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赖小萍何谓市场,其主体无非就是商品的供应方和需求方面,再配上相关的游戏规则满足供需双方的要求,买卖便成交了,市场也就形成了。而在市场里,规则其实就是利益的分配方案,它是最重要的,因为任何有损自己利益的规则,买卖双方都是不可能接受的。当然,为了长期利益而放弃短期利润的行为也是常见的。从最近广州眼镜业的“平价眼镜风波”大有越演越烈之势的情况看,无非就是市场各方对现有的规则———利益分配不满而导致的一场风波。与此同时,行业商会到底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同样也是值得深思的。
谁可以对市场下“封杀令”
市场的主体各方为了追逐利润而做出的各种行为,只要不违反现行的各种法律法规,其实都是无可厚非的。在这场“平价眼镜风波”中,要打破现有游戏规则的一方,其策略明显就是要“拉拢”弱势群体———消费者,亮出的底牌就是要说明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与此同时,他还把自己处于同样的弱势的位置,亮出的就是眼镜商会的所谓封杀令。从这封媒体曝光的《致全体零售商和批发商的一封信》的内容看,确实有关联的字句,像“商会以广大会员的利益为出发点,呼吁全体零售商和批发商对某超市所经营的各种牌子做一次实地调查,在调查过程发现自己所经营或所批发的牌子与该超市相同的,商会呼吁会员最好能抵制这些牌子,维护自己的利益”。非常明显的是,这一所谓的封杀令,其字眼最过激的是“抵制”,最大能耐就是“呼吁”,我们可以想象作为一个民间性组织,其收到的阻吓作用到底有多大,更何况在一个追名逐利的市场中,市场的主体不可能永远和利润过不去。我们应该还记得,早期家电产品价格战达成的所谓战略协议以及机票折扣的风波,无一最终不被市场所否决。当然,不容忽视的是,如果市场已经出现危及如健康、安全、社会稳定等公众利益时,“封杀令”就真的会现身了,而发布者只有一个,那就是政府。
暴利不值得大惊小怪
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任何行业随着竞争主体的增加,都可能会经历从暴利、合理利润、微利到无利可图的过程,暴利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按照“平价眼镜风波”中要打破现有游戏规则的一方的观点,老百姓目前的收入水平能承受的眼镜价格只能在100-150元之间,中国已是公认的世界眼镜工厂,眼镜的制作成本极低,问题的关键是当前销售业态不对头导致眼镜价格虚高。实际上,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企业竞争的焦点已经越来越脱离其有形成本,即核心成本,而越来越集中在无形成本———产品附加值的提供上,企业为产品提供的配套服务所产生的附加价值很可能远远超过了产品本身的有形成本———材料成本,当然其中对配套服务所产生的价值的认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如果正如前面的观点所言,眼镜价格有虚高表现的话,竞争主体的增加应该是自然的事情,紧接着所谓的暴利,消失应该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风波或许仍会重演
可以说,只要有利润的存在,类似于“平价眼镜风波”的事件就有重演的可能,我们完全可以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综观整个事件,我们不难发现,行业商会到底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确实值得深思。根据上述事件中某学者对行业组织的判断,相关商会致会员的公开信明显违法,而且《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先天缺陷和《反垄断法》的迟迟未能出台导致了对行业协会这类民间组织的约束不足。而事实应该说是相反的,目前的状况恰恰是以往对行业组织的过多的约束和行政干预,已经扭曲了行业商会、协会的真面目。而在市场发育不完善的情况下,现有的民间商会、协会很可能自然不自然地还保留旧有的思维方式。现在要强调的是,真正完善行业协会的职能,把应由行业协会履行的行业和部分社会服务职能回归给行业协会;把适宜于行业协会行使的行业统计、行业规划、质量认证、非强制性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行业资格审查及职称评审、市场准入资格认定、许可证发放等行业管理职能委托给行业协会。而作为行业的权威组织,商会应该非常清楚自己的职能范围,把不该管的留给市场,让利润来作出最终的裁判。(子琦/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