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对社会系统而言,意味着分配格局重整,收入差距拉大,下岗失业增多
记者调查本报记者 张东臣
湖北省十堰市是一个典型的“嵌入型”城市——城区是闻名遐迩的汽车城,而下辖的
5县1市却全部都是国家级贫困县。
记者在当地调查采访时发现,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的收入差距正在逐渐拉大,城乡差距、企业和各部门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如何调整社会结构,调整城乡结构,调整地区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已是当务之急。
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加剧
十堰市山地占73.6%,乡镇人口262.2万人,占总人口77.4%,乡镇人平常用耕地仅0.82亩。山地种粮投入大,成本高,产量底,再加上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一直很难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致富,是当地农村工作的主旋律。然而,由于信息不畅、观念落后,政府对农业的服务跟不上当前农村生产发展的需要,在“求富心切”的同时十堰也付出了惨痛的教训。
例如,当地农民近年来大面积种植黄姜(制药原料),各级政府亦盲目乐观,将其作为优势产业来鼓励扶持,导致无序扩张(超过80万亩)。2004年之前,十堰粮食生产连续5年下降。甚至出现无粮村、无粮镇。2003年11月,中国经济时报曾以“价格波动考验十堰黄姜产业”为题对可能出现的“姜贱伤农”作出警示(当时的市场价格还是0.7元/斤,高于0.6元/斤才比种粮划算),但并没有引起当地官员的重视。时至今日,按照政府统计的市场均价已经跌至0.25元/斤。而当地农民向记者反映的情况则是每斤1毛多钱都卖不出去,市场价最低卖到0.18元/公斤!
市场严重饱和,成堆的黄姜压在农民手中,猪都不能吃,生猪养殖规模也明显下降,农户亏损严重。尽管去年粮食、畜牧业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但农民不但无粮可卖,有的还要买粮吃。而农资价格上涨又制约了农民扩大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政府对农业的调控缺乏前瞻性、系统性和灵活性,市场研究和咨询服务水平低下。一些服务部门和中介组织打着“服务农业”的幌子,实际上却盯着农民的钱袋子。
与全国的“民工荒”恰好相反,农业收入低导致十堰贫困乡村有文化的青壮年都到城里打工去了。但由于劳动力素质差(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2%),大多数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水平普遍较低。而农村留下的都是老年人、妇幼儿童、残疾人和文盲,生产和生活困难,治安环境堪忧。
记者在十堰市的几个山区乡镇了解到,当地农村的教育和医疗条件落后的状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教育、医疗卫生人才和资金匮乏,缺少相应的设施。比如,有的乡镇医院虽然投钱盖了楼,但楼里是空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人员严重短缺。
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2004年,十堰市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经济增长率创11年来新高。汽车工业占全市工业的72.4%,总产值371.53亿元,增长32.7%,占全市工业增长份额的83.4%。一方面是中央属工业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地方大中型企业却出现滑坡,盈利水平大幅下降。2004年全市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期增长了2倍,亏损面达42.3%。
根据市城调队对城区100户居民的抽样调查表明,2004年十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520元,增长速度减缓,处于5年来最低点。同时,低收入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有逐步加大的趋势。低收入家庭主要集中于省属、市属以及其他非国有经济类型企业单位。家庭成员主要以下岗、半下岗、退休、内退、失业或无业人员为主。低收入家庭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家庭人口多、就业收入低、赡养负担过重的情况。
受物价指数上涨影响,居民的消费支出也有明显增加。其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736元,增长56.9%,增幅最大。据当地医院负责人介绍,这一方面是因为居民更加重视自身健康了,另一方面也和当前医院片面追求效益的管理体制有关。医院的收费项目不断增加,收费标准不断提高。不少医院医务人员的奖金直接和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挂钩,等于变相鼓励医生让病人接受收费或利润更高的项目。
十堰统计部也已经认识到:“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对经济系统而言,意味着产业升级、消费结构升级、重工业前景乐观,经济增长进入加速期。但对社会系统而言,意味着分配格局重整,收入差距拉大,下岗失业增多。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表明,在这一阶段,保持社会稳定会加速经济发展,反之会阻碍经济发展,甚至出现倒退。
根据当地信访局的统计,十堰市2004年群众来信来访数量比上年增加了24.5%。有组织性集体上访的批次和人次明显增多。反映问题主要集中在企业改制中违规操作、买断工龄补偿标准不合理、特困企业和破产企业拖欠职工“三金”、占地补偿安置、“三无”农民生活困难、村组干部违法违纪、民事纠纷与经济合同纠纷等问题。其中,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十分突出,占整个信访比例的40%。
“整个社会都在考虑商业利益,公共服务不够”、“司法不公,社会风气不正,很多政府部门都在与老百姓争‘票子’”、“政府应加强对失地农民和城市无业人员进行免费的再就业培训”……这是记者在群众中听到的最多的声音。
记者注意到,随着地方可用财力首次跨上10亿元台阶,十堰市已明显增加了农业、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支出,如农业支出增长24.9%、教育事业费增长43.1%,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10.1%。当地财政局在制定2005年工作重点时,也明确指出要调整支出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量部分重点向社会保障、公共卫生、“三农”、政权建设以及基础设施等领域倾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