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山东代表:科技是制约“三农”的关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1日 09:19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王彧 李小千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是生产力的基础,农民富则社会富;农村是社会转型的基础,农村安则天下安。记者在山东代表团驻地采访时发现,来自山东的代表普遍关注“三农”问题,许多代表的建议里都有涉及“三农”的内容。

  “农民的职业技术缺乏和整体技术状况低下,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应从推进农村科技进步上着手。”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庄文忠开门见山直指“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德州市市长孙永春认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应加快农村改革与发展,抓住中央再度高度关注和支持“三农”这一时机。这次人代会,温总理在报告中提出,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新增的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入重点向“三农”倾斜。这对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有效地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缓慢等一系列问题,将发挥巨大作用。“现在的关键是如何抓发展、促增收,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才是农民的最大利益。”

  “实现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必须突破制约农业发展的各种问题,寻求农业发展的新渠道。”庄文忠代表分析说,解决农业问题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制度改革,二是在土地上多投入,三是运用科技手段。从制度层面来说,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只是在一定时期,制度到位和完善后,对农业的促进就不会有太大的作用。从土地投入来看,目前土地上劳动力和物资的投入已经快到极限,已无更大的空间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而从科技手段来说,潜力则是巨大的,农业生产对科技的运用还远远不够,所以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对农业的推动是一种永久的力量,农业科技对农业增收的潜力非常大,国家应该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是脱节的,机制不顺、投入不足、手段单一大大制约了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农业科技服务远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庄文忠代表说,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虽然还没有根本解决,但今后,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农业的问题最终还是要依靠科技来解决。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接受、使用、传播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其掌握使用农业科技的程度,直接影响到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为此,庄文忠代表建议,首先,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其次,调整科技管理体制和财政投入结构;第三,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第四,搭建农业科技服务的平台。

  庄文忠代表介绍说,今年在全国农村开展的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是一个提高农村科技能力的好办法,该办法将实行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项目带动、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工程运作模式,旨在探索新形势下农技推广的有效途径,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技术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的入户率和到位率,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快速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目标。

  孙永春代表则建议,解决“三农”一要把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作为重点。农业之所以成为弱质产业,关键是产出效益低。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调”,调优结构,调高效益,增加收入;二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抓好农村劳务输出。

  “重要的是切实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孙永春代表说。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