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开事件与国企人才机制”研讨会发言摘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9日 09:15 上海证券报 | |||||||||
国企人才机制亟需完善 张晨,这位开开实业(资讯 行情 论坛)当初引进的"海归"总经理在其"当家"的两年多时间里,非但没能提升开开实业的业绩,反而利用各种手段侵吞国有资产,使开开实业面临巨额资金黑洞,其本人也在事发时携款潜逃。开开事件曝光后,引起了上海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近日,由《上海国资》杂志社主办的"开开事件与国企人才机制"研讨会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举行。上海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周鹤龄、上海市国资委党委领导人员管理处副处长冷伟青、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权衡、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陈勇鸣、上海英特杰高级人才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党新华、马兆麟等专家学者就开开事件引发的国企人才机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周鹤龄: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健全 "开开事件"的发生表明国内职业经理人市场尚不健全。 上海市自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在国企人才选拔上就提出了组织配置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用人思路。他说,企业如果难以从内部培养,而人才又紧缺时可以考虑从市场选拔,但这是个复杂的过程,包括选人、考核、分配、监控等众多环节。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全面了解一个人,关键在于市场诚信体系的建设。 原来的组织体系是健全和可靠的,而目前的市场体系不健全,有欺骗的可能。张晨就是钻了这样的空子。他表示,企业的审计部门、监事会、财务部门要对一把手的权利进行制衡,否则企业就很容易出事。 冷伟青:推进国企人事制度改革 "开开事件"坚定了上海国资系统推进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决心,以后要尽量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开开事件"是一个引子,开开是一个上市公司、公众公司,首先要明确开开是个个案,其发生与企业性质没有必然联系。第二,张晨是上市公司外聘的,市场猎取是选聘人才的一种方式,谈不上好与不好。第三,我国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优胜劣汰,会出现张晨这样的个案。关键是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第四,企业要建立有效的制约、制衡机制,要能够规范高管人员的经营行为。第五,要改变传统的国有企业高管的管理、选聘制度。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资监管体系也在不断探索中日臻完善。 从上海国资系统的实践上来说,作为出资方,国资监管部门要更关心产权代表,也就是说出资代表。国资监管部门要对自己的出资负责。要花功夫选聘胜任的产权代表,由其代表出资人进入企业董事会。对于企业如何选择经营者、职业经理人,应该由企业董事会决定,国资监管部门不应该干涉,关键是任命负责任的产权代表。 权衡:缺乏长效激励机制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发生。 从机制或者说体制层面来讲,张晨事件会发生,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国内职业经理人的选拔机制难以实施。首先,国内现在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经营者市场,或者说是职业经理人市场。外部环境不健全,市场不完善,使得部分国有企业对经理人的选择出现问题,给了张晨之流可乘之机。其次,资本市场的选择机制难以发挥效用。开开作为上市公司,企业高管的选拔由少数人说了算,包括公众投资者在内的公司股东无法真正行使股东权利,缺乏监控机制。再次,产权市场不完善,激励机制或者说产权机制滞后。 张晨事件反映出来的职业经理人信誉缺失是一个经济问题,目前在中国信誉成本太低。因此中国企业家多的是短期行为,没有长效激励机制。 陈勇鸣:防止权力过于集中 开开事件的根本原因是股权方面的问题,导致权力过于集中,向一个人倾斜。 虽然张晨涉嫌经济犯罪是其个人的事,但开开实业董事会、监事会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特别是作为法人代表的董事长更是难辞其咎。他认为,现在很多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形式上很多,但实质上不起作用。企业发展一靠班子、二靠机制,如果两者都有问题,企业就一定会出事。 现在的国内经理人市场很不完善,缺乏一整套程序和制度,可以从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构建经理人才检索系统;组织职业经理人的社团机构;规范职业经理人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党新华:应有内控制衡机制 要让海外职业经理人真正发挥积极效用。关键是两点,第一,在招聘时,有没有真正找到正确的人。第二,企业的内部制度是否健全。企业内部要建立监控和制衡机制,防止一个人权力过大、要把独立董事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要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要创造公司股东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机制和环境。目前中国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没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