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派记者王素慧、施建、叶红菱北京报道:日前,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两会”期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向媒体描绘了广东“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涉及规划目标、发展思路等内容。昨天,《民营经济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改委主任陈善如,对广东“十一五”计划中的关键词进行解读,并得到“十一五”期间重大工程的第一手信息。
目标
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和谐广东、法治社会,实现人民富裕安康。2010年GDP比2000年再翻一番,达到2.47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达到2.9万元人民币。广东省进入“十一五”的基础很好,“十五”计划只用了四年就全面完成,珠三角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不仅代表人民富裕,还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但也存在多方面问题,包括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珠三角发达,东西两翼较为落后;外向性经济量大,出口依存度大;教育、科技、人才、卫生、防疫等方面相对经济发展滞后;经济增长方式偏向粗放型。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力争把泛珠合作像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进入国家区域经济规划,9+2首脑签定的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十一五”期间进展的内容和要求,将一些重点专项跟国家有关部门衔接,进行“十一五”专项规划,包括交通、能源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科技、信息化五大方面。
循环经济和产业结构重型化
广东产业发展过去以轻工业为主,近三年来已开始转型,去年重工业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超过了56%,在向重化工业转型的过程中,要实现节能、降耗、增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型化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步调是完全一致的,两者可以同步发展,比如要求生产与治污同时进行,新建项目达不到要求不予审批,旧有项目进行分期改造。在“十一五”规划中,会对一些具体指标进行量化,比如城市污水处理的范围,对发电厂的脱硫实行强制执行等。
向“国际化经济”转变
广东经济发展过去提“外向带动”,主要指引进外资,同时把自己的产品送出去。现在的“国际化经济”是从经济全球化概念来说,在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中,承接产业转移,全方位与国际接轨。“国际化经济”要求的标准不同,企业的行为也不同,不再是仅仅引进外资,引进设备,也要到外面投资,参与到世界经济发展过程,和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参与到国际高水平的产业活动,进行高水平的互动。广东的企业以前只是在成本的比较优势上做文章,以后应该在产业的竞争力上做文章,创造一流企业,做在世界上站得住脚的企业。
八大工程
陈善如透露,按照广东省“十一五”规划的部署,确立了以下八大工程:一、交通高速公路:去年总里程已达到2500公里,2010年将达到4500公里;铁路:出省铁路从5条增加到10条,全部通往泛珠三角区域省份;地铁:广州-深圳;城际轨道交通:广州-珠海、广州-深圳、虎门-中山(A字形框架,500亿元投资额);总投资额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二、能源调整结构。如目前以煤电为主,以后要发展核电、气电、风电。三、水利工程江河堤围(具备防洪排涝、水利、观光功能)。四、科技创新工程信息产业、环保能源。五、文化大省六、绿色广东环保建设,主要以珠江为中心的综合整治,城市污水处理。七、重化工业工程化工、汽车等装备工业。八、平安工程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指挥管理系统。(日京/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