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省长韩寓群
时报专访本报记者 李小千
作为我国沿海开放大省的山东,近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
中央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是一个新课题,山东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省长韩寓群就这一话题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专访。
城乡统筹:山东农业由“大”变“强”
中国经济时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农村、农民应如何才能共享改革成果?“三农”问题涉及到农村的钱、粮、地、人等多方面,您认为应该如何才能有效协调?
韩寓群: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决贯彻中央一系列有关“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实行城乡统筹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收入。
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就必须加大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去年,山东省用于“三农”的财政投入达222亿元,增长48.5%;农业贷款增加235亿元,增长20%以上;直补粮农资金7.36亿元;减免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38亿元。
要富裕农民,还必须减少农民。我们通过大力发展工业、服务业,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去年全年山东省转移出农村劳动力130多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00多元,比上年增长11%以上,农民生活和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今后,山东将继续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使山东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
东中西联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地区发展不平衡也是中国社会的一大问题。对于山东省来说,也存在类似的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山东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韩寓群:的确,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制约今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主要表现在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东部相对比较发达,西部内陆地区比较落后。从人均生产总值来看,最高的市是最低市的11.8倍。东西发展不平衡问题也反映在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全省30个强县中有22个分布在东部六市,30个欠发达县有24个分布在西部五市。
为此,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了“三个突破”、“三个战略”、“一个培育”的区域经济发展思路。
“三个突破”是: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全省东、中、西联动,扶强促弱带中间,推动和形成“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加速崛起、西部跨越式赶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经过几年努力,烟台市开放力度加大,发展步伐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由第七位上升到第一位。济南市在五年大变样的基础上,又高起点完成了新一轮城市建设规划,一年来城市面貌和经济发展发生了显著变化。对菏泽实行重点帮扶,组织实施了“百个项目进菏泽”、“西输东接”等工程,落实了一批“东西联动项目”,去年菏泽经济增长速度15年来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三个战略”是:山东半岛城市群战略、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战略和县域经济战略。我省已经完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体系的编制,区域内部合作全面启动,开始建立“8+2”无障碍旅游区、胶东半岛3市人才开发一体化机制。去年,半岛城市群8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分别占全省的69.7%和68.2%,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的65%。省里成立了由省领导牵头的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才队伍等专项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打算5年内投资2万亿元,把胶东半岛建成世界级制造业中心,辐射和带动全省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去年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招商成效显著,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对县域经济发展,实施“双30”工程,突出抓好30个经济强县和30个欠发达县,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建立激励帮扶机制,加大对口扶持和干部交流力度,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30个经济欠发达县除地方财政收入外,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经济强县。
“一个培育”是:培育青岛的龙头城市地位。省政府为此专门召开会议,进一步落实青岛计划单列城市经济管理权限,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一批骨干企业、知名品牌越来越强。2004年,青岛实现了生产总值过2000亿、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过1000亿元“三个突破”,生产总值增长16.8%,占全省的14%,人均跃过3000美元大关,成为全省开放度最大、经济活力最强、最具竞争力的地区。
建设生态山东: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利用,已经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已经迫切地摆在人们面前,山东是如何兼顾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韩寓群:历届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宏伟目标,要通过不断的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
2003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省制定出台了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突出抓好生态山东和循环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加强重点流域的污染防治,实现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继续关停污染大的企业和生产线,严格控制新上产生污染的项目。循环经济系统试点启动,开展了具有山东特色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循环经济综合试点。187家企业和7个开发区旅游区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65家企业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
此外,山东各级党委政府全心全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平安山东”建设,去年全省信访量下降6.8%,安全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7.6%和12.8%。全省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