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04年江苏苏州规模以下工业总量、效益同步提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 11: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近年来,随着苏州市政府促进小企业发展政策的不断推出、小企业服务体系逐渐完善,苏州市小企业的发展走上快速上升轨道。从对全市270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结果看,尽管2004年国家实施了力度较大的宏观调控措施,又有电力吃紧、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不利因素,但苏州市规模以下工业经济仍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总量、效益同步提高,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规模以下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1、经济总量增长,产销衔接较好。2004年被调查的270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8195.8万元,比2003年增长19.1%。在生产扩大的同时,企业销售意识不断增强,除以销定产规避市场风险外,更为注重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营销能力进一步提高。调查中,有34.6%的企业觉得今年产品销售情况很好或比较好。270家企业2004年共完成销售收入65848.5万元,同比增长19.2%,产销率达96.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2、运营效益提升,行业差距较大。2004年,能源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构成了明显的影响,但苏州市规模以下企业充分利用自身规模小、经营灵活的优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经济效益稳步上扬。被调查企业中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占4.9%,产品价格略有上涨的占25.1%。2004年270家企业共实现利税4769.4万元,同比增长11.9%,其中,实现利润1449.5万元,同比增长21.8%,企业每百元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利润2.20元,同比上升2.3%。但由于不同行业受生产要素制约的程度不一,各企业运营能力参差不齐,因而行业间效益差距明显。在被调查企业涉及的32个行业中,每百元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利润比去年同期上升的有20个,占62.5%,增长列前三位的是造纸及纸制品业上升10.7元、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上升7.41元、食品制造业上升6.42元。每百元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的有12个,占37.5%,下降较多的行业分别是医药制造业(-7.89元)、水的生产供应业(-3.35元)和仪器仪表制造业(-1.23元)。

    3、从业人员增多,文化程度不高。规模以下企业大多投资小、成本低,对劳动者技术要求不高,因而成为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渠道。从调查看,2004年被调查企业共有从业人员7024人,同比增长2.2%。从业人员比重较大的行业有纺织业、服装鞋帽制品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制品业、化学制品业和塑料制品业,这七大行业的从业人员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74.8%。但由于这些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职工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6.3%,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只有1.6%,70%以上的员工文化程度均在高中以下。

    4、传统行业为主,结构调整较慢。苏州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领域分布较广,在制造业34个行业大类中,涉足32个,但多年来一直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中,结构调整缓慢。从被调查的270家企业看,经济总量居前五位的依然是纺织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服装鞋帽制品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这五大行业的单位数、从业人员、工业总产值分别占总数的41.1%、47.5%和47.8%,其中,纺织业所占份额最大,单位数、从业人员、工业总产值分别占总数的15.6%、20.9%和23.1%,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其单位数、从业人员和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均很低,分别为3.3%、4.7%和5.5%。

    5、投资主体多元,个私经济领衔。随着改制的不断深化,苏州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调整,投资主体多元化,公有制资本逐渐淡出,个人资本独领风骚。2004年,被调查的270家企业集体、法人、个人、港澳台和外商资本占实收资本总额的比重依次为8.9%、8.4%、64.0%、14.6%和4.1%,而国有资本在小企业中已基本绝迹。从增幅看,个人资本比重高于去年同期2.1个百分点,居首位;港澳台资本其次,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法人资本上升了0.2个百分点,而集体资本比重进一步下滑,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个百分点。

    二、规模以下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产品雷同,内部竞争激烈。由于规模以下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塑料制品等行业,产品初级加工比重大,深加工、精加工的少,雷同现象严重,加之近年来外地(浙江等地)同行异军突起,造成国内市场饱和,导致行业内部竞争激烈。在调查中,65.9%的企业觉得影响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行业内部过度竞争。

    2、权益保障低,职工流动性大。从调查问卷看,苏州市规模以下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收入偏低,参保率不高,基本权益保障少,人员流动性较大。2004年末,270家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8264元,仅为全市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6.7%,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各类保险中,除养老保险有66%的企业参加外,其余险种参保率均不足半数。低保障导致人员流动频繁,高素质人才“请不动、留不住”,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虽然近年来政府已出台多种政策着力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由于小企业资信程度普遍较低,加之银行贷款手续烦琐、融资成本较大等原因,资金短缺、贷款难依然是制约规模以下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调查企业中,具有AA级及以上资信等级的企业占6.3%,A级的占5.9%,82.2%的企业均未参与评级,另有5.6%的企业为其它情况。企业资金中,30.3%的企业含有银行贷款,其贷款方式主要依靠抵押贷款,占52.9%,采用信用贷款的仅占9.5%。

    三、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对政府的期望

    虽然目前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已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小企业面对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仍希望政府部门加以关注。问卷中,企业对政府部门的期望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执法行为公平、公开、公正。长期以来小企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忽视,虽然近年来政策面已有很大调整,对小企业发展的诸多限制逐渐取消,倾向性政策不断推出,但这些旨在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小企业经营者却知之甚少,在回答“企业是否享受省财政设立的扶持民营经济专项资金补贴或是贴息贷款”时,37.8%的企业表示不了解,能够享受到此项扶持政策的小企业只占0.7%。调查中,64.8%的企业希望政府部门加大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政策透明度,公平、公开、公正地执法。

    2、规范收费行为,杜绝乱收费。在被调查企业中,57%的企业希望政府部门“规范收费行为,杜绝乱收费”。在问及“企业对各部门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了解多少”时,42.9%的企业回答不了解,只根据要求交纳;而在回答了解的企业中,很清楚的企业仅占5.6%,还有2.6%的企业对有关部门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很无奈。

    3、提供信息服务。占40%的被调查企业期望政府部门“提供信息服务”。调查表明,有六成多规模以下工业企业都拥有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但62.7%的企业将电脑用于企业内部管理,能将电脑用于网上营销的仅占16.7%,企业收集信息的渠道较窄,希望政府部门利用信息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涵盖相关政策、产品需求、人才交流等各项综合信息的服务。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江苏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