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公共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1日 09:19 中国经济时报

  采访对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汪玉凯

  和谐社会十人谈(5)本报记者 柏晶伟

  和谐社会,是基于法律框架和道德约束,以人为中心的人、自然与社会的协调统一

  中国经济时报:关于和谐社会的内涵究竟如何把握,目前理论界已经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这些讨论对人们加深对和谐社会的理解,无疑具有启示的作用。您如何理解“和谐社会”?

  汪玉凯:按照我的理解,所谓和谐社会,就是基于法律框架和道德约束,以人为中心的人、自然与社会的协调统一。这个定义至少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和谐社会是以人为中心的。就是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好,内涵也好,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第二,和谐社会是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道德约束来实现的。这两者缺一不可。

  第三,和谐社会的实现程度直接反映着一定时期公共治理的水平和能力。实际上我们看到,和谐社会是一个过程,我们现在看中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应该说是那个时代和谐社会的象征。

  按照以上理解,我认为这个概念至少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

  首先,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主要是指崇尚自然规律;爱护、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人类要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资源,而不能过度地掠夺资源、破坏资源。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中,必须坚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认为体现人和自然的和谐。

  其次,是人与社会的和谐。这里主要包括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发展,也可以理解为不同利益主体的冲突化解机制。应该承认,任何社会不可能没有利益冲突,但是这个社会有没有化解利益冲突的有效机制,这个非常关键。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体自身的和谐,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的精神愉悦。

  第三,是公共治理的和谐。这方面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一是政府、市场、第三部门,这三者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我个人理解,现代社会基本由三类组织构成:一类是公共部门,一类是企业,一类是非营利组织,这三者能否各司其职,对社会的和谐有直接的影响。比如,由企业作为主体的市场,在社会发展中,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有效、快速地配置各类社会资源。有本事的人就富,没本事的人就穷,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市场注重的是效率,但解决不了公平,重视效率就可能制造很多社会的不和谐,引发冲突;但政府及其公共部门所发挥的作用,则正好是要弥补市场的缺陷,通过公共财政、公共政策以及通过公正性来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和谐。同样,作为民间组织的非营利系统,它既可以弥补市场的某些缺陷,也可以弥补政府的某些不足,是对政府、企业以及市场功能的重要补充。所以我认为是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的合理配合。这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是政府与公民的合作。政府与社会的合作之所以重要,在于如果社会有没有正常的表达机制、表达的途径,公民有没有参与公共治理的机会,否则这个社会实际上是不可能真正和谐的,这是现代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是社会公平以及政府管理所必须体现出的正义。如果政府所代表的公平正义的天平发生了倾斜,公共治理的和谐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公共治理的和谐

  中国经济时报:您提出通过公共财政、公共政策以及通过公正性来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和谐。将政府公共治理纳入到构建和谐社会体系中,等于是明确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而且您用了“合作”这个词,为什么?

  汪玉凯:我认为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公共治理的和谐是最关键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都体现在公共治理是否和谐。而政府是凌驾在社会之上最具权威的公共机构,它代表的是公平、代表的是正义,在社会上面凌驾了很多很多机构,如大学、医院等,但除了政府之外,任何其他机构都不具备政府这样的职能。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度安排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公共治理的和谐;而公共治理的和谐与否,又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正是从这个角度上,我认为公共治理的和谐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决定其他和谐要素是否和谐最关键的因素。由此可见,政府在和谐的社会构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反过来我们看,中国社会目前出现的许多不和谐现象,我认为也是和公共治理的不和谐有直接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主要是由公共治理的不和谐引起的。

  中国经济时报:为什么这么说?

