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宏观调控应成为经济生活的常态(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6日 11:27 经济参考报
  本届政府组成以来,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引导国家经济取得稳定快速的发展。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果断采取了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回顾总结以往宏观调控的经验,探讨未来如何改善加强宏观调控的路向,将成为这次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的关注点。

  在谈及本届政府对经济运行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时,有个别媒体把宏观调控看作是“一时之举”,还有人不时谈论宏观调控何时结束。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认识上的错误。在比较成熟的市场机制下,政府对经济运行要不间断的宏观调控,不能像是搞运动,过一个时期就发动一次。可以说,宏观调控是一种常态,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必要补充和完善。

  宏观调控的目的首先是防止剧烈的周期性起伏造成的损害,即景气调节。当市场机制的无形之手不能让经济运行自动达到均衡状态后,政府应伸出有形之手,调控经济运行,让其尽量恢复均衡状态。由于不均衡状态是绝对的、经常的,而均衡状态只是相对的、暂时的,所以自二战后西方各国政府普遍地、有意识地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后,宏观调控就成了经济生活中的常态,没有第几次宏观调控之说。只是根据经济形势,采取不同手段,有时下猛药治沉疴,有时微调以防微杜渐。

  宏观调控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对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如产业结构、地区结构等。一般来说,处于赶超阶段的经济后进国家,尤其需要靠政府宏观调控手段进行结构调整。因为仅靠市场的力量很难在更短时期里调动资源,加快落后地区和行业的发展。显然,这种以调整经济结构为目的的宏观调控不是短时期内就能完成的,更谈不上属于第几次宏观调控。

  1992年,党的“十四大”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时,指出“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10年后的“十六大”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今后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完善社会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这也意味着,中国开始了完善宏观调控机制的新征程,本届政府正是站在这个新征程的起点上。当中国经济出现了部分地区和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或者说局部经济过热现象时,如不及时遏止这些现象,有可能导致经济严重失衡。这就需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果断采取一系列经济、法律以及行政措施,实施宏观调控。在针对局部过热现象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后,政府又提出,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放在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上。

  从目前情况看,为抑制投资冲动,防止局部过热的景气调节性宏观调控行动还不能结束,还要巩固成果,防止反弹;而结构调整性的宏观调控更是任重道远,不能松懈。总之,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行动将时时伴随着未来经济发展过程。笔者相信,这次两会代表、委员就宏观调控问题的建言献策,必将使宏观调控的手段更为完善,方式方法更为成熟。相关稿件2005是宏观调控关键年 [2005-3-6]预期目标8%的经济信号[2005-3-6]“冷清”春耕考验宏观调控[2005-3-6]

  ·还没有相关的评论!

  帐号或姓名: 建议不超过100字 相关图书
宏观调控应成为经济生活的常态(图)
经济参考报(来源:经济参考报)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