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朝哪个方向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9日 10:46 上海证券报 | |||||||||
眼下,名目繁多的银行系人民币理财产品已成为各商业银行热衷、广大居民热捧的个人理财新亮点。面对由此掀起的这一波热潮,法定存款利率的权威性、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的外延化以及相应的法规制度的约束力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更引起证券、基金、信托行业种种"同质业务、不同待遇"的质疑。目前人民币理财产品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并将走向何方,都将是我们在热潮之中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其实,如果商业银行能组建货币市场基金,将为这些问题提供良好的解决思路。
银行系人民币理财产品出现是一种必然 从目前已经发行的各种人民币理财产品来看,尽管从形式看似乎经历从固定收益向代客理财的演变,但所谓"理财"的实质却高度一致,即将资金集中后,以国债、央票等银行间债券市场流通的国家信用等级债券为投资目标,以持有期的债券利息收入实现客户的理财收益。其期限固定、预期收益稳定、流动性较低、设有一定的申购量准入标准和发行总规模控制等特点,正是商业银行最为熟悉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之所长。这类产品的出现,为历经多年股市投资之痛、储蓄利率过低之不甘的主流个人投资者一个绝佳替代品,填补了长期以来我国个人理财金融工具的一个空白,受到投资者青睐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自2003年末货币市场基金跃然出世之后,以其流动性、安全性及收益性良好结合的特性开辟了个人理财的新天地,发展前景可谓妙不可言。面对货币市场基金咄咄逼人的"进攻"势头,证券公司更是挟17号令之威、行将借"集合理财计划"蓄势待发。反观商业银行显得倍受制度之累,受分业经营制度所限和诸多法规约束,虽然曾高举"发展中间业务"大旗以求变,但苦于制度限制以及手中工具有限,存贷款业务依然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经营内容。而在追求规模、以贷吸存的经营模式难以为继的情势下,更是大感"腹背受敌"之苦。与其眼睁睁的看着储蓄分流的果实为他人采摘,不如自己起而用之。于是,商业银行纷纷伺机而动,固定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便应运而生。其挂理财之名、行定息之实的"表里不一",看似要抢在货币市场基金羽翼渐丰之际与其形成错位竞争之势,其实也是商业银行迫于经营压力和现有产品资源的匮乏而游走制度边缘的无奈之举。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证券公司可以"委托理财"、信托公司可发行"创新"信托产品,保险也以投连险高调出场,而信誉程度高、资本雄厚、操作规范的商业银行却迟迟不能涉足人民币理财之域,未必是一种合理的制度安排。商业银行这次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尽管还很不成熟、甚至颇受争议,但却成为商业银行突破自身传统业务体系的一种可贵的尝试,这种突破来自商业银行自身的期待,更来自广大个人投资者的喝彩。 目前人民币理财产品存在若干问题 通过了解上述银行系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特点以后,我们不难发现这种产品还存在着诸多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1、产品的定性。从光大银行与定期存款捆绑销售的"阳光理财B计划"来看,从产品宣传到内部管理,最初的固定收益式的银行系人民币理财产品似乎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育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基于债券投资这种最简单的运作手法构造的一种人民币金融衍生产品的雏形。短短数月之后,兴业银行纯粹理财、计收管理费的"万利宝"产品的问世,似乎标志着人民币理财产品已在形式上实现从固定收益形态向集合理财本质的回归,与货币市场基金的模式越来越趋同。当然一些银行的3-4年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出现,使得人民币理财产品具有了新的活力和操作空间。然而在目前商业银行简单依托银行间债券市场运作的情况下,这些理财产品无论如何包装,最后还是不免回到定期、定息、低流动性和高"门槛"的路子上去。因此即使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就此类产品定性为集合理财业务达成共识,如何在实质上予以实现则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此同时该产品税收如何掌握,由谁来收缴都处于未能明确之境。 2、商业银行尽职运作监督机制的建立。这是实现这些产品集合理财业务本质的最根本的障碍,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资金投向的监管。商业银行将资金集中后,以何种形划转至资金运作部门、投资何种资产、执行怎样的风险偏好等等,监管部门固然可以在形式上加以约束,但在同一法人名义下,自营盘和理财盘的资产如果可以不受监督、比较随意的置换,则资金的真实投向仍将为商业银行所掌握,在维护投资者权益方面存在制度缺陷。 其次是对受托理财资产的选择。以当前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理财模式为例,为实现一定的运作目标,商业银行可以增持债券,也可以其让渡部分存量债券资产(从操作角度讲,所选债券的到期日只能略迟于理财产品到期日)。由于受托理财资产投资偏好与商业银行自营投资偏好的差异,一方面需要将受托理财资产从自有资产中合理剥离,在自营运作和理财运作之间设立必要的隔离带;一方面要对受托理财资产的运作行为设定必要的规范,既防止商业银行"不作为",简单依靠债券票面利息收益的部分转让维持经营,也要杜绝其可能因运作不当损害投资人利益的行为。 