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借改革之名催生特殊人群
翟伟
新闻点击:目前,各地不断传来政府公务用车改革的消息,有一条措施惊人相似:按职位高低发放交通补贴,高的每月一两千元,一般工作人员几百元。此前还有报道说,北京
市公务车改革的试点工作实际上已在一些区县悄然施行,处级干部每月补贴1300元至1500元。
评:“屁股底下一座楼”早已引起群众的强烈反感,深化公车改革对于节约财政支出、规范公务员行为,改善干群关系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如何推进公车改革的方式上,却存在着不小的分歧。有专家学者认为,要承认现实,以宽容态度,建章立制,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种理论在一些公务人员中大有市场,通讯、住房补贴等“利好”消息接连而至,有的地方甚至提出只要公务员“不出事”,退休就可获得一笔可观的“廉政保证金”。
从某种意义上说,车改制度实际上是帮助一部分人实现了先富裕起来的目标。不过,这部分人不是普通百姓,而是人民的公仆。如果有一天,政府机关的领导干部高兴地宣布,通过车改,人民教师、工人、农民购车的比例增加了若干,为拉动国家汽车产业做出了贡献。那这样的改革群众是欢迎的。
有一种奇怪的论调:推行公车改革有利于增强干部平民意识。在当前贫富差距较大,总理在为困难群众就业难、看病贵、上不起学而着急的时候,众多干部纷纷开着私车招摇而过,这不能说是改革的初衷,实际上是增大了与群众的距离。
公车改革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发放补贴。这项改革如果不同精简机构、裁减冗员、转换职能、绩效考核联系起来,到头来,不断增加的处长、科长们仍会“吃”光国家的专项资金,最终使国家和地方财政不堪重负。此外,这项制度的出台必须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
《京华时报》
“经济适用”难敌“雁过拔毛”
舒圣祥
新闻点击:“经济适用房是政府为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的一种公共福利,但现在已经出现了种种难以控制的违规现象,违背了制定政策的初衷,又给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市原政协主席傅继德提交了《关于停止开发建设经济适用房》的提案,再次使经济适用房成为热点话题。
评:如果仅仅是因为经济适用房相关政策不够完善,在实施过程中漏洞太多,就停止开发建设未免牵强。———这些毕竟只是“技术性失误”,以技术小问题否定政策大问题,显然不是可取的价值思维。笔者以为,经济适用房问题其实远不止“技术性失误”那么简单。换句话说,企图通过简单的政策修正来解决目前存在的经济适用房难题,并不能对症下药。
经济适用房承载着百姓的公益期待,是作为一项旨在促成“居者有其屋”的政府公共福利而推出的。兴建经济适用房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穷人买得起房子,就是要在“嫌贫爱富”的“市场”旁边,通过“计划”的手段为穷人准备一杯解决温饱的菜羹。然而,经济适用房的具体制度安排,却使原本美好的政策设想成为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
笔者愿意用“雁过拔毛”来形容我们目前的经济适用房政策。拔头批毛的是地方政府中的“权力寻租”者。国家规定土地一级市场掌握在政府,二级市场必须实行拍卖,但经济适用房建设并未按此办理,甚至连常做形式主义的招投标都免了。开发商是第二批拔毛者,也是最狠的拔毛者。首先是政府把大量资金根据开发面积等投给了开发商;其次,由于售价监控不严,开发商又可以从买房者那里大赚一笔;更有甚者,有些开发商在盖经济适用房的同时,还会从政府手里得到一块好地段的地皮,做为补偿和激励。这样一来,开发商可以赚取三份不菲的收入。富人买房者是第三批拔毛者。穷人连“经济适用”都承担不起,他们却为如此低价而垂涎三尺。为穷人建的经济适用房,往往沦为富人从事房产投资的“廉价”目标。
试问,经过这层层拔毛之后,留给穷人的“公共福利”还能剩多少?,依笔者拙见,强化公共福利的社会效应,就必须尽量减少福利发放的中间环节,减少觊觎者拔毛的机会。种粮直补之所以让农民开心,正因为农民可以看得见实实在在的政府福利。鉴于此,有人提倡对穷人进行直补;也有人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廉租房”,只收取象征性租金,或者直接把租金差额补给百姓。这些设想较之经济适用房,也许更能“经济适用”些。
《新华网》
《市场报》 (2005年03月11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