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04年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高 增加值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 11: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4年,上海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已连续第16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全市工业第一大行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继续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势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是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的动力源(资讯 行情 论坛)。

    一、2004年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特点

    1、生产销售规模不断扩大

    2004年,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年末资产总计达2590.73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占全市工业资产总计的18.9%;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164.79亿元,增长47.1%,增幅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6.7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8.6%,占全市工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1.3%,提高到24.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728.7亿元,增长49.6%,占全市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26.9%。

    2、出口拉动作用明显

    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出口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成为拉动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2004年,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出口交货值达2100.67亿元,比上年增长59.9%;对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82.7%;占全市工业出口交货值超过一半,达55.1%,对全市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9.1%。

    3、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梯度化、分工全球化,世界知名IT制造商纷纷都将其代加工企业放到上海,达丰、达功、英顺达、惠普等一批IT代加工企业应运而生,上海电子计算机制造业规模迅速扩大。2004年,全市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61.82亿元,比上年增长63.8%,对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2.7%;在全市信息产品制造业中的比重居首位,达43%,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产值比重居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别是电子器件制造业和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主要是中芯国际新投产的8英寸流水线以及新投产的数码家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带动的。这两个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为446.49亿元和387.57亿元,比上年增长49.9%和56.3%。以上三个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近七成(见下表)。

    2004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

    行业                     工业总产值(亿元)   增长(%)   比重(%)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合计              3164.79        47.1         100
    通信设备制造                         374.23        16.6        11.8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                       2.66       -23.8         0.1
    电子计算机制造                      1361.82        63.8        43.0
    家用视听设备制造                     387.57        56.3        12.2
    电子测量仪器制造                      53.44        29.4         1.7
    电子专用设备制造                      46.36        58.0         1.5
    电子元件制造                         263.17        28.9         8.3
    电子器件制造                         446.49        49.9        14.1
    电子机电产品制造                     220.39        31.5         7.0
    电子专用材料制造                       8.67         1.8         0.3

    4、对外资依赖度高

    由于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和市政府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政策导向,外商及港澳台商不断加大在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的投资力度。在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无论是从生产规模还是资产规模,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均占很大的比重。2004年末,在全市1133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达639户,占56.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拥有资产2305.29亿元,占89%,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1.6个和3.4个百分点。全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28.97亿元,占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的92.6%,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达2088.83亿元,占99.4%,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上海信息产品制造业对外商及港澳台资本的依赖程度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

    5、主要电子信息产品增长快,在全国市场占有率高

    2004年,全市主要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量均有较大的增长:打印机产量为1337.61万部,比上年增长67.5%;集成电路54.87亿块,增长39.5%;服务器7.57万部,增长37.2%;微型电子计算机996.09万台,增长35.6%,其中笔记本电脑802.7万台,增长23.2%;彩色显象管玻壳3972.59万只,增长29.2%;电子元件608.56亿只,增长23.2%。

    上海主要电子信息产品在全国市场中居于重要地位:打印机的市场占有率达48.6%,显像管玻壳42.2%,笔记本电脑29.2%,集成电路25.9%,半导体分立器件16.8%。

    二、存在问题

    作为全市工业第一大行业,本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2004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全市工业稳定快速的增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附加值偏低

    尽管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生产规模快速扩大,但效益难以与之相匹配。2004年,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占全市的比重为24.6%,而利润和税金占全市的比重分别只有12.2%和5.9%。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增加值率仅15.6%,比全市工业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一些研究设计开发和销售“两头在外”的加工型企业,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价格完全由在境外的总公司控制,并且落户在出口加工区,享受着减免税的优惠政策,因此存在附加值低的情况。这种情况在电子计算机制造业中尤为突出,电子计算机制造业的销售利润率仅3.3%,远低于全市7.2%的平均水平;每百元销售收入上缴税金仅0.9元,远低于全市3.9元的平均水平。

    2、自主创新能力较差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因信息技术的推动,今天的世界进入了以高科技产业为龙头,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呈现出垂直化的特征:即发达国家掌握关键技术,发展中国家从事硬件制造。目前上海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的一些龙头企业都是加工组装型的独资企业,核心技术均掌握在外方手里,企业用于研发的资金投入非常少。2004年,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R&D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销售收入的比例仅0.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且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3、高外向度带来高风险

    上海信息产品制造业外向度很高。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拥有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九成的资产,创造了超过九成的销售收入,并且面向国际市场,几乎全部的出口交货值都是这些企业创造的。一方面,外向度高,受国际经济复杂环境冲击的风险随之也加大;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大多数都是组装加工型企业,主要是利用国内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来沪生产,一旦受商务成本更低的地区所吸引,就可能迁出上海,造成上海工业的波动。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上海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