  汪玉凯: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发展的结构失衡;公共政策的偏颇;政治制度安排的缺失。

  这三个方面是体现我们治理不和谐的因素。我认为都与政府公共治理本身有关。

  就发展结构的失衡来讲。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中国这些年来的发展结构是失衡的。政治发展、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这三大发展,我们是经济发展最快,社会发展相对缓慢,政治发展整体滞后,这是我的看法。就是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发展这三者之间,我们高度关注了经济发展,这无疑是对的,而对社会发展、特别是政治发展,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这种发展结构的失衡,不可避免地导致一系列的社会后果,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不和谐。

  就公共政策的偏颇来看。一个社会公共治理是不是和谐,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政府所制定的公共政策,能不能体现公平、公正和正义。而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看到这些年在某些公共政策制定方面,我认为是有失偏颇的。比如说我们强调了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但是我们没有在如何实现集体富裕的政策配套方面,采取更多的对策,由此导致贫富差距拉得越来越大,超过了目前中国社会所能够承载的程度,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的不和谐和矛盾、冲突。我看到报纸上报道,北京市的收入差距,2003年是3.4:1,2004年发展到4:1,还在扩大。可见,在公共政策制定方面,现在反思的话,我认为还是有偏颇的。这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弱势群体问题。我认为个体差异是永远存在的,问题是弱势群体在整个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似乎越来越被边缘化,因为弱势群体不像强势群体能够凭借着他们对社会财富的占有,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弱势群体在争取公共政策方面能力的下降,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政治制度安排的缺失来看。一方面是中国的市场化在不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是政府及其部门的行政化却越来越强化。这种看起来十分矛盾不可思议的问题,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频频出现,这不能不使人感到忧虑。还有权钱交易,权力行使的非理性,大量的腐败,我认为这些都是引发社会不和谐非常关键的因素,而这些问题几乎无一例外地与我们的制度缺失、制度安排有关。这就足以说明,在现在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由公共治理不和谐引起的。

  加快政府转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对策

  中国经济时报:如果说公共治理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现在大量的不和谐主要是因为公共治理的不和谐引起的,那么,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实现公共治理的和谐呢?

  汪玉凯:第一,在政府的发展战略选择上,我认为应该突破单一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维。我们知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针对过去以阶级斗争为中心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口号。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这个中心的确立、坚持,是分不开的。经过26年发展,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毫无疑问,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朝着多元社会方向在发展,经济多元化,观念多元化,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的政府发展战略,究竟是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是需要重新审视这个口号,值得认真研究。我的基本感觉是,政府发展战略如果继续提这个口号,容易忽视诸如社会发展、公共服务等。所以我的观点是,可否用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替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定位政府的战略,可能更符合中国社会面临的实际。在我看来,可持续发展决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还应该包括经济、社会、城乡、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包括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本质上说,是不矛盾的,只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同阶段的政府发展战略的某些差异,也是我们改革开放走到了今天,应该及时做出的某些必要的战略调整。

  第二,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我认为政府应该真正地体现它的公正、公平和正义。这一点我想我不必要过多地阐述,这是政府诞生以来,必须坚持的属性,如果政府背离了公正、公平与正义,就是公共政策失败的表现。这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而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应该成为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抓手,以此化解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

  第三,从政府的职能的实现形式来讲,我认为重要的是两个职能,即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去我们更多的关注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从2003年“非典”以后我们逐步认识到了另两个职能的重要所在,开始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放在重要地位。从发展的视角看,我们的政府整体上确实面临历史性的转变,也就是我们这两年提出的应该由一个管制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或者说由一个单一型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我认为政府职能实现形式上转变,应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第四,从政府体制、制度安排的角度来讲,要尽快改变制度缺失的问题。目前最为迫切的是需要重新思考我们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将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羁绊,甚至可能继续制造某些不和谐。所以我认为,制度安排是公共治理和谐的核心。

  中国目前制度安排不和谐,问题也许并不都在政府,也不仅仅是行政效率问题、转变政府职能问题、甚至是政企分开问题,而是有更重要的制度安排问题,如政党政治、民主、法制等政治体制高端的制度安排问题,换句话说,只有政治体制高端的制度安排更加合理,政府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共产党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目标,我认为为和谐社会的制度安排指明了方向,也给人们以信心。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