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构建和谐社会,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 09:10 中国经济时报

  采访对象: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 李连仲

  和谐社会十人谈(4)本报记者 柏晶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经济时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您如何理解“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

  李连仲: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而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来,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这样,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充满活力。

  中国经济时报:“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否也是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如何处理好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矛盾的必然要求?

  李连仲:现在,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发展方面已由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绿色GDP,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候,该国家则进入了矛盾凸显期,由于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加剧,处理得好,能够顺利发展,经济发展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回来。

  目前我们已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重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调整和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社会形成合力,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它也完全符合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李连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一要坚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二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由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规定所决定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加快经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决定于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社会的发展首先决定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必定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繁荣和兴旺,是需要经济基础来支撑的。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从而实现我们党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所以,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要防止因为强调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而忽视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我们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第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因为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运动,是以人民为主体的、为人民谋利益的运动;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以人民及其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社会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中,社会主义社会为每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创造出一个公平竞争、机会均等的机遇,使他们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他们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个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和出发点。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特别是要鼓励人们依法经营,勤劳致富,先富带后富,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为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要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切实保障人民参政议政的权利,使人民当家有权,做主有位,特别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客观上必然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在实践中能否做到坚持以人为本是检验全社会是否实现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主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涵也是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全面是指空间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彼此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时间的延续,强调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和谐社会发展强调天和、地和、人和、己和,和谐创业,和谐安邦,和谐兴国。它既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其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还面临许多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您刚才谈到“能否做到坚持以人为本是检验全社会是否实现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观察现实,我们发现,下岗职工生活贫困,土地拆迁农民上访,环境污染加剧,政府失信,群体性事件上升等等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有激化危险,这似乎与“以人为本”不适应。化解这些矛盾,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李连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基础上的,但是我国仍然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此阶段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还需要积极推进,它们自身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相互之间不协调等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发展。这些不利因素表现为:

  在经济方面。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

  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成本、低产出、低效益的问题还仍然相当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未来几年人口总量仍将保持增长,劳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去年全国约有4000万失地农民,其中“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那些失地农民,已经成为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社会群体。农村贫困人口、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居民等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亟待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矿产资源和能源特别是石油严重短缺,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尖锐,一些地方滥占用耕地和乱采挖资源的现象严重。

  在分配方面。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首先,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1984年为1.71:1,2003年达到了3.23:1。如果仅考虑货币收入,剔除农民收入中的实物部分,目前城乡收入差距将扩大为4倍多。如果考虑到城市社会福利方面因素的差异,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到6倍左右。其次,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拉大。2003年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上海,达到14867.49元,浙江为13179.53元,广东为12380.43元,而最低的为宁夏6530.48元,贵州6569.23元,甘肃6657.24元。再次,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拉大。据有关资料披露:收入最高的10%家庭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的比重约为50%左右,而收入最低的10%家庭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的比重仅为1%左右。2002年中国总计8.69亿储蓄存款中的50%为不足10%的人群所拥有,社会财富呈现向少数人转移的态势。

  在政治方面。如何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许多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立法工作还跟不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发展的要求,有的地方立法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片面反映部门利益的不正常现象。在执法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还有待于解决。一些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还仍然存在。在决策中缺乏科学化、民主化程序,不深入调查研究,不广泛听取意见,不经专家论证,决策随意性比较大,常常出现“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不正常现象。

  在文化方面。首先,城乡教育差距较大。全社会教育投资投在城市的约为3/4,而投在农村的不到1/4。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其结果农村学生辍学率较高,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远远低于城市。一些地方辍学率远远高于国家控制3%的标准,个别地方实际辍学率高达40%左右。其次,落后腐朽文化还有一定市场。在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许多农村,不少群众自觉不自觉地相信因果报应、命中注定、烧香拜佛、占卦算命、看风水等。

  以上这些问题如不能尽快解决将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造成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出现问题、社会不和谐的原因是什么?

  李连仲:我认为,除了传统体制和发展模式累积的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实践中背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造成的。背离科学发展观要求,整个社会就难以和谐发展。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中国经济时报: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

  李连仲:这里涉及的内容很丰富,我着重谈谈经济建设方面的问题。其核心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这包括:

  1、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要协调产业发展关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特别是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整体水平。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二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发展道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三要增强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要通过资产重组,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四要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健全技术研究开发体系,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

  2、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缓解经济发展中能源、资源约束的矛盾,需要尽快扭转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状况,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3、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在经济生活中把效率放在第一位,在社会生活领域把公平放在第一位。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是价值规律,它要求平等竞争、等价交换。只有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社会资本才会朝着效率高的方向流动,从而实现资源最优的配置。市场经济不会自发带来社会公平,政府干预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手段。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首先要通过合理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使人民群众享受基本的经济公平。其次,还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全体社会成员都能比较平等的享有教育、工作就业、劳动创造和社会福利的权利,享有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和法律保护的权利。在实践中要积极创造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让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社会全体成员。

  4、促进区域经济协调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各地区共同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要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根据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结合本地经济特色,加强地区之间的经济协作,促进产业在地区之间合理转移。各地区要积极发挥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逐步形成以市场为纽带,以当地经济为依托,互利互补的发展局面。

  5、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人才,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注重发挥我国的市场规模、人力资源和社会环境等优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首先,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动外贸从数量增长为主向以质取胜转变,推进贸易方式和市场多元化,积极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提高传统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和售价,增加自由品牌的出口,限制资源型和高耗能商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其次,要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把引进外资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结合起来,鼓励外商投资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环保产业;参与国企改组改造,参与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再次,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增强企业的技术和市场开发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推动更多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合作开发能源资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鼓励我国有竞争优势的轻工纺织、家用电器、民用船舶、机电等行业以成熟技术和设备向新兴市场转移。要用好世贸规则,减少贸易摩擦,切实维护国家和企业利益。

  除以上要求外,我们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因为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的发展条件。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包括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的能力等等。

  我们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改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与体制机制不完善有直接关系。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化各项改革,形成一个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要敢于攻坚,又要兼顾各方,积极稳妥,切实把握好政策措施出台的时机、力度和节奏,综合配套,统筹协调,有机衔接,相互促进,落到实处。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