再者是产品定价问题。以目前人民币理财产品形态来看,所谓定价其实分为理财预期收益率和理财管理费两部分。从某银行12月8日发行的一年期人民币理财产品来看,其预期收益水平为3.24%,已同当天上市的一年央行票据3.1779%的利率形成倒挂;即使以给付客户的3.1%来考虑,也会因为持债期与资金使用期不符造成成本上升,收益空间更为有限,这已显现出恶性价格竞争的先兆。与此同时,相较于其提前建仓期和后续剩余资产处置期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产品经营成本而言,区区0.14%的管理费未必能够提供足够的补偿。 这些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就在于商业银行自身无法担任隔离自营运作和理财运作的中间人,必须引入一个有力的外部"监督员",公正的评价商业银行作为代理投资人的运作效率,合理界定商业银行和投资人各自的风险决策责任,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最近有关部门提出的"债券结算代理业务"模式以及其他一些方式的探讨都将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3、会计处理的障碍。在该类产品定性为集合理财业务的前提下,人民币理财产品已经带有非常明显的信托性业务的特性,其吸收的资金不属于传统的银行负债,其投资的资产也当属独立于银行自有资产之外的受托理财资产。而如何体现这些资金与债券资产的真实属性,如何计提损益,如何评价跌价风险等都将需要有新的思路。 4、商业银行承办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准入条件。人民币理财产品就其目前的经营模式而言,具备一定规模和管理能力的商业银行都有能力进行运作,关键是能否有公平的"准生"机制,否则对于原本储蓄份额偏小、但内控机制比较健全的中小商业银行似有不公平之嫌。 货币市场基金:解决银行系人民币理财产品发展障碍的根本途径 如果从发展人民币金融衍生工具的角度来看,作为广义上人民币理财业务的一类,固定收益理财产品的出现有其合理的一面,也具备一定的市场基础。而从完成我国利率市场化步骤的角度来看,该产品虽然对现有法定人民币存款利率体系形成了挑战,却也开辟了商业银行利率竞争的想象空间,其可能引发的银行业恶性价格竞争的问题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迟早必须面对的课题,由此而否定该类产品的意义显然有失偏颇。事实上,基于衍生产品的定价原理、风险分担机制等等,固定收益产品完全可以在对前述的产品定性、责任界定和核算规则等问题给出一套不同的解决方案。 当然,真正的理财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应当可以借助股市、汇市、债券、基金和期货等多个金融子市场,利用多种投资工具和组合来为投资人实现资金(资产)的保值增值,达到作为金融服务中介的商业银行与投资人的双赢格局。因此,定性为集合理财业务有利于为银行系人民币理财产品预留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然而,目前人民币理财业务还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理财业务,为了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需要突破现有会计核算体系等等,实质上无异于复制货币市场基金公司的制度模式。 因此,从长远来看,商业银行自行组建货币市场基金是解决制约银行系人民币理财产品发展障碍的根本途径,才最有利于该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对于为数众多的公众投资者,其资金相对较少,安全要求较高,可选择的投资工具却寥寥可数,同时也缺乏足够多的、值得信赖的金融服务机构,货币市场基金、特别是银行系货币市场基金将是这类投资人的最佳选择。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经营货币市场基金业务方面也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 1、货币市场基金的全过程都需要依托商业银行来完成。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售需要通过商业银行的网点来进行,同时期间的赎回与再投资也需要通过商业银行的结算系统来完成,货币市场基金的债券、票据都需要通过银行来托管,交易清算也需要商业银行来完成。因此商业银行有业务优势。 2、商业银行有丰富的货币市场工具。货币市场基金所投资的对象大多与商业银行的正常业务有关系,如银行承兑汇票、大额可转让存单、回购协议、短期国债等都是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作为经营货币的商业机构,对于开展货币市场基金业务将有独特的优势。 3、商业银行具有丰富的货币市场操作经验和货币市场操作人员。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市场、拆借市场、票据市场,无一不是市场的主角,而这些市场的发展也是依托商业银行实现的。商业银行上述业务的发展,也培养出大批的货币市场操作人员,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与货币市场资金运作经验。 4、商业银行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和良好的信誉度。商业银行在面临存款流失的情况下,将可通过货币市场基金使自身的规模不至于萎缩,同时还可能根据对客户的熟悉来度身定做相应的投资方案,将会使客户与银行结合得更为紧密。同时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信誉来为货币市场基金带来良好的市场认同感。 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出现,必然会加速解决商业银行参与建立货币基金的步伐,也会进一步促进人民币理财产品的丰富。一个繁荣而有序的理财市场将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