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行业专题--石油业 > 正文
 

印度在全球与中国争夺石油 中印不易实现联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 03:55 北京晨报

  印度成功的软件业拦在中国面前,在另外一个战场,中国也已不可避免地与印度遭遇:中国海外找油多年后,印度正在迅速赶上,与中国激烈争夺油源。

  有观点认为,中印寻求海外能源的竞争已经不可避免,现在只是如何实现和平竞争的问题。昨天,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查道炯对记者表示:“由于能源安全对于国家的战略意义过于重大,要真正实现这样的合作绝非易事。”

  印度对石油更“饥渴”

  俄罗斯、苏丹、委内瑞拉、越南、缅甸和整个西部非洲……几乎每个能源富国,都同时成为中印两国能源外交的目标。

  6%至10%的高速经济增长使得两国对能源的需求飞速上升,事实上,印度更“饥渴”些。资料表明,中国在1993年开始变成了一个主要的石油进口国。而印度自从二战以来就一直是能源进口国。中国三分之一的石油消费需要进口,而印度三分之二的石油仰仗国际市场。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预计,在未来15年时间里,印度的石油需求可能增长一倍以上。

  中印海外能源遭遇战已是不可避免。英国《金融时报》就此评论说,现在几乎每周都有印度或中国公司宣布类似的能源交易,这两个亚洲新兴的经济大国为保证燃料供给的竞赛确实已经展开。

  石油外交的较量

  中印两国“寻油”谁拥有更多的优劣?普遍的观点是,中国拥有陆上能源外交的有利地理位置。在北方,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相邻;在南方,南海是通往日本和韩国的主要能源运输通道;在非洲,中国还拥有7个合作项目。

  而印度虽然在它的“后院”与孟加拉这样的天然气大国为邻,但在陆上却由于受“老对手”巴基斯坦所限,使它很难获得俄罗斯和中亚各国的能源。

  对此,查道炯分析说,其实很难对中印两国在能源外交上的优势和劣势做出明确区分,“和单纯的石油买卖不一样,大型的石油开采项目保障的是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稳定,涉及到更多的政治较量,这不是单凭地理因素就可以决定的”。

  他举出了中国在俄罗斯寻建“安大线”未果的例子,这条石油管线历经数次企业谈判和政府努力,最终却因日本加入角逐而基本夭折。

  合作的苗头去年已开始

  “除了竞争,在寻找能源的问题上,中印两国也必须考虑合作。”查道炯分析,这是因为国际油价高企。曾经在去年突破50美元/桶的国际油价在过去的十天里继续升温,触及了55美元/桶的高点。如果一味地竞争,势必会难以承受不断飙升的油价。

  新加坡《海峡时报》昨天评论说,中国和印度有可能于今后30年在世界主要产油区,比如中东,结成重要的战略联盟。

  “合作的苗头去年已经开始,现在也成为中印两国正在努力的方向”,据查道炯介绍,去年11月,印度联合中、日、韩在新德里召开会议以谋求结盟和中东石油商谈判,以求降低石油溢价。

  “现在,能源合作的舆论早已在中印两国存在,但是做起来却很难。”查道炯同时也指出,原因在于能源是个涉及国家战略的敏感话题。

  晨报记者 张黎明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石油资源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