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保平稳 GDP目标设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 19:33 亚太经济时报

  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3月5日在北京开幕,温家宝总理发表任内的第二份政府工作报告。该报告确认在新一年里将结束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扩张财政政策,转向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政府将继续加强宏观调控,把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控制在8%。温家宝在报告中提出了2005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强调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他说,综合考虑国内外各种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
制在4.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银监会副主席史纪良在政协经济界小组讨论时说,尽管经济增长8%只是个预期目标,但其中大有学问。史纪良说,从中央的角度考虑,如果定为8.5%或9%,则可能造成煤电油运全面紧张,资源环境无法承受。如果低于7%,好多地方要停工,财政收入也要受到影响,就业等问题会更加突出。按照目前中央对各种经济指标的判断,8%的速度恰恰能让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但与去年9.4%的经济增长速度相比,8%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仍有较为明显的下降,显示中央政府依然担心经济的快速增长可能失去控制。实际增长常高于预期但中国经济的实际增幅近年来常常超出政府制定的目标水平。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于3月7日的记者会上就表示了类似的担忧。马凯表示,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此宏观调控在今年内仍然丝毫不能放松。他还透露,目前在建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达到20万亿元,去年新开工了15万个新项目,其中光去年12月份,就开工了2万多个新项目。关注电力盲目扩张马凯说,当前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说在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电力建设出现一些盲目扩张的情况。他表示,从目前宏观调控情况来看,宏观调控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这些成效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这主要是因为原有的一些不稳定因素虽得到遏制,但是基础还不稳固。马凯说,宏观调控是长期的任务,不存在何时结束的问题,所不同的只是不同阶段宏观调控的取向、重点及力度有所不同,决策层要特别关注投资速度膨胀的“旧病复发”。为此,温家宝总理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内投资增长大幅放缓也是今年的目标之一。报告称,今年的固定资产增幅目标为16%,明显低于固定资产去年26%的增幅。调低投资增长率的举动将产生广泛的影响。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占到了中国经济总产值的一半。温家宝还指出,从今年开始,政府将结束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向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防止通货膨胀和防范各种金融风险。

  李德水斥地方GDP灌水

  “很多委员问我,为什么去年很多省市的GDP都达到两位数,而国家的却只有9.5%?”在3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经济界的联组讨论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发言开篇,就给自己提了个问题。“有些省市地区,仍然过于看重GDP,报送统计数字时左顾右盼、层层加水,成为各省市GDP大于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李德水这样回答。“去年各省市统计的GDP比我们核算的多了3.9个百分点,这让我们很苦恼。”李德水公布的数字让在座的不少委员都为之一惊。“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地区之间相互攀比,过于看重GDP,将其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指针,有的甚至实行末位淘汰,”李德水说,“地方统计部门报送数字左顾右盼,生怕吃亏。这导致了地、市加起来的比省大,各省加起来的比国家大,而且差距很大。”李德水介绍,国家统计局进行相关统计时,并不是把地方数字简单相加,而是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独立核算。李德水表示,在统计上弄虚作假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也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腐败行为,必须严肃查处。国家统计局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地区在统计数字上弄虚作假,确保统计数字真实可靠。特稿财政政策转型减少行政干预财政部提交给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预算报告说,目前有必要也有条件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策。今年将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至此,由紧缩到扩张,再由扩张到中性,十多年来,中国的财政政策正好经历了一个“轮回”。1998年以后的连续七年里,中国发行了9100亿元的长期建设国债,拉动几万亿元投资,每年带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使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2003年、2004年GDP增速都达到了9%以上。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部分行业及地区投资过热,物价上升的情况,这些都表明积极财政政策抑制通缩、拉动经济增长的任务已经完成,在新的情况下财政政策需要转向。“稳健”财政政策因此被提出,这不但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也会降低行政干预经济的色彩。这一“轮回”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为了更有为”,毕竟“风物长宜放眼量”。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