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实现经济现代化要打通三瓶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9日 16:0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9日电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载文指出,尽管国际上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中国会在50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中国研究现代化的专家,从经济现代化这个体系中没有得出这样乐观的结论。以在2050年达到当时的世界经济现代化的中等水平为目标,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认为,在21世纪前50年,中国经济现代化至少要打通三大瓶颈:经济质量、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竞争力。

  重中之重:提升经济质量

  文章指出,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的计算显示,2002年中国经济质量的国际差距十分明显。如:中国人均GNP为960美元,高收入国家平均为26490美元;中国全员劳动率为1646美元,高收入国家平均为55355美元;中国农业生产率为506美元,高收入国家平均为23798美元。中国要达到2002年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均GNP、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率分别需要提高26倍、32倍和46倍,时间分别需要49年(7%年增长率)、46年(8%年增长率)和50年(8%年增长率)。

  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提出,未来50年,中国的经济政策需要完成两次转变:第一次是从规模增长型向质量进步型转变,依靠技术进步、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推动经济质量的进步,包括人均GNP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新工业化和绿色化的推进、经济结构和公平的改善。第二次是从质量进步型向创新福利型转变,依靠创新和经济福利的增长,推动经济质量和经济福利的进步,包括人均国民收入、劳动生产率、知识化和绿色化、经济结构、经济福利和公平等的全面提升,逐步建立创新型经济和福利型社会。

  21世纪前30年,中国提升经济质量的战略要点是完成新工业化和信息化。相对于传统工业化,中国的新工业化应具有6个新特点: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走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新工业化之路;工业化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走绿色工业化之路;工业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走数字化的工业化之路;高技术和适用技术协调发展,走高质量工业化之路;工业化和全球化协调发展,走面向全球市场的工业化之路;工业化和工业转移协调发展,促进从工业化向知识化的转型。

  目前,中国经济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交通、能源、信息的基础设施和知识基础设施等,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差距非常大。何传启认为,如果采用优先发展经济基础设施的做法,有可能加快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如果中国的交通、能源、电话和知识的基础设施年均增长率分别保持在8%、6%、5%和3%左右,中国有可能提前到2030年左右达到2002年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经济结构战略转型任重道远

  中国经济结构要达到发达国家2002年的水平,至少需要50年的时间,涉及几代人的经济利益调整和经济成本分配。何传启说,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就是中国经济脱胎换骨的过程。转型的难度非常高,成本和风险巨大,冲突和矛盾不可避免。但中国没有退路,因为经济结构现代化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支柱之一,必须迎难而上。

  文章称,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艰巨性,既决定于中国经济结构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也决定于中国的人口和劳动力规模。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2002年高收入国家人口总和为9.7亿,而中国人口为12.8亿;高收入国家劳动力之和为4.7亿,而中国约7.7亿。中国的人口和劳动力分别是高收入国家总和的1.3倍和1.6倍,经济结构转型的任务超过了全部发达国家的总和。

  文章还提出,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根据实现经济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提出,未来50年,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有两大任务:

  第一大任务是三次产业的战略调整。需要把农业劳动力比重从50%降到4%,农业增加值比重从15%降到2%;服务业比重从27%提高到70%,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从34%提高到71%。据此计算,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任务将超过3.5亿,平均每年需转移700万人左右。

  第二大任务是十大产业的战略调整。从走综合经济现代化道路的设计看,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为基础产业(现代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支柱产业(普通制造业、金融服务业、知识性服务业等)和战略产业(高技术产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这三组十大产业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关键产业,特别应重视战略产业。

  强化国际竞争力任务紧迫

  文章指出,中国的市场经济发育有20多年的时间,而西方发达国家已走过大约300年的历程,但中国又必须与发达国家在世界市场上同台竞技,尤其是随着世贸组织规定的“过渡期”的结束,中国将直接面对全方位的国际经济竞争。这就决定了提升国际经济竞争力,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中国目前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宏观基础较为薄弱,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提出了6个较为紧迫的任务:

  编制国家经济法典。这是完善和普及经济法规的重要措施。建立系统的经济法典分类体系,清理1980年以来的经济法规,编制国家经济法典,并每年修订一次;建立经济法规公示制度和简报制度、经济法规和经济政策评估制度,使经济法典修订制度化。

  制定国家经济信息透明法(经济阳光法)。经济信息资源的封锁、割裂和不平等获取,增加了中国经济的运行成本和企业决策的机会成本,降低了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成立国家经济政策评估中心。如果没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政策研究机构对各种经济政策进行中立评估,是难以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去判断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成立国家小企业服务局。国民经济中,大中企业是少数,小企业是多数,一般而言,小企业比较灵活,市场适应能力比较强;但信息不灵、管理水平低、市场融资困难、新产品开发能力差、产品推销能力有限等。如何帮助小企业,提高小企业竞争力,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成立国家能源部。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单个企业或企业集团的竞争力都是有限的。即使在能源工业十分强大的美国,联邦政府的能源部也是一个大部。中国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组建国家能源部统筹中国能源的国际竞争,无疑具有战略意义。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的效率。国家创新体系是综合经济现代化的“发动机”,国家创新能力是国际经济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与此同时,还必须培育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微观基础,培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家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国际经济竞争的理论研究。(叶俊东)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