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今年宏观政策将实现双稳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 12:15 上海青年报

  本报讯(记者王庆慧)“着力搞好宏观调控”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今年工作突出抓好的首要方面。与2004年相比,今年的宏观调控将面临巩固成果更为艰难的新形势。除此之外,正在参加两会的代表们重点关注的还有,2005年财政增幅11%是否合理?从积极的财政政策向双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型意味着什么?

  预防公用事业价格急涨

  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代表们指出,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去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幅度达到两位数,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3.9%。上下游产品价格存在落差,潜伏着成本推动消费品价格上涨的可能性。而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公益服务部门价格要防止上涨过快。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分析说,中国经济处于高增长态势下,社会需求处于紧张状态,因为资源约束瓶颈产生物价上涨压力,而且短期内不会消除。而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公益服务部门,由于更难得到市场性的宏观调控手段控制。因此,一旦价格上涨过快,可能导致CPI失控,因此要特别关注。

  财政增幅11%合理

  今年的财政预算报告中将2005年的全国财政收入增收额安排为2899.15亿元,增长11%。专家认为这样的安排并非是过于保守。

  奚君羊分析说,这一增幅略高于GDP增长,是合理的。中国的宏观经济处于结构性不平衡状态,2005年有很多政策性减收因素。如进一步降低或免征农业税、继续调低关税税率、落实支持就业和再就业、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税收扶持等政策,以及足额安排出口退税和适当安排归还出口退税陈欠所需资金等。

  稳健财政政策发挥积极职能

  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一“双稳健”宏观政策是今年宏观调控的最大变化。奚君羊认为,这一转型说明了宏观管理当局对通胀压力的警惕。稳健不是全面收缩,而是有放有收。

  权威财政专家指出,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及时主动调整财政政策,财政调控转向时机是积极的;而从总量调控为主转向结构调控为主,在促进全面协调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是积极的。此外,财政政策坚持增量平衡,相对稳定赤字规模,注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主动防范公共风险也是积极的。奚君羊指出,公共风险不仅产生于因政府政策不当导致的国资流失、支付危险,而且由于政府直接积极参与经济生活,如国有企业、金融机构,这些领域一旦发生大面积损失,直接酿成公共风险,从而造成财政赤字、债务偿还压力,主动防范公共风险说明了政府对此已经提高警惕。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