工、原料及成品仓储等配套加工产业的转移。在引进国内资金时,要着眼长远,通盘考虑,做好统筹规划,引导内资向广西的工业特别是支柱工业聚集,向中心城市聚集,以提高现有产业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避免过度分散投资。

    (三)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提升投资区位,降低外资入桂“门槛”

    虚心向东部地区学习,实行“放水养鱼”政策,让利投资者。采取措施,切实解决好土地、电力和运输等投资要素价格偏高的问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和完善对电力、运输、水、燃料等公用事业和土地有偿使用的管理,推行公用产品价格听证制度,建立成本约束机制,加大涉及外商投资企业收费的监督、检查力度,防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切实降低外商投资在广西的生产成本,降低外资入桂“门槛”,增强广西吸引外商投资的竞争能力。通过软硬兼施,多管齐下,把八桂大地建设成为地价低、原材料价格低、劳动力价格低和投资回报率高、对外商充满吸引力的“三低一高”地区。

    增加土地、电力和运输等投资要素的供给能力。在不违背国家法规政策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制订用地规划、内部挖潜、完善用地机制、用活国有企业土地存量、争取国家支持等办法,扩大土地特别是城镇工业用地的供给能力;充分利用广西水能等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水电和火电,科学调度分配使用电力,加快电网改造,增加电力供应,降低电力生产成本;继续推进沿海基础设施大会战,抓好南北钦防公路网、铁路网的建设,努力建成统一、高效、便捷的出海通道,以降低广西沿海运输的成本。

    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抓好投资软环境的建设。把软环境建设当作吸引外资的一项生命线工程来抓。在改善投资软环境上,不仅要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和优质的投资服务,更要按国际惯例调整和完善各种政策,提高透明度,提供完善的、高效率的配套服务。当前,一是要抓好政策的兑现,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快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提高政府信用水平,打造诚信广西;二是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简化投资审批程序,改善通关条件,提高通关速率,从严治政,下大力气、下重药彻底治理个别机关和单位“脸难看、事难办、门难进”的衙门作风,坚决查处“吃拿卡要”、故意刁难等现象;三是推进以规范市场为核心的立法和执法,建立健全公平透明、规范有序和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坚决制止封闭、垄断、欺诈等不正当行为。

    (四)突出抓好大项目的引进,延伸产业链,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加快核心产业群的建设

    大项目引进是衡量一个地区利用外资水平的重要标志。大项目投资后,不仅能够迅速形成当地的支柱产业,增强产业集聚效应,而且能够形成持续的外资引进能力,使引进外资持续增长成为可能。

    集中力量,突出抓好大项目的引进。要盯住大项目,盯住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要有引进大项目的雄心壮志,拿出引进大项目的具体措施,把引进大项目作为引进外资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

    充分利用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吸引国外大公司。国外大公司在欠发达地区投资,首选因素是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廉价资源以及有一定基础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广西的一些优势产业如制糖、有色金属、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制药、食品、电力、汽车制造、机械等对国外大公司还是有比较大的吸引力,只要这些产业和企业努力创造条件,把握机遇,是能够吸引国外大公司投资的。如正在洽谈中的跨国公司投资沿海地区的两个大型林浆纸一体化项目、跨国公司投资平果铝业项目等,就是例证。当前,尤其要把广西的有色金属、林浆纸、汽车、机械、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做为引进外资的重点来抓。

    调整政策,创新机制,加强引导。引导跨国公司向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服务业等行业和领域投资,把引进外资与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结合起来。

    加快国有企业改造,寻找国企改革与引进外资的有效结合。近年来,外资并购方式在我国利用外资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特别是跨国公司通常是采用并购方式。因此,要注重这种方式的变化,改变过去引进外资就是建新厂、盖新房的观念,树立“靓女先嫁”的思想,把现阶段前景比较好的优势企业,通过改制引进外资,进行参股、控股或者兼并、收购等,与跨国公司强强联手,做大做强。鼓励外资参与国企改造,还可充分利用现有国企的闲置土地,盘活土地存量,缓解土地供应紧张的矛盾。

    (五)突出载体功能,引导外资向开发区、向中心城市等重点区域集聚,加快核心城市群的建设

    引导外资向开发区集聚。沿海省市吸引外资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注意引导,强调聚集,引导外资向各类开发区聚集,引导外资向中心城市等重点区域聚集,从而形成核心产业群和核心城市群,形成较强的区域经济竞争力。近年来,广西的经济开发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特别是南宁、柳州、桂林等中心城市的开发区大都具备了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建立了高效运作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培养了一批熟悉国际惯例的涉外经济人才和适应外商投资需求的职工队伍。在当前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对开发区实行从严从紧的政策下,用好用活这笔宝贵财富至关重要。要集中力量建设好南宁、桂林、柳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邕宁沿海经济走廊,要以这些开发区为重点来吸引外商投资,引导外资入园建厂,加快发展园区经济。

    加强重点区域的引进外资功能,培育核心城市群。一方面要着力抓好南宁、柳州、桂林等大中城市的建设,要把南宁、柳州、桂林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来抓,突出这些大中城市的招商引资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要抓好三个重点区域的招商引资,一是以南北钦防为轴心的招商引资群,特别是北海市要重振雄风,利用区位优势,扮演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角色;二是以梧州、玉林等城市为中心的毗邻珠三角的桂东引资群;三是依托水电、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结合资源开发引进外资的桂西引资群。要用好用实各项政策,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思想,加强各城市之间的组织和协调,搞好区域内的整合,避免各自为政,过度竞争,以提高区域利用外资的整体效益。

    (六)转变观念,创新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效果

    明确各级政府与企业的招商引资功能。在招商引资的初级阶段,应强化各级政府的主导地位,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全民和全社会的招商引资意识,树立良好的、诚信的政府形象。实践证明,有一个开明的政府,有一个有魅力的党政领导班子,外商就会乐意来投资,反之,就可能拂手而去。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企业是招商引资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只有企业真正动起来,招商引资才有效果。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改变“大呼隆”、“以我为主”的促销方式,建立科学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以项目为中心,变一揽子招商为专题招商;以专业化为主体,变全民招商为小分队招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变单一方式招商为多种形式招商,建立和完善高质量的项目库和招商网络,广泛开展代理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要充分利用好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平台,吸引全国、东盟各国以及全世界的目光,吸引跨国公司来广西投资发展。

    健全招商引资队伍。建立精干高效的招商引资队伍,随时跟踪和研究国际资本的流动及投向,为各级各部门招商引资牵线搭桥,编制招商项目,组织招商活动,进行专业谈判,提供专业服务,保证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果。

    加强签约项目的跟踪与落实。派出专业人员和力量,加强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认真学习苏州市的经验,不仅从签约到开工投产都进行全程跟踪,甚至还跟踪到与该项目有业务联系的上、下游配套企业,通过工作,把这些企业都争取到广西来落户。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广西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