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湖北:2004年就业喜忧并存 预计2005年将继续向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9日 14: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内容提要]2004年,湖北省呈现出就业增长、失业率走低的良好态势,就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但同时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城镇调查失业率仍在较高位区间徘徊;劳动力资源利用率仍有所下降;劳动力素质与岗位不适应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突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4050”人员和集体企业下岗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展望2005年,全省面临的就业再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作为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的“效应年”,湖北省再次把就业问
题列入为民办实事之首,全省就业形势将继续呈现积极的变化。

    一、就业基本情况及结构变动特点

    2004年,面对巨大的就业再就业压力,以及宏观调控对就业产生的不利影响,全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执政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把新增就业和控制失业纳入宏观调控目标,不断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力度,全省就业再就业形势出现了积极的、可喜的变化和重大的转机。

    一是就业人员稳步增加。据人口变动和劳动力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4年底全省全社会就业人员达3507万人,比上年底净增3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达1245万人,比上年底净增34万人。就业人员净增人数平了去年创造的最高纪录,呈现稳步增加的态势。

    二是城镇登记失业率近几年来首次出现下降。据劳动部门统计,200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呈现微弱下降的态势,这是近几年来首次出现下降。另据城镇劳动力调查资料显示,按照国家统计局统一布置和国际通行的定义,2004年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年呈较大幅度下降的态势。

    三是城镇新增就业大幅增加,就业目标超额完成。据劳动部门统计,2004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达60万人,比上年的43万人增加17万人,比年初目标增加15万人。

    2004年全省就业再就业形势在出现积极可喜变化和重大转机的同时,就业结构变动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基本持平,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略有上升

    据测算,2004年湖北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1672.9万人,比上年增加11.4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达47.7%,与上年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就业人员720.3万人,比上年增加7.7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达20.54%,比上年略有上升;第三产业就业人员1113.8万人,比上年增加11.9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达31.76%,比上年有所上升。表明全省就业结构演进呈现一次产业就业份额基本持平、二次产业就业份额略升、三次产业就业份额上升的趋势,就业结构得到优化。

    2、公有制单位就业人员继续减少,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人员大幅增加

    据对全省城镇单位的初步统计(以下口径同此),2004年湖北省国有单位就业人员为320.9万人,在上年减少了11.75万人的基础上又减少20.25万人;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为38.22万人,在上年减少了3.36万人的基础上又减少1.9万人。而纳入统计范围的联营、股份、三资、私营等非公有制单位国有单位就业人员为150.79万人,比上年增加29.69万人,增幅高达24.5%。表明随着国企改制的稳步推进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公有制单位已取代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

    3、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人员继续减少,企业就业人员继续增加

    随着事业单位用工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全省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人员呈持续净流出状态。2004年底全省国有机关和事业单位在岗职工为167万人,在上年减少3.62万人的基础上又减少了0.41万人。与此同时,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刺激并拉动了企业的用工需求,全省城镇企业单位就业人员自上年一举扭转多年来持续减少的趋势后继续增加。据统计,2004年末全省城镇企业单位就业人员为331.54万人,在上年增加6.9万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6.2万人。

    4、工业行业中重工业就业人员增加较多,轻工业就业人员增长缓慢。

    2004年以来,湖北省经济步入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加速期,工业增长速度创十年来新高,工业就业人员在上年结束多年来减少的局面后继续增加。2004年全省纳入劳动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就业人员达174.98万人,比上年增加1.93万人,增长1.11%。

    2004年增加就业人员最多的5个工业大类行业中,除食品加工业外均是重工业,分别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1.56万人,增长1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0.75万人,增长35.8%;非金属矿采选业增加0.52万人,增长27.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0.39万人,增长4.6%。而2004年减少就业人员最多的是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比上年减少0.79万人,减幅达11.2%。

    5、第三产业中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行业就业人员增加

    2004年是全省加大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力度,从而促进了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行业(含教育、文艺、广电、科研、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的快速发展,到年底该类行业的就业人员达到105.22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

    二、就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2004年湖北省呈现出就业增长、失业率走低的良好态势,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城镇调查失业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在较高位区间徘徊。据城镇劳动力调查资料显示,2004年湖北省城镇调查失业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在高位徘徊。

    2.就业人员虽然稳定增加,但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就业人数/劳动年龄人口)仍有所下降。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分年龄资料推算,2004年湖北省劳动力资源达4104.3万人,比上年增加71.3万人,劳动力资源利用率为85.4%,较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目前受第三次生育高峰的影响,劳动力资源呈高速增长的态势,大大高于就业人口的增长速度。

    3.在劳动力供给总量增加的同时,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劳动力素质与岗位不适应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突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据劳动保障部门统计:武汉、黄石、襄樊、荆门等机械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城市,技术工人只占单位全部就业人员的32%左右,与企业希望的合理结构50%相差近18个百分点,高级技师和技师仅占技术工人总量的1%和4%,与企业预期的6%和12%分别相差5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全省技师、高级技师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

    4.在就业形势呈现良好态势的同时,困难群体的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4050”等困难群体仍有10万多人,他们大多技能素质低、就业难度大;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有29万人,他们大多游离于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之外。

    5.在着力解决城镇就业的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全省还有几百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需要解决。

    三、2005年就业展望

    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关键一年,也是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的极为重要的一年,湖北省经济社会将继续平稳协调较快发展,预计就业人员将继续稳定增加,城镇失业率将在上年的水平附近徘徊,城镇就业人员结构变动将继续呈现积极的变化。

    1、就业人员将稳定增加。全省将2005年确定为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的“效应年”,将逐步把再就业扶持政策扩大到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再次把就业问题列入为民办实事之首,再次把新增就业纳入宏观调控目标,计划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据测算,2005年全省就业人员预计将净增30万人以上,继续呈稳定增加的趋势。

    2、城镇失业率将在上年的水平附近徘徊。据有关部门测算和预计,2005年全省将增加75万多劳动适龄人口。城镇将有120万人需要就业再就业,其中新成长劳动力30万左右,新增下岗失业人员40万左右,上年结转失业人员50万左右。城镇新增就业和补充自然减员可实现就业70多万人,年度供大于求50万人左右。此外农村还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因此预计2005年城镇失业率将在上年的水平附近徘徊。

    3、城镇就业人员结构变动将继续呈现积极的变化。2005年,全省GDP计划增长10%以上,将继续拉动企业的用工需求,增加企业就业人员,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不断推进将分流大量工作人员,减少机关事业单位就业人员;国企改制的稳步推进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人员的比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将进一步促进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行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增加这些行业的就业人员;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等政策的贯彻落实,将促进区域就业均衡增长。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湖北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